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5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接连签署四项行政命令,正式启动其所谓的“核能复兴计划”。一贯钟情于石油与煤炭的特朗普,突然高调示爱核能,甚至动用“国家紧急状态”权力,为核电站审批开绿灯,为浓缩铀本土化划拨资源。当天,他高喊:“是使用核电的时候了!”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特朗普“第二任期能源战略”悄然转向的惊雷一击,更是美国试图重夺全球能源霸权的激进突围。
这一系列行政命令直指美国核能发展的核心顽疾,审批效率低、基础工业萎缩、核燃料依赖外国。特朗普的政策目标野心勃勃:2030年前新建10座大型核反应堆、三座试验堆必须在2026年7月4日投入运行,审批周期缩至18个月以内,能源部拥有直接批准权。他甚至动用了《国防生产法》,要求国家出面确保铀矿供应,终结对中俄核燃料的依赖。一句话,美国要重新成为世界核能强国,不只是发电层面,而是全链条“重工业级”回归。
这一突然的“核转向”显得格外讽刺。毕竟,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对清洁能源可谓大开杀戒,砍掉风能太阳能补贴、取消碳排限制、鼓吹煤炭复兴。而如今,他却将核能包装成“新兴清洁能源”,不仅迎合了气候危机下的政治正确,更借此在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筑起罕见的政策共识。据最新民调,49%的民主党选民对这项核能计划表示支持,在美国政治撕裂愈发严重的今天,特朗普突然找到了这枚能打通左右两翼的“政策钥匙”。
但这场“核能复辟”绝不只是国内政治妥协的产物,更是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上的关键落子。在特朗普看来,新能源领域中国已占据主动权,从太阳能到电动车再到储能系统,美国正节节败退。而核能,却是“尚未被中国完全主导的战略高地”。美国以核技术“出口管控”为工具,向盟友输送核能方案、提供低息贷款,同时借助《全球核能合作伙伴计划》,在外交、金融与技术层面封锁中国核电出海的路径。这背后,是“曼哈顿计划2.0”的宏大战略,一场科技、能源与地缘博弈交织的世纪工程。
这场核能复兴同样肩负着美国AI时代的基础支撑任务,美国当前电力需求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中心正吞噬着国家级电网负荷。在特朗普眼中,核能是唯一能够满足“7×24小时、毫不间断”供电需求的能源。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则成为其“星链式电力补给”的关键,尤其是面向偏远军事基地、高耗能芯片园区、AI训练中心等场景,构成新一代“能源堡垒网”。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没有能源安全,就不可能有AI领先;重启核电,不只是“低碳转型”,而是要赢得一场“智能时代的能源军备竞赛”。
然而,特朗普的核能美梦并不稳固。首先是经济账,核电建设一向以“烧钱+拖延”著称,佐治亚州沃格特核电站两座新机组预算翻倍,延期七年,成为核电复兴的“反面教材”。其次是安全账,特朗普一边要求核管理委员会“18个月搞定审批”,一边鼓吹削弱监管“打破避险文化”,这无异于把核能安全绑在加速的列车上。倘若在监管放松下爆发事故,特朗普的“核能复兴计划”将迅速坍塌为“灾难式回溯”。
最后,是竞争账。在现有市场机制下,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依然占据价格优势,大多数核电站靠政府补贴才能苟延残喘。特朗普试图靠行政命令与国家干预逆转市场规律,推动核能盈利模式重构,但这一切建立在庞大财政支出与高度政治共识之上。一旦经济下行或政权更替,其“核电奇迹”将如沙堡崩塌。
美国若将核能转为军事用途的基础支撑,其背后的全球扩散风险不容忽视。“曼哈顿计划2.0”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次对核技术边界的有意模糊。在全球核不扩散体系日益紧张之际,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催生新一轮“核竞赛幻觉”,诱发多国重新评估核能军事化的路径。这种战略冒险,终将推高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这不是单纯的能源政策转向,而是一场与中国科技主导权竞争的预演,是对全球能源主导格局的一次危险重塑。特朗普押上的是美国国家能力的极限,而全世界,或许都将被这场“核能孤注”波及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