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解放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这是我们保家卫国的底气之一,也让美国一直以来不敢轻举妄动。然而就在最近,美国军方公布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打算用上千架无人机,强行冲破中国的防线。
美军声称要加快包括无人机在内无人自主系统的建设
多方消息都显示,美国副国防部长凯瑟琳·希克斯近日公布了一项名为“复制者”的计划,声称要在两年内建造数千个“无人自主系统”,以应对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这个“无人自主系统”虽然乍一看起来有点不好理解,但其实指的就是无人机、无人船舶等平台。按照希克斯的说法,这些东西的优势在于“可消耗”,用庞大的数量消耗和削弱对手,即使遭受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名美国副国防部长把中美可能发生潜在冲突的地点设置在了台海地区。她声称,中国和美国的冲突既不是迫在眉睫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此美国必须时刻保持对于中国的所谓“威慑”。希克斯声称,中国在军事领域最大的优势是“质量”,对此,美方可以用数量来对抗,关键在于使用大量小型、智能且低成本的平台。
美国副国防部长凯瑟琳·希克斯
美军的这个新计划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想通过更多的无人机、更多的无人船舶等平台去强行冲破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美方的逻辑是,中国在自身的主场有着完备的军事布防,如果再按照传统打法,美军不仅会面临沉重的损失,也看不到什么胜机。既然如此,美军在面对中国的时候,就不以追求胜利为目的,而是选择用无人作战平台去强行消耗中国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削弱中国的军事部署。
美国国防部新提出的这个计划,与其说是一份军事发展规划,不如说是一笔经济账。事实上,希克斯就表示,这项计划不需要增加2024年的财政支出,也不需要成立一个新的机构,而是利用现有的资金和编制,进一步扩大无人自主系统的生产与交付,用更快的速度去获得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优势。
美国试图尽快获得对中国的军事优势
美国有这个想法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如果中美之间真的起了冲突,美方是不可能不承受损失的,与其损失那些昂贵、尖端的军事装备以及训练有素的士兵,不如损失那些能够快速复制的无人自主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一方面是有些认清了中美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另一方面则是有些“未战先怯”的意思。
如果放在以往,美方可能是不太看得上这些相对廉价玩意的。而促成美方态度转变的一大原因,可能就是无人作战平台在俄乌冲突中的应用。在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乌克兰武装力量用无人机等不对称武器给俄罗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些东西既能用于侦察,也可以直接加入战斗。在前段时间的克里米亚大桥遇袭事件中,乌方派出的是装载炸药的无人快艇,并没有多少价值。而按照俄方当时的估计,完成大桥修复工作需要超过10亿卢布,这个战果是显而易见的。
克里米亚大桥遭到了乌克兰方面的攻击
近日,俄罗斯境内的轰炸机还遭到了乌克兰无人机的偷袭,让俄方不得不在一些轰炸机上放置轮胎。有外媒分析称,俄方此举一方面可以减少轰炸机的热信号,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挡在军机上空发生的空爆。但是总的来看,俄方在一些轰炸机上放置轮胎只能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也说明,截至目前,俄军还没有找到对付乌克兰无人作战平台的有效方式。
现在看来,无人作战平台的确在俄乌冲突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战争潜力,已经改变了战场态势,因此美军可能想把类似打法套用在应对中国上。然而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美国的无人作战平台技术过不过硬?以无人机领域为例,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不仅知道如何使用无人机,也知道如何反制无人机,就是因为中国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中方才有底气在前段时间出台无人机领域的出口禁令。目前看来,美军想对中国用这一方法,最后只能是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