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指出,以色列应当重返加沙地区,并鼓励巴勒斯坦人“自愿”离开加沙,以难民的身份前往其它国家定居,这是解决战后加沙地区各项问题的“唯一方法”。在他看来,只有让犹太人在加沙建立定居点,才能确保以色列的安全。
任谁都看得出来,本-格维尔等以色列人从根本上否定了“两国方案”,企图继续侵吞巴勒斯坦的土地,这违背了联合国的相关决议,以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在31年前达成的“奥斯陆协议”。
就连以色列最坚实的盟友美国,都多次劝告内塔尼亚胡政府落实两国方案,不要在战后吞并加沙。事实上,就目前形势而言,以色列不仅没有能力让加沙民众“自愿移民”,甚至连任何一项既定的军事战略目标都无法完成。
内塔尼亚胡政府多次强调,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展开军事行动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彻底铲除”哈马斯。然而,哈马斯的坚韧超出了以色列军队的想象。
前不久,以色列军队发现,哈马斯地道的总长度远远超出此前预估的300多千米,可能在560千米到600千米之间,一些深层地道至今还未被以色列军队探查出具体位置。
根据美国方面的预测,战争持续到现在,以色列军队仅仅破坏或瘫痪了哈马斯地道的20%至40%,这还是相对乐观的估计。按照预测,以色列要想摧毁加沙地区的地道系统,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
在加沙北部的沙蒂难民营附近,以色列军队安装了五个大型抽水泵,不断把地中海的海水灌入地道入口。这项工作持续了已经有2个多月,哈马斯的地道却依旧没有被填满的迹象。与此同时,外界普遍担心以色列军队水淹地道的做法会威胁到以色列人质的生命安全。
现实情况已经让以色列意识到,如果想要摧毁哈马斯的指挥中心、解救受困人质、逮捕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以色列军队就必须派士兵进入地道。然而,这项战斗任务十分危险,以军将会为此付出难以承受的伤亡代价。
由此一来,以色列军队试图采用另一种战术,那就是断绝哈马斯的武器来源和物资来源,用围困的方式“逼哈马斯投降”。不过,现实情况却狠狠地打了以色列军方的脸,让以色列知道这一切只是以方一厢情愿的“美梦”。
根据以色列军方和情报机构的分析,哈马斯大量的武器装备恰恰是来自于以色列军方自身。以色列称得上是哈马斯的“运输大队长”,哈马斯从“地下走私路线”获得的武器只占到武器总数量的很小一部分。
举例来讲,在近100多天时间里,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展开了大规模轰炸,数千枚炸弹未能引爆,散落在加沙的各个角落。哈马斯武装人员从这些炸弹中提取出了必要的武器原料,“手搓”出了大量的大量火箭弹和反坦克武器,这些武器最终又被射到了以色列士兵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