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西方系坦克找一个图腾,那绝对非德国的豹2坦克莫属。作为世界范围内最经典的三代坦克之一,不仅欧洲多个国家装备豹2坦克,其技术指标更成为很多国家研制三代坦克时必定参考的指导范例。这其中,德国的RH120滑膛坦克炮更是成为了北约和欧盟的御用大口径坦克炮。
近日,德国莱茵公司正式推出了130毫米的130L51型坦克炮。并安装在一辆经过改装的挑战者2坦克上进行了测试。这也意味着在“练了四十多年的内功”(挖掘潜力)之后,“甲-弹之争”再度开启,只不过这次率先发起进攻的是“弹”。
从被发明开始算起,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坦克已经非常成熟,在进攻和防御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更确切地讲是进入到了一个瓶颈阶段。但是在现阶段的“甲-弹之争”中,“弹”却并未能完全占到上风,现有的120毫米和125毫米坦克炮
虽然基本能应对现有主战坦克,但其性能已经被挖掘到了极致(无论是火炮还是弹药),如果不改变发射原理,潜力已经到头。而随着以T14为代表的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到来,现有坦克炮已经不能确保从正面百分之百击穿四代主战坦克,急需进一步提升穿甲威力。
130L51坦克炮的技术优势
要大幅提升坦克炮穿甲威力,要么加大坦克炮口径,要么采用电热化学炮、电磁炮这样的新概念火炮,但是这些新概念火炮距实用化还遥遥无期。因此次莱茵公司选择了前者,在120毫米口径推出四十多年之后,推出了130毫米的130L51型坦克炮。虽然口径上并不是现有最大的(法国在16年试验过140毫米坦克炮),但130L51型坦克炮在体积重量上优势明显,不需要对现有三代西方系坦克做出过多的修改即可换装,是成熟度最高的大口径坦克炮,具备随时装车使用的条件。
在性能上,这款130L51坦克炮身管长度为51倍径,包括制退系统的重量为3000千克,炮管本身重量则是1400千克。采用了16升的超大药室(120L55坦克炮为11.2升),发射新研制的130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初速超过1800米/秒,炮口动能比120L55坦克炮发射DM53穿甲弹时提高50%,将达到15兆焦,甚至比80年代末莱茵金属研制的140毫米坦克炮还要大。
再加上130毫米穿甲弹弹芯的质量要比120毫米的DM53增加约27%,换算下来,130L51坦克炮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10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正常交战距离上足以击穿俄罗斯的T14主战坦克。而作为比较,120L55坦克炮发射DM53穿甲弹,相同距离仅能击穿700毫米均质钢装甲。
升级130L51坦克炮需要面对的挑战
世间事物都是分为两面,有利就有弊。升级130L51坦克炮忽然能带来极大的收益,但是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是接踵而至。
首先,130L51坦克炮虽然采用的是较小的51倍径,长度也仅比现有120L55坦克炮长了30毫米。但是超过6.6米的超长身管,让坦克在城市等狭小空间作战时会面临火炮被墙挡住的问题。
其次,130L51坦克炮更大的后坐力(60吨,超过现有120毫米20%~25%)需要更为有效的反后坐力装置和更重的坦克底盘。不仅增加了成本,对于通过性本身就很差的西方系主战坦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此外,为了达到更高的穿甲威力,火炮的药室需要加大到16升,这对坦克炮塔空间的布置提出了挑战。而更大更重的130毫米弹药如何装填更成为难题,从莱茵公司公开的弹药资料来看,130毫米弹药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整装弹设计,并没有采用分装弹设计。
这样一来,长度达到1300毫米,预计超过60千克的弹重让弹药装填成为问题,如此大的体积和弹重显然难以用人力装填,即使是美国的黑叔叔人肉装弹机恐怕也装不了几发。需要自动装弹机加持,这样一来,成本又增加了。
而且弹药口径的增加以及药筒的加长,使得坦克的备弹量大幅减少,我们以豹2A6为例,其120毫米弹药的备弹量为42发,更换130L55坦克炮后将降到30发左右。
PS:虽然省掉了装填手,但是省下来的空间正好和自动装弹机占用的空间相抵消,因此并不能增加备弹量。
此外,由于弹药是定装弹设计,只能使用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受限于炮塔尾舱的尺寸,自动装弹机里的待发弹更少,火力持续性也将大打折扣。
对我们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至于为啥扯到我们,因为这门炮如果投入量产的话,极有可能会成为北约及其盟友的又一款御用火炮。而印度可能会寻求将其安装在阿琼上,这样一来,我们将少不了与之打交道。
作为印度目前唯一一款按照西方标准设计的坦克,阿琼完美继承了西方系坦克超大尺寸和超大战斗全重的特点,现在装备的也是来源于挑战者2的120毫米线膛炮,更换130L51坦克炮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试想下,之前德国搞四代坦克预研找的都是法国,为啥这次实验130L51坦克炮会找到英国?要知道这门炮可是德国自己研究的,和英国没有一毛钱关系(科技树点歪的英国在技术上也帮不到)。那么这其中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德国这是在“暗示”印度。而印度是真有这个可能性的。
那么影响就来了,130L51坦克炮1000毫米的穿深威胁极大,即使是我们最先进的99A,正面也不能说百分之百抗住。那么15式,96A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现代化战争将就联合作战和体系化作战,早已脱离了二战那种排队排队攻的战斗模式。但是提高了我们坦克战损的风险却是不能否认的,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四代主战坦克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弯道超车的光荣传统,尽快把电磁装甲等新概念装甲研制出来,对现役坦克进行改装,抵消掉130L51坦克炮的性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