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政策又称“三光”作战,日军称之为“烬灭作战”。日军在华北地区对中国军队控制地区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作战,即烧光所有房屋、杀光所有人、抢光所有财物,彻底摧毁抗日军民之生存条件。这一最早由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提出的策略,由其继任冈村宁次推向顶峰。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
经过
“三光作战”的重点区域在晋东北、冀中、晋东南、鲁西以及山东的沂蒙山区,以及冀东。森山康平在《证言记录三光作战》中认为,“三光作战”始于1940年秋季在晋中的作战。中国抗日根据地军民实行坚壁清野,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日本侵略者之“三光政策”。
1937年7月中日全面爆发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在日军占领区以平民为依靠,发展游击战争,对日军造成严重骚扰和损失。1940年4月,日本北支那方面军提出了在讨伐八路军时应“彻底扫荡并消灭其游击根据地”的作战方案(见于《在华北的思想战指导要纲附属书》)。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正太路、平汉路、同蒲路、白晋路、北宁路、沧石路、津浦路、胶济路发动的以交通破袭战为主的百团大战,予以日军很大损失。日军为报复起见加大了其“扫荡”的力度。运用“捕捉奔袭”、“辗转抉剔”、“铁壁合围”、“梳蓖战术”等战术对八路军根据地村落进行了有组织有系统地彻底破坏性进攻。据现有史料显示,1940年10月2日至11月30日间,日军在扫荡八路军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区与太岳区时,下令:
“ | 这次作战,与过去完全相异,乃是在于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凡是敌人地域内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食,其不能搬运的, 亦一律烧 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
执行情况
这种作战策略在实际上体现为对平民及非武装人员以实施“杀光”、“烧光”、“抢光”为原则。如原日军第五十九师团的士兵菊池义郎在回忆当时情景时表示:
“ | 我们日军每到一个村庄,要破坏所有的家居杂物,烧毁房屋。我们常说,如果约500人的部队在100户左右人家的村庄驻一夜,这个村庄恐怕十年也恢复不起来。不过,对日军来说,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 ” |
原日军12军独立混成第10旅的士兵松尾富男在回忆录中描述,当时他们经常讲得“扫荡”要求是“烧、杀、抢”。第10旅的旅团长河田健太郎发布的命令是:
“ | 把能干活的男人全部绑来,一头家畜、一粒粮食不留。然后要叫他们再不能活下去。把家具、锅盆、锄锹破坏干净。 | ” |
在此种思想指导下,日军多个部队都执行了“烬灭作战”。
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
1941年
进入1941年后,日军继续执行了“三光作战”。1月12日至13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召开兵团长会议时通过了《肃正建设计划》,规定对八路军所在的根据地要“彻底地执行”“覆灭战”。华北日军在此指导下从1941年3月到4月开展了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发起了“歼灭战”,例如在山西,日军的作战包括:
- 3月12日,日军在绛县里册峪杀死500余名村民,其中40余户被杀绝。
- 4月3日,日军在和顺县羊蹄洼村杀死八路军军政工作人员、学生、村民百余人。
- 4月4日,日军在清徐县石窑村、杜李坪、刘家山杀死村民数十人,烧毁房屋一百数十间。
- 4月29日,日军在南社村杀死村民32人,将所有粮食财物掠走。
- 5月,日军在浑源县、灵邱县、繁峙县等雁北地区进行“三光作战”,杀死5300余人,烧光村庄160余个,抢掠大量粮食、牲畜等物资。”
1942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美日随后开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境内日占区特别是华北成为了日本支援太平洋战区的兵站基地。华北日军为了加强对区域的控制,加紧了“扫荡”和剿灭八路军的军事行动。日军的“三光作战”也逐渐来到高潮。日军的作战行动包括:
