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西太平洋又有动态,可是这次的动态有些不一样,来了一艘被延长服役期的航母“尼米兹”号,甚至这有可能是其退役前的最后一次任务。
据美媒《新闻周刊》报道,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下辖的第三舰队声明称,美国“尼米兹”号航母于21日离港,随其航母打击群一起前往西太平洋地区进行“定期部署”。
据报道“尼米兹”号的前来则是为了填补“卡尔·文森”号航母前往中东造成的力量空白。原本“卡尔·文森”号是部署于西太平洋地区的,但是美国防部长已下令将其调往中东,配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
现在前来西太平洋的“尼米兹”号还因此被延长了服役年限,从2025年4月延长到2026年5月。
这种变动就很微妙。自从特朗普宣布袭击胡塞武装开始,胡塞武装连续四次表示攻击了美军航母。尽管美国对此没有任何回应,但是将快退役的“尼米兹”号调到西太平洋换走更年轻的“卡尔·文森”号,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了问题。
除此之外,中国智库于3月25日发布了《2024年美军南海军事活动不完全报告》。在报告里可以看到,美军侦察机全年有343天都在南海展开作业。相比之下,美军航母在南海的活动为8次,其中有5次仅活动3至5天。
报告认为,在红海危机的牵制下,美国在南海的常态化军事已趋向极限,仅能提升现有的军事力量存在感。
换句话说,美国海军现在正拆东补西。不论是其军事实力还是对地区的控制都达到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光打击胡塞武装就要调集多艘舰船。虽然声称已经消灭了胡塞武装领导层,但胡塞武装依然表示在袭击以色列。
其实在此前有许多信息都有透露,美国的军事力量现在呈现出一种相当“尴尬”的情况。
特朗普一直都想让制造业重回美国,除了其代表实业力量的这一原因,还有其希望让美国制造业有能力支撑美军。这里的制造业包括从原料生产到最终的制作出成品的全过程。
此前特朗普不止一次提及要重振美国造船业正是出于类似的目的。不仅是商业造船落后,在军事方面也在落后。
美媒《华尔街日报》就举例美国一家造船厂在2020年开始为美军制造护卫舰“星座”号,到2022年完成度才10%。照这个速度得总共花9年才能完成,而且成本还要在预计的13亿上再加6亿美元。
这仅是建造方面,再看维护方面,由于跟不上计划,美海军在2018年就出现了22天全球没有任何航母处于战斗值班状态的情况。于是为了避免“航母真空”,就不得不延长航母部署时间。
星座号-效果图
2020年“林肯”号因此连续值班285天,是冷战后美军航母最长部署记录。在2022年又有“杜鲁门”号连续值班285天。可这样依然无法改变航母维修积压的情况,排队等维修还日益严重。
除此之外,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去年公布的《2022年美国国防战略评估报告》里还指出,现在美国军队结构不合理,国防产能不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不简单,美国现在负债严重,特朗普想让制造业回流,还想从乌克兰身上吸血,又要支撑以色列和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这些问题合在一起让美国顾头不顾腚,红海出岔子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找补,但这又必定削弱其军事影响力。
美国已经在全球范围收缩,但没有放弃全球霸权,特朗普在国际上表现依然很霸道,他想得很多,可目前来看真正落实的似乎真没有几样。现在这种实力还能维持多久的“霸权美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