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没打醒阿拉伯人,却让中国人看清了现实

中东,自以色列在那里扎根开始,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就从未停止,前前后后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自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后一共打了五次中东战争。但硝烟散尽,由于有美国的背书,以色列越打越勇,越打越发达;反观阿•拉伯一众国家,依然深深陷于分裂和动荡之中,要不是有石油换取美元,阿•拉伯世界不知会发展成啥样。

可以说,半个多世纪的旷日持久博弈中,以色列似乎从没打醒过阿•拉伯人,而在这几十年间,却给了中国人深刻的现实启示,让中国人看清了现实。

01

以色列被誉为中东“小霸王”,是一点都不为过。这个面积比北京大不了多少,人口也就900多万的小国,四面都被一众阿•拉伯国家盯着。这样的小国,可以说没有任何战略进深,几辆坦克就可以横扫全境,如果打起仗来,一发大炮就可以轻松穿过国境,根本不用D弹……

如此糟糕的国境和地形,为何以色列竟然在如此虎狼之地屹立不倒?这说明,以色列的军事技术有着一定的优势。

以“铁穹”防空系统为例,这个防御体系,在历年来的加沙冲突中,为拦截火箭弹立下了汗马功劳。其高拦截率的背后,彰显的是以色列在人工智能雷达技术等方面的科技能力。

反观旁边的阿•拉伯一众国家,虽说有些国家坐拥石油财富,甚至是遍地黄金,但由于长期依赖石油换美元,科技研发几乎为零,长期就是买买买,如两次特朗普首访沙特,两次都是1000多亿美元的军售大单,几乎全靠进口。

从这种自主与进口的巨大反差看,阿•拉伯世界就已输在了起跑线上。人家是系统性的自主研发,你一些拼凑起来的“万国造”,如何比得过人家?前段时间的印巴冲突,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让中国看得到,意识到科技创新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从 “两弹一星” 到北斗导航,从高铁技术到量子通信,我们始终坚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以色列用 “铁穹” 守护国土,中国也有自己的 “科技穹顶”, 抵御外部风险。

02

阿•拉伯世界的困境,在于内部的四分五裂。

这么多年来,阿•拉伯世界,虽说有阿盟的存在,但似乎从未建立真正的联盟,更多的时候,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没有相互攻打,就是最好的了。

看看现在,沙特与伊朗两大阵营的教派对立、叙利亚的长期战乱、也门胡塞武装的迅速崛起……让阿•拉伯世界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尤其是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的协议,阿联酋巴林与以色列关系实现正常化,这让阿•拉伯国家分裂更加剧烈,使得巴勒斯坦问题被彻底边缘化,所以看看现在,巴勒斯坦被以色列欺负成这样,阿•拉伯世界也只是袖手旁观,最多偷偷送点枪支弹药……

如此分裂的直接后果,是阿•拉伯一众国家在国际博弈中毫无存在感和竞争力,就拿沙特来说,经济结构单一,石油收入占到了GDP的将近一半,除了石油生产上能决定增产还是减产外,连议价权都没有,毕竟,石油替代国多的是。

一盘散沙,难成合力,这就是阿•拉伯国家分裂的代价!再加上石油资源的诅咒:经济单一,抵御风险极弱;政治腐败,“寻租”现象严重;分配不均,加大贫富差距;污染严重,生态破坏……

反观中国这些年的发展路径,始终立足全球视野,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全球互联互通,到中阿合作论坛拓展多元伙伴关系,走出了一条资源高效利用与内生增长并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03

在中东的硝烟里、废墟中,以色列用F-35和铁穹系统,书写着犹太人的丛林法则,阿•拉伯人除了嘴里喊着“阿•拉伯团结”、发布谴责声明外,鲜有实质的行动。

与阿•拉伯人的尿性相比,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人,倒是从以色列的炮火中,看到了我们备受欺凌的过去,照见着国际丛林的真相——除了实力,其他都是扯 淡。

以色列的科技霸权和阿•拉伯国家的分裂困境,都在警示我们:弱国无外交。某些军事博主的分析视频直接破亿,弹幕中飘满了“落后就要挨打”……

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这种感触尤其让人深刻。即使周遭全对它虎视眈眈,以色列依然在沙漠中种出了顶级番茄,滴灌技术全球领先;一个900万人口的国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超过了欧洲的总和……

其实,阿•拉伯世界的沉默,藏着现实的无奈。在石油利益面前,所谓的民族主义经不起任何推敲。

我们曾历经挨打,懂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当反复用“抗 议”回应挑衅,实则是对有些事的无能为力,毕竟,真理永远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经过这么多年的血的教训,我们终于在很多次的冲突中读懂:国际舞台不相信眼泪,只认实力……

特拉维夫的警报和上海滩的霓虹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东的这场冲突,最终成了一面镜子:照见分裂中的阿•拉伯世界,也照见了觉醒中的中国——与其围观别人的战争,不如打磨自己的刀锋。

毕竟,能守好家园的,从来不是他们的怜悯和同情,而是刻进骨子里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