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2025年05月15日15:32:03 国际 1151

2025 年 5月2日,加州州长纽森接受线上采访时,表示不赞同美国共和党籍总统特朗普对华所征收的畸高关税。他强调,“加州不是美利坚合众国”,加州仍向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伸出开放之手”。

这个阳光海岸与科技巨头并存的富庶之州,再次将 "加州独立" 议题推至舆论前沿。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当中国人将其视为网络笑谈时,美国人却不得不正视其背后深刻的制度性矛盾 —— 这既是联邦与州权博弈的具象化呈现,更是美国国家治理体系深层裂痕的集中爆发。

加州的 "独立记忆" 可追溯至 1846 年的 "熊旗共和国" 事件。当美国尚未完全从墨西哥手中夺取这片土地时,白人移民已在索诺玛小镇短暂建立政权,虽不足月便被美军瓦解,但 "熊旗" 最终成为加州州旗,隐喻着这片土地自始便存在的离心倾向。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作为美墨战争的战利品,加州 1850 年跳过 "领土过渡" 阶段直接成为正式州,这种 "跳级入联邦" 的特例,在美国 200 余年历史中仅有 7 次,奠定了其 "特立独行" 的政治基因。

经济崛起史更强化了这种独特身份认同。19 世纪淘金热旧金山从渔村蜕变为金融中心,20 世纪好莱坞奠定全球电影工业霸权,二战时期成为军工制造核心(洛克希德・马丁等巨头崛起),冷战年代硅谷开创科技霸权(苹果谷歌等企业集群形成)。

至 2023 年,加州 GDP 达 4.1 万亿美元(超越德国),若作为独立经济体可列全球第四。这种 "准超级大国" 的经济实力,与联邦体系内 "上缴多、回馈少" 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一)政策主权的持续角力

环境政策首当其冲:里根时代加州自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与联邦环保署的 "统一性" 要求激烈冲突;特朗普政府废除奥巴马医改后,加州自行建立医保补贴体系;大麻合法化议题上,州政府发放牌照征税,却面临联邦法律将其列为 "一级毒品" 的法理冲突。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这种 "州法与联邦法打架" 的奇观,在移民政策领域尤为突出 ——2010 年 "庇护城市" 政策对抗联邦反恐调查,2016 年州立法赋予无证移民驾照与医保,均凸显加州 "自成体系" 的治理逻辑。

(二)经济分配的深层矛盾

作为全美税收净贡献第一州(年均向联邦上缴约 1000 亿美元),加州的财政盈余被大量转移至密西西比阿拉巴马等 "红州",形成 "富豪补贴贫困者却遭骂" 的荒诞循环。

联邦税收研究所数据显示,这种 "抽血式转移支付" 已持续 40 余年,恰如 "清华长子每月资助打游戏的兄弟,反被指责离经叛道"。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2008 年金融危机中,联邦优先救助华尔街而坐视加州教育系统崩溃;2020 年疫情期间,特朗普政府威胁停发民主党州抗疫物资,迫使加州自购中韩设备、自建检测体系,进一步激化 "联邦靠不住" 的集体认知。

(三)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当东海岸保守派主导联邦政治时,加州的 "进步主义" 生态遭遇系统性挤压:特朗普当选引发加州退美运动,2017 年独立公投议案险些进入法定程序;联邦《爱国者法案》推行时,旧金山等城市公开庇护穆斯林社区。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在枪支管制、同性婚姻、堕胎权等议题上,加州始终扮演 "联邦政策颠覆者" 角色,其政策实验(如碳中和目标、攻击性武器禁令)常被红州斥为 "白左暴政"。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尽管美国宪法未明确州退出程序(1869 年 "得州诉怀特案" 确立 "联邦不可分割" 原则),但 "独立" 已成为加州独特的政治博弈工具:

谈判筹码:通过公投造势、街头运动等方式,迫使联邦在环保标准、移民政策等领域让步。例如 2023 年威胁组建 "西海岸联盟" 自定贸易规则,直接促使联邦调整对加关税政策。

话语建构:将 "独立" 议题转化为 "反抗集权" 的符号资本,凝聚本州政治共识。民调显示,43% 的加州选民支持 "探讨独立可能性",折射出对联邦体系的深层失望。

制度突破:利用联邦制漏洞实现 "事实自治"—— 即便无法法理独立,亦可通过庇护政策、跨境协议等方式,在移民、环境、科技等领域构建 "类国家" 治理体系。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若抛开政治修辞审视 "加独" 可行性,其面临的制度性壁垒难以逾越:

