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之前公开表示,炸毁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路,对于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然而在9月30日,布林肯却“话锋一转”,公开宣称,俄气管路被炸,是欧洲摆脱俄罗斯能源的“巨大机会”,布林肯同时鼓励欧洲减少使用燃料,同时表示美国可以成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表态来看,美国不再装了,直接表明了美国的立场,欧洲能源市场是美国的目标,不过美国至今还没有承认自己发动攻击了俄气管路。
实际上在丹麦公布俄气管路被炸之后,波兰前外长在第一时间就公开表示“感谢美国”,在对于俄气管路问题被炸的民意调查来看,大部分人都是认为美国发动了袭击炸毁了俄气管路。随着在丹麦海域的俄气管路被炸,俄罗斯通往欧洲的2/5的输气能力受到了影响,因此美国是“一石多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这是外界普遍怀疑美国发动袭击的主要原因。美国原本就是天然气的重要开采国,在美国陷入通货膨胀的时候,美国需要大量出口能源,欧洲市场成为了美国的目标。
除了利益上的考虑,美国海军拥有的装备也是被怀疑发动袭击的因素,美国海军核潜艇拥有可以运送蛙人作战的潜行器,同时美国海军还有无人潜艇,可以进行水下作业。美国海军多艘攻击型核潜艇可以携带特种作战的小型潜艇设备,因此具备在80米水深作业的能力,可以通过在管路附近布置烈性炸药,通过遥控的方式摧毁俄气管路,由于是在美国情报控制的区域行动,美国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因此在管路被炸之后,美国第一时间就撇清关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9月30日的表态引发了普遍的关注,如今欧洲已经陷入了一场新的危机,因为对于美国充满了疑虑,从挪威动用F-35A闪电II战斗机在油气田附近的战斗巡航就看得出挪威的担心,挪威已经对于自己的天然气开采有了疑虑,担心哪一天突然遭遇袭击。挪威不仅仅动用F-35A战斗机保护油气田,而且还动用了多艘军舰在北海执行任务,从而对于油气设施进行保护。挪威关注油气田,还因为一条“波罗的海管路”在9月27日开通,就是在俄气管路被炸的第二天,这条管路是用来向波兰输送天然气。
通过俄乌冲突,美国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在欧洲陷入混乱的时候,大批资金回流到了美国,同时欧洲向美国采购了大批军火,为此美国的军火商在“加班加点”。随着俄气管路被炸毁,美国又可以至少捡到相当于每年上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的市场份额。202210018/航空视界/AZ,从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也看得出来,美国不愿意乌克兰和俄罗斯进行谈判,美国试图让俄乌冲突长期化,从而进一步让欧洲陷入混乱,获益的是美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