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进行到这个阶段,美方5月7日宣布,中美之间贸易谈判即将开启,就在5月10号的瑞士。
而就在同一天,中方也对外表示,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而举行的,中国反对美国滥用关税的立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这就让人十分好奇接下来的谈判内容了,美国的“诚意”至关重要。
一方面担心谈不成,另一方面又怕让步太大,导致自己“丢面子”……
既做强硬,又做妥协
5月7日,特朗普做了一件事,让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在瑞士谈判前两天赶紧到北京上任。
这位新大使,有过很多商界经验,但又带着“鹰派”的态度;
表面上看,他有商人的眼光和实力,背后却是个“鹰派人物”。
大家不禁猜测,特朗普选他,是想玩“红白脸”,既用商界的人脉作为谈判桥梁,又用强硬的“鹰派”姿态,准备同时两面出击。
说实话这招特朗普玩的“红白脸”可不是第一次见。
过去,不管是苹果的库克,还是特斯拉的马斯克,都是带着“生意经”来华的,但他们最后还不是被美国自己那些关税政策给“砸”了?
珀杜的上任,虽然看似是为了更好地与中国沟通,但实际上,特朗普显然希望通过这种“软硬兼施”的方式来谈判;
一方面展示“强硬的立场”,另一方面也做好了适当让步的准备。
但在这种“有点双重性”的策略背后,其实有着更多的焦虑。
特朗普知道,美国目前的经济并不好,第一季度GDP都萎缩了0.3%,如果再不和中国达成协议,他的国内问题恐怕会更糟。
关税已经给美国国内带来了不少麻烦,商品短缺,通货膨胀,这些问题不是特朗普轻松能解决的。
面对这些经济压力,他虽然嘴上喊着“绝不降关税”,但心里其实没底,怕谈判失败,但又不敢让步太明显,生怕因此失去在国内的支持。
中国稳坐钓鱼台
和美国的焦虑不同,中方显得冷静多了。
我们早就明确表示,关税必须撤销,不然什么都谈不上。
面对特朗普的一系列高调行动,中国选择了“以静制动”的策略。
选择瑞士作为谈判场地,既是中立地带,也给我们在谈判中更多的主动权;
果美方再次“签完协议就撕票”,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不管怎么闹,都别想轻松逃脱。
中国的底气有很多方面,首先任何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妥协,都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再怎么施压,也不会在“关税问题”上要求中国放弃它的战略利益。
虽然美国的经济问题让特朗普急于谈判,但中国却很清楚,真正重要的事情永远不只是“关税”。
再者中国还站得稳,内需在逐步扩大,外贸出口数据依然不错。
而美国虽然背后喊着“要强硬”,但其实它已经陷入了一个复杂的困境。
中国显然是希望“平等、互惠”的谈判条件,而美国则在这里左右为难。
嘴上喊打,脚下却希望不打
谈判前,特朗普的政府一方面高调放狠话,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企业却在背后暗自叫苦。
好莱坞电影和中概股的痛苦,大家有目共睹。
他们从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突然之间,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就让它们陷入了困境。
更别提那些大企业,尤其是农场主,他们的产品在关税下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的农场主,尤其是大豆出口商,发现自己原本指望中国市场支撑的业务突然出现了下滑,这让他们开始怀疑,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不是在“自伤”。
他们一方面在抱怨,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能够恢复与中国的贸易。
最终这些商界人士开始意识到,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一定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
贸易战中的“降维打击”
美国显然没有意识到,在中方的战略发展中,已经不单单依赖于美国市场。
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在背后遭遇着“降维打击”,而中国却能冷静应对。
面对美国的大肆指责,中国不仅能保持自信,且通过自己的产业布局和政策调整,巧妙地应对这一切挑战。
中国稳步推进自己的经济计划,美国则在不断地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立场。
特朗普希望通过强硬姿态赢得优势,而中国则始终保持着冷静,不急于让步。
这场谈判能否最终达成协议,我们依旧不能断言。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则展现出了自己的坚韧和底气。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