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达成初步的贸易共识之后,接下来特朗普就要对其他人下手了。首当其冲的是欧洲,接下来可能就是日本。作为一个对美出口大国,日本能在这一轮贸易交锋当中为自己争取到什么样的待遇?这是日本经济界普遍关心的。
中国通过坚决反击换来了对等削减关税,这让相当多都日本经济界人士羡慕不已。最近,日经新闻社发表政策报道组组长桃井裕理的文章,说中国能够在对美贸易战中取得胜利,是因为从2018年就开始未雨绸缪,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优化自己的内外部环境,所以特朗普拿中国无可奈何。
桃井认为从2018年到现在,中国努力扩大出口市场,七年来,已经实现了出口总额10,000亿美元的增长,差不多是中国每年对美国出口额的两倍,打造了一个不依靠美国也能生存的经贸体系。比如,自2018年以来,中国加快了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步伐,还在中亚地区开办农场,支持当地农户的生产技术提升,来解决小麦供应的问题。在高技术产业方面,中国努力推进自力更生和产业升级,加快摆脱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贸易战是一场双输的游戏,中国要吃亏,美国也要吃亏,谁先忍受不了谁就是输家。现在看来,是中国赢了。
美国之所以熬不过,原因是多方面的,2026年的中期选举是其中之一。民主党和共和党将在这场竞选当中,决定谁才是掌控国会的主要力量。而在中期选举之前,美国人要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2025年的圣诞节。如果在圣诞节里,美国社会供应不足,商场货架上空空如也,那一定会影响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的支持率。
中国早就在为统一台湾时,受到美国的全面制裁做准备。从俄罗斯的遭遇中我们得到经验,如果中国被迫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就一定会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全面制裁,届时对外贸易有可能完全断绝。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必须要找到一种模式,让自己的出口产业,在没有美国市场的前提下生存下来。
因此,中国的对美谈判是带着强烈的战略意图的。特朗普却没有这样的战略筹划过程。仅仅是凭着霸权主义的蛮横,试图压倒中国。当中国实施坚决抵抗之后,特朗普又拿不出更多的应对策略来,只好灰溜溜地收场。
当然,中国的对外经贸并不会因此而一帆风顺。特朗普并不会善罢甘休,他依然会想方设法拖延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的速度,他依然要把一些生产制造环节弄到美国去。美国市场对中国的需求和依赖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旺盛。所以,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会是一场长期的斗争。
看的出来,日本想从中国对美斗争中寻求经验教训。还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日本打算在这场贸易争端中站在谁的一边?虽然美国和日本是军事同盟是战略盟友,但在经济问题上却有着深刻的矛盾,在政治上日本对美国更是又怕又恨。日本毕竟身处亚洲,对华关系是他永远摆脱不掉的问题。是追随美国步伐与中国为敌;还是寻求独立,发展对华友好关系,这需要有远见卓识的政治人物。日本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