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山区石化街道,一条1.4公里的象州街区正悄然成为基层治理的“样板间”。545家商铺与居民共生共融,咖啡香与市井烟火交织,外卖骑手与银发老人共享空间。近年来,象州街区以党建为引领,将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用精细化服务破解难题,打造出有温度、有活力的治理新场景。
清晨,36岁的外卖骑手王敏走进街区的智慧健康驿站。接单前,她花10分钟完成体脂检测,随即收到个性化健康建议。这份便捷源于“新业健行”关怀服务项目的设计,通过流动检测、碎片化健康指导等服务,精准破解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没时间、不重视”的健康管理难题。现在,越来越多的骑手在候单间隙进行拉伸训练、调整饮食结构,健康数据的改善见证了服务的实效。驿站不仅成为城市关怀的“温暖窗口”,更以科技赋能职业健康,为新就业群体筑起一道守护屏障,成为城市治理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电动自行车充电难”曾是贸中广场商户的痛点。象州街区通过多部门联动,在广场围墙增设10个智能充电桩,配套安全监测系统,既解充电难题,又治占道乱象。改造后的充电区布局合理,曾经的“停车乱象”蜕变为“充电新地标”。街区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让闲置空间焕发新生,彰显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效率。
在街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有一本“民生账本”记录着商户的急难愁盼。去年冬季,柳城路餐饮店因行道树遮挡店招,商户与绿化部门在议事会上“交锋”。经实地调研,街区党支部推动“分区域修剪”方案,既保绿荫又亮招牌。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安装阻车桩保畅通、疏通堵塞下水道、组织消防演练……如今,“民生账本”已升级为电子档案,但商户们参与议事的热情不减,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街区,难题共商共解”。
暮色中的象州街区灯火可亲,运动之家的暖光与商户的谈笑声交织成和谐画卷。基层治理没有豪言壮语,唯有将居民的“烦心事”当作“心头事”。未来,石化街道象州街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拓展数字化服务场景,推动商户共治共享,让这1.4公里的街巷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扇窗口,见证更多“民生变形记”的温暖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