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期间,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和军团长林彪,率部肩负着为全军开路打先锋的重任。在途中,一向以“儒雅”著称的聂荣臻曾和林彪连续争吵了三次。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1949年北平解放后,林彪竟然想让聂荣臻代替自己的老搭档罗荣桓,担任第四野战军的政委。10年后,当毛主席准备让林彪接替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征求未出席会议同志意见的时候,罗荣桓说:“他不适合这一职务。”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林彪和聂荣臻争吵过多次,那他为何要让聂荣臻代替罗荣桓呢?10年后,罗荣桓为何认为林彪不适合当国防部长?
聂荣臻
聂荣臻和林彪在长征期间的三次争论
聂荣臻在红一军团呆的时间比林彪还要长,从军团恢复到取消近6年的时间内,聂荣臻一直都是红一军团的政委;而林彪在1936年5月担任红军大学的校长后,便将红一军团军团长的职务交给了左权。
算下来,聂荣臻和林彪在红一军团共合作了4年的时间,总得来说他们两个的配合是默契的。其实两人之所以如此默契,其实是因为聂荣臻从两人共事第一天开始,就决定和林彪搞好关系。
聂荣臻比林彪大8岁,两人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就认识,那个时候聂荣臻是黄埔军校的教官,而林彪则是第四期学员。林彪毕业后到独立团实习,还是聂荣臻分配他去的。
1932年初,当聂荣臻得知自己要去和一个比自己小8岁,且对方还曾是自己学生的林彪合作的时候,他内心十分复杂。在《回忆录》中,聂荣臻曾这样写道:
“这次我和林彪被组织派去红一军团工作,在我看来,那时的林彪还很年轻,有些年轻气盛,但我相信只要做好工作,我们两个还是能团结共事的。”
林彪
但俗话说得好,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聂荣臻对林彪的认识越来越多,两人间争吵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聂荣臻和林彪的第一次争吵,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
在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的时候,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立即控制九峰山制高点,防止敌人占领粤汉铁路上的乐昌,然后向我军发起进攻和堵截。除此之外,控制九峰山还能掩护中央纵队安全通过。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林彪却拒绝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他不仅不占领九峰山,反而准备率部赶在敌军来临之前冲过乐昌,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红一军团。面对林彪的想法,聂荣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解决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两人因此发生了争吵。
聂荣臻对林彪说:
“敌人现在虽然还没有到达乐昌,但我军距离乐昌还是有一段路的。更何况你不要忘了,敌人是四个轮子的,我们只有两条腿,不管怎么赶路,我们也赶不上四个轮子!就算我们跑过了乐昌,那么后面的中央和军委的纵队要怎么过来呢?如果不占领九峰山,那么敌人很有可能把后续部队给截断!”
对于这一问题,聂荣臻的想法没有错,但林彪也不肯执行,他将红一军团战士们的生命放在首位。就在聂荣臻和林彪争吵不休的时候,参谋长左权说:“好了好了,你们不要再吵了,这样吧,我们派个侦察兵去前方看看,等知道前方的情况后再说吧!”
聂荣臻和林彪看了对方一眼,然后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左权连忙派去侦察兵去侦察情况,谁曾想侦察的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报告!敌人已经来到乐昌大道了,我们如果现在冲过去的话,岂不是……”
侦察兵说到这里,林彪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当时情况十分紧急,但林彪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作出决定。他利用敌军的电话线,伪装成国民党正规军,和正在向乐昌进行的敌军民团进行通过。
敌军民团回答道:“报告,邓龙光的3个团已经占领乐昌了,其中一个团正在向制高点九峰山前进。”林彪听后当即丢下电话,对四团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说:“快快快,务必用最快的速度赶往九峰山,抢夺制高点!”
当红军登上九峰山时,敌人也从山的另一侧爬上去。聂荣臻得知这一消息后,这才将悬着的心放下。
第二次争吵是在会理会议召开前。
遵义会议结束后,为了摆脱敌人的尾追堵截,毛主席指挥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四渡赤水”也成为毛主席一生中最得意的决定。
然而林彪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不是在走捷径,而是在走冤枉路。于是,林彪发牢骚地说:“这样会把部队给搞垮的!像他(指毛主席)这样领导指挥能行吗?”
