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启动,并于当天下午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这场座谈会展现了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直通车”优势,推动将福田的民意民情和先行探索转化为服务国家立法和规划编制的智慧和力量。
据悉,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了全国经济特区城市中首个、深圳唯一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
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以来,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丰富参与渠道、拓展功能作用,架起国家立法机关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民意民智直达立法机关,书写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调研座谈会。
立法征询的“民意直通车”
2024年以来,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相继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立法意见征询会、《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调研座谈会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方式广泛听取民意。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立法调研。
为推动立法征询制度化、常态化运行,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构建起“1+8”工作体系。目前,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汇聚人大代表、法律专家、涉外信息员等多方力量,依托“数字人大”“市人大行业产业联系点”等平台拓展参与渠道,并与中国法治出版社共建法治教育平台,将深圳的基层民意和改革实践转化为国家立法参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立法征询会上,多位法律实务专家围绕中小企业权益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破解融资难题等提出了多条具有可操作性的修改建议。此前专题征询活动收集到的346条意见建议被一一记录整理,原汁原味汇总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经比对,多条意见建议被采纳。

法治宣传教育的“示范窗口”
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法规草案征集的“民意直通车”,也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示范窗口”。
5月23日,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人大代表、工委委员走进莲花街道景蜜公园,深度参与福田区“民法典宣传月”专题宣传活动暨深圳市“益企普法 圳在赋能”宣传活动,针对企业与市民关切的法律问题,现场收集对《民法典》及其他法律意见建议39条。

普法已成为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在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磨艺捷看来,参与立法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入的法治教育过程,既增强了代表履职能力,也带动了法治观念在更多领域的传播。
2024年,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联合区禁毒办组织《深圳经济特区禁毒条例》专题学习培训,20余位人大代表参加,随后还走进街道社区、企业园区开展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同年的“宪法宣传周”上,福田区人大与法律服务机构合作开设“法律直播间”,由律师担任主播,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直播答疑,当天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0万。线下同步举行的法治市集、法治游园会、法治文化长廊等活动,走进了社区,走到了群众身边。
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基地”
在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市委社工部的支持下,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探索建立“民意速办+立法观察”工作机制,会同福田区委社会工作部设立福田区民生诉求质效“每周一评”立法观察点,参与民生诉求质效“每周一评”,组建立法观察团对民意速办工单进行评议,在立法层面提出观察意见,并交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研究跟进。自2025年3月以来,已召开2场立法专场评议会,共收集相关立法意见8条,涉及业委会成立、物业服务标准和收费参考等物业管理领域。
“收到的诉求类型非常多,小区改造引发邻里纠纷、车位紧张造成的管理矛盾……不少问题具备普遍性。”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战云霄表示,作为观察员之一,她会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起,评估哪些问题是行政管理可以解决,哪些可能涉及制度空白,值得进入立法视野。
“如果认为具有立法价值,我们会组织专题调研,最终转化为立法建议。”在战云霄看来,“民意速办+立法观察”机制不仅提升了立法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也让群众诉求得到更及时的回应,为城区治理探索一条具有福田特色的路径。
2025年,福田区率先引入ai数智员工“福小立”,探索将民意数据与本地部署的大模型结合,拓展民意收集和处理的新路径。通过智能助手赋能,群众意见的征集、整理与反馈实现流程化、数字化管理,为基层立法征询工作带来更高效的支撑手段。
立足“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台,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制度探索、拓宽参与渠道、完善数字支撑,不断提升公众参与度,将深圳的民意民智和探索实践转化为一条条立法建议,让民意征集“零距离”、立法调研“接地气”、法律实施“有回响”,擦亮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金字招牌”。
采写:南都记者王睦广 通讯员:任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