- 1942年4月16日至5月1日,日军在遵化县鲁家峪共杀死350余人,在宽城榆木岭,椅子圈等24个村杀死342人。
- 4月20日,日军在河南温县牛家庄、单庄等村杀死千余人,烧毁民房1700余间。日军在内黄县枣林村杀死平民1300余人,全村基本绝户,尸体被填入水井。
- 4月,日军在山东平度县埠口村杀死村民200余人。15日,日军在杀死崂山晓望村“扫荡”时杀死村民10余人,烧毁全村民房820余间,全村被夷为平地。
- 5月1日起,冈村宁次亲率三个师团和两个混成旅团共5万余日军在冀中展开大规模扫荡。“扫荡地区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残酷性之甚,均属空前”。日军在扫荡区域内建立了1733个据点和碉堡,挖掘了4100余公里的封锁沟;同时大建铁路公路,增强调兵速度和机动性。5月之中,日军在饶阳县杀死3万余人,武强县被杀者有三百多人,被抓往东北当奴工者四百多人。烧毁房屋千余间。5月,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10师团一个大队500多人突然袭击“扫荡”冀中定县东南50里之北瞳村;该村地处平原,原有住家220户,1,227人;村民为躲避日军而挖贯通全村之地道。5月27日,日军进攻冀中定县北瞳村,以催泪弹、毒瓦斯、柴火烟逼出八百余人,强奸妇女后全部杀死。其余死于地道中和被抓走者数量不明。日军“扫荡”时向地道施放毒气,全村1,100多人中毒死亡或遭枪杀;妇女除中毒死亡外,其余多被日军奸污;房屋被烧36间,粮食财物被洗劫一空。武安县梁沟村被日军占领后被全部烧毁,牲畜、羊和庄稼全部被杀死烧毁,全村15人被杀死。
- 6月14日,日军在河北省曲阳县野北村杀死167人,摔死婴幼儿9人,杀绝8户。
- 6月,日军在山东冠县王史村杀死村民2人,打伤30余人,抢走耕牛70余头,烧毁民房360余间。在莘县大杨庄杀死村民3人,抓走六十余人,烧毁民房6间,抢掠耕牛五十余头,粮食六千余斤。7月,日军在章丘田家庄等地“扫荡”后在抓捕到的中国民众中抽出20岁至50岁男女共120人杀死。7月12日至8月上旬,日军在莘县东节村杀死村民70余人,烧毁房屋三百余间。
- 7月,日军在冀中暴雨、各大湖水位上涨时用炸药轰开128处)堤坝,导致冀中35个县全部受洪灾,受灾村庄达6752个,占总数的96%。受灾庄稼良田超过153万亩,冲毁房屋近17万间,受灾民众超过200万人。日军趁机出动,屠杀平民,抢掠物资。
八路军对日军在冀中的大规模扫荡作战准备不足。主力部队未有及时转移,情报部门也被打乱,损失严重。主力部队由14852人减少到10980人,地方团队由158802人减少至8747人,地方干部损失三分之二。超过2万名平民被杀,5万余人被日军抓捕后带到东北地区或日本做劳工。冀中由八路军控制的地区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八路军主力转移到冀南、冀西。
无人区
冈村宁次为了隔断八路军之间的联系,阻断八路军游走的空间,缩小八路军游击战的范围,开始在华北制造“无人区”。将一定区域划为无人区后,区内平民会被驱离或被杀死,区内所有建筑设施房屋等一律烧毁,所有粮食牲畜物资等全部被掠走或烧毁。以日军在晋、 冀两省交界处强行制造的“无人区”为例,开始建立自1941年9月上旬,其目的是要遮断冀西和晋东北的山岳区余冀中的平原区的联系。
其范围包括从平定二区娘子关直到繁峙、灵邱南山,总长250余公里,宽15-20公里的地区。在此过程中,日军烧毁13个村庄,杀光了村中170余人,烧毁房屋4400余间,掠走粮食190万余斤。此外日军也在平北丰宁、滦平、密云地区及热河的长城内外区制造范围更广大的无人区。又如五台县境内的“无人区”,南至牛道岭,北到长城岭,东自晋冀交界处,西到清水河,长五十多公里,宽15至20公里。境内148个村庄中的一万八千多村民中,被杀的达9200多人,被抓捕而去的280多人,破坏耕地3万亩,烧毁房屋9800多间,抢掠粮食9600多石。其中孤峪沟长15公里,原有5个行政村,人口上万, 基本被日军杀死。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部分日本占领区内的抗日根据地采用了全民皆兵的游击战,导致日军士兵不断阵亡且不能有效占领,未得从当地获得战争资源,却消耗资源且伤亡不断,于是日本军事机关曾命令其部队,既不能占有则毁灭这些地区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口,对中国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食,其不能运输的,亦一律烧毁”。
侵华日军、特别是华北方面军(日语:北支那方面军),自1939年秋开始,针对中国军民进行以杀戮当地居民、对粮秣房舍等物资进行彻底的抢劫、焚烧和破坏为目标的军事行动,并将这一作战方式逐渐系统化、规模化、长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