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表现,真是让人眼镜掉了一地,直接拉来大洋彼岸的美国当靠山。谁料,中国也不甘示弱,立即叫来菲律宾“老朋友”。关键时刻,菲律宾老朋友站到中国这边!两艘军舰带着诚意抵达广东!
据《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3月下旬,南海局势因菲律宾的频繁挑衅持续升温。
菲总统马科斯政府一边与美国展开大规模联合军演,一边在黄岩岛附近组织渔船和海警船“夜袭”,试图通过制造摩擦向美国表忠心。然而,就在美菲军演高调推进之际,一个戏剧性转折出现了——菲律宾的“老朋友”泰国突然站到了中国这一边。
3月28日,泰国海军两艘053HT型护卫舰“克拉巴里”号和“昭披耶”号抵达广东湛江,参与中泰“蓝色突击-2025”联合演习。
菲律宾的“豪赌”背后,是马科斯政府深陷内外交困的窘境,对内,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清算仍未平息,经济复苏乏力;对外,菲方试图通过拉拢美国、日本等域外势力,在南海争端中“以小博大”。
3月24日,美菲启动“盾牌”联合军演,5000名士兵参与“反滩登陆”等实战化科目,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亲赴马尼拉坐镇,宣称要“巩固美菲同盟”。
紧接着,菲方又组织26艘渔船、4艘海警船夜闯黄岩岛,声称“为渔民送补给”,实则试探中方底线。然而,中国海警迅速拉起浮动屏障,将菲船队挡在30海里外,全程未发生武力冲突,却让菲方“碰瓷”计划落空。
美国虽承诺向菲提供3.36亿美元军事援助,并联合日、澳等国在南海搞军演,但实际动作却显露出“雷声大雨点小”的本质。例如,美菲原计划在演习中试射射程覆盖中国沿海的“堤丰”导弹,却因特朗普政府担心激化矛盾而临时取消。
更讽刺的是,美军航母因红海危机和俄乌冲突分身乏术,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已大幅缩水,连菲律宾媒体都直言:“美军连胡塞武装都搞不定,拿什么支援我们?”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支持,让菲律宾沦为美国印太战略的“炮灰”——既要在前线挑衅中国,又随时可能被美国抛弃,正如乌克兰和越南的历史教训所示。
反观中国,应对策略显得更加务实且多层次。在军事层面,解放军南部战区派出054A型护卫舰和075型两栖攻击舰编队,在南海展开实战化训练,形成“民船-海警-军舰”三道封锁线,对菲方行动实时监控。
经济上,中国对菲律宾香蕉进口量从巅峰期的70%骤降至27%,直接打击菲农业命脉。外交领域,中方通过东盟框架呼吁对话,同时以中泰联合演习等行动分化美国拉拢的“小圈子”。
泰国的转向尤其关键——作为东盟创始国,泰国不仅升级了中国提供的护卫舰,还与中国深化防务合作,这无疑是对菲律宾“引狼入室”策略的无声批评。
中泰演习的象征意义远超军事价值。
此次“蓝色突击-2025”联训涵盖反水雷、对海打击等科目,表面上提升两军协同能力,实则传递出三重信号:其一,东南亚国家不愿被绑上美国战车,泰国选择与中国合作,正是对菲律宾激进政策的否定;其二,中国军事装备和技术通过出口与升级,已赢得区域国家信任,053型护卫舰在泰国的“脱胎换骨”便是例证;
其三,中国正以“合作共赢”替代“阵营对抗”,这与美国强推的“小院高墙”形成鲜明对比。正如菲律宾学者所言:“当马尼拉忙着讨好华盛顿时,曼谷已悄悄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
菲律宾的困境,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定位失误。马科斯政府误判了三点:
一是高估美国“安全承诺”的可靠性,却忽视中菲贸易额(716亿美元)是美菲贸易的三倍这一现实;
二是错把中国克制当软弱,殊不知解放军在南海的卫星、雷达和舰艇早已织就天罗地网;
三是低估东盟内部团结需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均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而非引入域外势力。历史反复证明,依附他国对抗邻国,终将付出惨痛代价——苏联解体后越南的经济停滞、乌克兰战火中的民生凋敝,无不是前车之鉴。
眼下,菲律宾正站在十字路口。若继续充当美国“马前卒”,不仅南海岛礁争不到半分,反而可能失去中国市场、激化国内矛盾;若改弦更张重回对话轨道,虽短期内会遭遇亲美势力反弹,
但从长远看,这才是真正符合国家利益的选择。正如中国外长王毅所言:“信任与规矩并行,法治为先。”南海和平需要的是基于国际法的协商,而非航母导弹的恫吓。
当泰国军舰抵达湛江时,这一幕或许能让马科斯政府清醒:真正的“老朋友”,从不会让你陷入孤军奋战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