这天,林彪给彭德怀打去电话:“德怀同志,现在的领导真的不行,再这样下去我们肯定会失败的。你出来指挥吧,我们一定坚决服从你的领导,只要你下令,我现在就跟你走!”
面对林彪的追随,彭德怀没有高兴,反而将他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在一旁的聂荣臻意识到林彪的做法是严重的错误,当即批评道:“林彪同志,你难道忘了自己的地位吗?你怎么能让总司令撤换统帅?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还请你牢记这一点!”
除此之外,聂荣臻还警告林彪:“如果你擅自下决定指挥部队撤退的话,我也可以用政委的名义下令,让部队不执行你的命令!”
本以为林彪会改正,谁曾想他却不听聂荣臻的批评和劝告,而是给毛主席、朱德和周恩来写信:“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还请彭德怀担任前敌指挥!”
换而言之就是林彪希望毛主席能够“下台”,紧接着林彪将这封信拿给聂荣臻,让他签上自己的名字,聂荣臻拒绝了。无奈之下,林彪只好将信单独签上自己的名字,送了上去。
1935年5月12日,中央召开会议,毛主席对林彪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林彪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
第三次争吵发生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期间。
1936年6月,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见红一方面军的兵力还不足2万人,便萌生出取中央而代之的想法。由于红一军团是红一方面军的主力,于是张国焘选择对林彪和聂荣臻进行地下活动。
聂荣臻对张国焘的这些分裂活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不但对张国焘的分化表示坚决拒绝,还提醒林彪不要上当。谁曾想林彪却不以为然,他说:“你说他的路线不正确吗?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呢?”
聂荣臻对林彪这种想法非常反感,当即反驳道:“难道在你心中,谁的人多,就代表谁主张的路线是正确的?那么蒋介石的人更多呢,难道他的路线才是最正确的吗?”
这次争论,双方都十分生气,聂荣臻更是将石桌子拍得震天响,盘子都被他打翻了。长征结束后,林彪被调往红军大学当校长,临走前,他对聂荣臻说:
“咱们俩在一起合作了好几年,现在要分开了。之前我们虽然发生过分歧,但你是从组织上考虑的,我则是从政治上考虑的,不冲突。”
聂荣臻摇了摇头,说:“你这个说法我不认同,你这样说是将组织和政治对立起来,这是完全不对的。我们之间的争论,很多都是政治问题……”
林彪想让聂荣臻代替罗荣桓
聂荣臻和林彪有过多次争吵,且每次争吵得都十分激烈,那么林彪为何会让聂荣臻代替自己的老搭档呢?这一切都和罗荣桓有关。
1947年,东北野战军发动了夏秋冬三次攻势,成功歼灭敌军30万人,解放了不少城市。为了全歼东北的敌军,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军委决定让东北部队南下,但担任东北解放军总司令的林彪却不赞同军委的指示。
林彪认为应该练好兵去打长春,这也导致部队长时间徘徊在长春和沈阳两地之间,几个月都没有战绩。对于林彪的做法,军队多次发电批评,罗荣桓也劝他南下,但林彪始终不为所动。罗荣桓见说服不了林彪,便打算召开会议讨论这一问题。
在此次会议上,林彪说:“现在长春守敌弹尽粮绝,我们再坚持下去的话,他们一定会受不了进行突围,到时候我们趁机围歼,岂不是很好?”
