一开口就脸红、手抖?三个技巧让你不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2022年06月27日02:43:27 心理 1604

此文主要写给那些恐惧或焦虑与人打交道的人。

“有些人生性孤僻,他们像寄居蟹或蜗牛那样,总想缩进自己的壳里,这样的人在世界上不是少数。”布尔金如此形容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是契科夫经典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他一生都有一个难以抑制的愿望,那就是给自己做个套子,将自己缩进壳里免受外界的打扰,实际上他也是如此做的。

一开口就脸红、手抖?三个技巧让你不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 天天要闻

正如布尔金所说“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害怕发言、害怕去人多的地方、害怕与人交流沟通,他们生活在一个自己设定的框架中,心灵像被枷锁囚禁,十分痛苦。

即便是迫不得已与人打交道也不敢对视他人、不敢用余光看人、容易脸红、担心自己的表情会引人误会或反感、手抖、口吃……

这就是社交恐惧症

01

社交恐惧症并不罕见,19世纪美国精神病学会就制定了诊断标准:

在社交场合或表现自己的情景中担心自己自己做出丢人或是令人尴尬的事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这种焦虑和恐惧持续六个月以上,且让人产生较大程度的痛苦,甚至影响到生活

我不喜欢和不会与人打交道,是不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大可不必如此吓唬自己。内向与否、社交能力的强弱并不是判断社交恐惧症的标准。

一开口就脸红、手抖?三个技巧让你不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 天天要闻

想要自测是否有社交恐惧症,我们可以对自己问8个问题:

(1)是否因为恐惧而不敢上班或上学?

(2)是否选择孤独,故意逃避人群?

(3)是否隐藏自我,防止别人看到“真实的我”?比如,明明害怕聚会,却在聚会中表现得十分活跃。

(4)是否为了让别人接纳而不敢活出自己?

(5)是否一直在“想”,而非脚踏实地地去行动?

(6)是否担心别人觉得你有病,而伪装自己?

(7)是否幻想不再恐惧和焦虑后重新开始生活?

(8)是否活在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生活模式中?

如果回答都是“是”,那么可以找医生咨询下,否则大可不必担忧。

02

“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则于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人天然具有社会属性,为何有的人会患上社交恐惧症?

主要有两个原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期在缺乏爱、温暖、尊重或是被过于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容易无法正确看待自己,并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在他们的意识中,要么是“世界以我为中心”的自命不凡,要么是“我不值得”的妄自菲薄。而与人相处,正是自我关系的投射。

一开口就脸红、手抖?三个技巧让你不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 天天要闻

“自己像个没有意义的乞丐,极端乞求外界的认可,为取悦外界为自己戴上厚厚的面具,时间久了,连自己是谁都忘了。”长久地迷失自我,结果是越来越无法接纳自己。

(2)内心的冲突。因为无法接纳真正的自己,于是幻想出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就像我们看小说、看电视将自己代入无所不能的主人公一样,这个我“任何时候、什么事情都很完美,大家都喜欢我。”但,这根本不可能。

我们看小说、看电视在故事结束之后能够迅速回归现实,而有的人却沉溺于幻想中的自己无法自拔,他们以“我理应如此”来要求自己,否认“事实如此”,且内心的伤痕有多深,幻想中的自己就有多伟大,内心的冲突就有多激烈。

03

患上社交恐惧症的人原本都是健康人,只是因为该死的“完善欲”让他们把一般人都有的感觉或是体验进行了无限放大,触发了恐惧,随后不断强化成为长期的症状。

也就是说,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只要打破“完善欲”,便能挣脱心灵的枷锁。如何做?

(1)顺应自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发现和接受真实的自己是解决每个心里问题的必经之路。接受一个不善言谈,无法获得每个人喜爱的自己。

毕竟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如果总是用主观幻想来改变客观事实,就会产生思想矛盾,引发更强烈的自卑与敏感。

一开口就脸红、手抖?三个技巧让你不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 天天要闻

如何接纳真实的自己?我们可以借用《母爱的羁绊》中的办法:想象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婴儿,用你的爱来养育他,让他慢慢成长,从婴儿到幼儿、儿童、少年、青年、现在的自己。养育自己的过程既是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是治愈自己的过程。

(2)为所当为,勇于面对现实。跟随内心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即带着恐惧与人交往。牢记我们唯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而不是“我应该如何”

如何面对现实?

问自己的真实感受,找到影响自己的负面思维,进而找到破解之法。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问问自己:与他人交流时我会怎么样,是口吃、手抖、脸红还是其他表现?当时我的情绪是怎样的?如果情绪可以说话,它想对我说什么?这件事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到底在害怕什么?

即便答案有时候会残忍得让人无法接受,也一定要做出真实的回答。

不要骗自己。

一开口就脸红、手抖?三个技巧让你不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 天天要闻

(3)放下执着,停止抗争。向现实服从,与自己和解。顺应自然是发现和接受自己不是那个“应该如此”的自己,放下执着是幻想与真实的和解。

在和解中,将“为所当为”当作一种人生态度,即做该做,而不是治愈社交恐惧症的手段。因为,将其作为治愈手段,就说明你依然无法接受一个“事实如此”的自己。

佛曰: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便是和解。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