罗荣桓
罗荣桓摇了摇头,说:
“这个办法不可行,缺粮最受苦的不是敌人,而是城内的百姓。敌人可以空运粮食,但这些粮食却不会分给百姓们。军委连续发了几十封电报都让我们南下,如果我们不执行,让卫立煌部逃走的话,不管他们逃到哪里,都会给我军造成巨大的困难。”
最终经过讨论,大家都决定南下攻打锦州,林彪无奈只好给中央发电报,汇报此次商讨的结果。然而等7月22日,林彪给军委发完电报后,他又用其他借口按兵不动,甚至向中央提出让杨成武兵团包围大同,牵制傅作义部,东北部队才能南下。
此后,尽管军委多次给林彪发去电报,他也无动于衷。直到9月7日毛主席亲自发来电报,林彪这才下令让6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向锦州外围进军。
因为这次意见的不统一,林彪和罗荣桓之间产生隔阂。
10月2日上午,罗荣桓和刘亚楼正在研究接下来该如何攻城。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阵刺耳的汽笛声,不久后列车发生剧烈的震动,罗荣桓连忙询问警卫员:“发生什么事了?”
警卫员摇了摇头,说:“不知道。”罗荣桓问:“难道是敌机又来了?”警卫员说:“不像,没听见警报。”下车问过后,警卫员前来汇报说:“是司令员命令部队准备出发,向北。”
罗荣桓听后十分疑惑,问一旁的刘亚楼:“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去哪里吗?”刘亚楼摇了摇头。
罗荣桓心里很生气,他不知道林彪又在搞什么鬼,随即和刘亚楼赶往林彪处。林彪见两人气冲冲地赶来,没有说话,而是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电报,递给罗荣桓。
罗荣桓接过一看:“9月30日,蒋介石飞往北平,为了确保锦州,抽调傅作义部的62军、92军和独立第9师,山东的37军从海上运兵,已经有5个师抵达葫芦岛了……”
林彪说:“葫芦岛和锦西的敌人已经增加到11个师了,我们不能去打锦州,否则很有可能有去无回。”罗荣桓:“昨天刚打下义县,现在又说不能攻打锦州,我们怎么向中央交代?”
林彪板着脸说:“现在情况不一样,我已经向军委发去电报了,还是回去打长春。”罗荣桓瞪大双眼,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所以你让开倒车?”
林彪没有回答,罗荣桓越来越生气,他忍不住厉声发问:“司令员,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不和大家商量一下就私自做决定?”林彪向来专横惯了,他听不得这种话,于是一脸不爽地说:“还有什么好商量的,这不是明摆的事情吗?”
罗荣桓坚持自己的看法:“军委多次发来电报,让我们去打锦州,现在你又反悔,如何和军委交代?如何和战士们交代?敌人也不傻,蒋介石怎么看不出我们的想法,如果部队不能安全撤退,你有考虑过后果吗?”
林彪说:“你放心吧,蒋介石现在就是惊弓之鸟,绝不敢出来的!”罗荣桓火了:“战役打响了,锦州外围的据点都被我们扫清了,你现在听说葫芦岛和锦州来了增兵,这就不敢去打了?你这是怕敌人吗?”
罗荣桓脾气好,他和林彪相处的时间也长,从未对林彪发过如此大的火。因此这次争吵,令周围的工作人员都不敢相信。林彪无言以对,便问一旁的刘亚楼:“参谋长,你觉得呢?”
刘亚楼说:“我同意政委的意见,锦州是非打不可的。”林彪只好让秘书去机要科,追回那份不打锦州的电报。但非常可惜的是电报已经发出去了,林彪着急了,连忙问:“这可怎么办?”
罗荣桓想了想,说:“写一份检讨,重新表态!”见林彪没有反对,他连忙重新起草一份电报,主动承担责任,并作了深刻的检讨,表示坚决攻打锦州。随后罗荣桓、林彪和刘亚楼在电报上签名。至此,这件事才算结束。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林彪和罗荣桓的关系越来越差,这也导致1949年北平解放后,林彪有了让聂荣臻代替罗荣桓职务的想法。
罗荣桓:林彪不宜当国防部长
1950年4月,在毛主席的提议下,罗荣桓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直到1956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这才辞去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的职务。此时的林彪早已升为军委副主席,1958年又被增选为党的副主席,成为十分瞩目的人物。
林彪和罗荣桓虽说不在一起办公,但他们还是经常打交道的。至于两人的关系,不再像最初合作般那么亲密了,反而随着林彪职务的越来越高而疏远。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罗荣桓因病没能参加此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决定让林彪接替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部长的职务,并让彭真打电话给那些没能来参加会议的同志,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罗荣桓没有过多考虑,而是说:“我认为林彪同志的身体不是太好,而国防部长这一职务外事任务比较重,如果由他担任的话,我担心他的身体很难支撑任务的强度。林彪不宜担任这一职务,贺龙同志更加合适。”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罗荣桓的这一建议没有被毛主席所采纳。不久后,新的中央军委成立,林彪担任国防部长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越来越受毛主席器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一向深居简出的林彪,活动慢慢多了起来;而罗荣桓仍是军委委员,不过具体是抓民兵建设,因此两人算是又在一起工作,但两人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1960年秋,林彪认为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的工作做得不好,便将他降为总政治部副主任,那么该由谁来担任总政治部主任这一职务呢?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让首任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也是林彪的老搭档罗荣桓担任这一职务。
罗荣桓对毛主席的决定感到有些意外,但他还是从大局出发,服从毛主席的决定,接受了这一任务。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林彪并不满意罗荣桓担任这一职务,毕竟两人曾有分歧。
所以,尽管中央下了命令,任命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但林彪一直不让在报纸上公布。1963年,新华社要发表解放军领导人名单,林彪还是不同意发表罗荣桓的名字。罗荣桓知道这件事后感慨万千:“看来我这个总政治部主任还是……”
1963年9月,罗荣桓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也住进了北京医院。这次他不仅仅是血压不稳,心脏不好,连肾功能也开始衰竭。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医疗设备和条件都不是很好,再加上没有人工肾设备,因此只能采取腹膜透析的办法。
腹膜透析是唯一的治疗办法,但却令罗荣桓格外痛苦。由于尿中毒,毒素不能从肾排出,只能从皮肤排出,所以罗荣桓经常感到全身奇痒无比。林月琴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只能帮丈夫轻轻挠痒,以暂时解决瘙痒。
然而罗荣桓的病情不仅折磨着他的身体,还折磨着他的胃。由于尿毒刺激肠胃,所以罗荣桓很难吃下饭,一吃就吐,但不吃饭却令病情更加严重。林月琴没有办法,只好在医生的帮助下喂罗荣桓吃饭,罗荣桓知道妻子不容易,也知道自己不吃饭妻子会担心,便一边和人聊天,一边艰难地吞咽。
病魔无情地折磨着罗荣桓,很快他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还是一次次挣扎着坐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不能一直躺着,我要坐起来,坐起来就是胜利,坐起来就是胜利!”
坐起来对罗荣桓来说是困难的,站起来对他来说更加困难,这也成为他和妻子林月琴最大的奢望。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罗荣桓躺着的时候会因为尿毒症而不停地打嗝。
一般人能够轻易克服打嗝,但这对罗荣桓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不管他怎么做,就是止不住。几天几夜地打,医院甚至将北京所有会治打嗝的医生都找来了,但不管怎么做,就是止不住。
林月琴听医生说可以用最冷和最热的办法试试,于是她开始喂罗荣桓吃冰,吃冰止不住又开始喂热水,但非常可惜的是热水也止不住。看着丈夫如此难受,林月琴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12月15日,罗荣桓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这天他对妻子说:“我死了以后,组织分给我的房子,你们就不要住了,要还给国家。记得不要搞特殊,不要搞特权,要安安分分做人。”
紧接着罗荣桓又对孩子们说:“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什么遗产能分给你们,但有一句话你们要记住: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12月16日下午,罗荣桓因病逝世,享年61岁。毛主席收到罗荣桓去世消息时正准备开会,在会议开始前,他沉痛地说:
“罗荣桓同志于今天下午去世了,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志,从不背后议论别人。一个人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实在是不容易,我建议大家站起来为罗荣桓同志默哀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