军事主权缺失:加州仅有国民警卫队(隶属联邦政府),无正规军、核武器及战略防御体系,独立后将丧失美军基地庇护。

经济命脉受制:若沿用美元,货币政策仍受美联储控制;若发行 "加元",将面临汇率崩溃、国际结算体系排斥等风险。2023 年特斯拉等企业已表态 "不支持货币独立"。

国际承认困局:联合国席位申请需安理会多数支持,美国盟友体系(如北约)不可能承认 "分裂政权",加州可能沦为 "经济孤岛"。

法律债务纠纷美国国债分担、跨国企业税权划分、美墨边境协议继承等问题,将引发持续数十年的司法争端。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这场 "独立闹剧" 本质是美国联邦制内在矛盾的外化:宪法虽赋予州 "保留权力",但在国防、外交、货币等核心领域,联邦享有绝对权威。

这种 "半自治" 状态造就独特政治景观 —— 加州可在大麻合法化、碳排放交易等 "低敏感领域" 先行先试,却在移民执法、军事部署等 "高敏感领域" 必须服从联邦。

当经济实力与政治从属形成倒挂,"独立呼声" 便成为纾解结构性张力的安全阀。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 "用独立威胁换取政策让步" 的策略正在产生示范效应:得州佛州近年亦频繁以 "州权" 名义挑战联邦权威。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警告:"当地方实力派掌握经济命脉与话语霸权时,联邦制可能异化为 ' 否决型政体 '。" 加州的困境,恰是这句话的当代注脚。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从索诺玛小镇的 "熊旗" 到硅谷的 "退美运动",加州用 180 年时间书写了一部 "想独立又离不开" 的矛盾史。它既是美国联邦制活力的证明(允许地方实验),也是其脆弱性的缩影(无法弥合深层裂痕)。

当 50 万人在街头挥舞 "新加州共和国" 旗帜时,他们或许并非真的渴望分裂,而是在呼唤一个能真正倾听西海岸声音的联邦体系 —— 只是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这种呼声更可能转化为持续的政治消耗,而非实质性变革。

文章来源:世界见闻录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足疗馆老板涉嫌受贿犯罪背后:查处隐形腐败“白手套” - 天天要闻

足疗馆老板涉嫌受贿犯罪背后:查处隐形腐败“白手套”

重庆市黔江区监委日前一则反腐消息引发舆论关注:一家足疗养生馆负责人被立案调查,被查出涉嫌受贿犯罪。其并非国家公职人员,就是个私企小老板,为何会涉嫌受贿犯罪呢?会被提起公诉吗?监察机关是否有权对非国家公职人员立案调查?
如何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将“冲突叙事”引向“合作叙事” - 天天要闻

如何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将“冲突叙事”引向“合作叙事”

南都讯记者莫倩如 发自北京 近日,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与新星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创新与突破”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涉南海国际传播工作效能,努力构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
英国男子在巴西沙滩挖洞,挖到一半沙子突然塌陷,差点被活埋 - 天天要闻

英国男子在巴西沙滩挖洞,挖到一半沙子突然塌陷,差点被活埋

近日,英国男子詹森·斯特金在巴西一海滩游玩时,在沙滩上挖了一个约8英尺(约2.4米)深的大洞。然而,周围的沙子突然塌陷,他被埋长达3个多小时,差点死掉。(詹森·斯特金在沙滩上挖了一个坑洞。)(周围的沙子崩塌,斯特金被埋。)事后,斯特金介绍,当时他和朋友在里约热内卢度假,前往当地著名海滩科帕卡瓦纳游玩,同...
“米多到能开店”言论惹众怒,日本农林水产大臣辞职 - 天天要闻

“米多到能开店”言论惹众怒,日本农林水产大臣辞职

21日,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向首相石破茂提交辞呈。石破茂当天火速任命前首相之子小泉进次郎接任。18日,江藤拓在公开场合表示“别人送的米多到能开店售卖”。此言在日本“米荒危机”持续的背景下引爆民怨。在野党集体发难,施压要求其辞职,并威胁提交不信任动议。作为石破内阁首位“落马”阁僚,江藤拓这场闪电辞职让深...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标准 - 天天要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检察院办理自身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侵犯人身自由国家赔偿案件时,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475.52元。 据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5月16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日平均工资计算...
最高检印发《通知》,号召向他们学习 - 天天要闻

最高检印发《通知》,号召向他们学习

最高检印发《通知》要求深入学习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汲取英模精神力量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建功新时代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印发《关于向检察机关全国先进工作者学习的通知》(下称《通知》),号召深入学习检察机关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巴基斯坦恐袭频发:反恐困境背后的地缘博弈 - 天天要闻

巴基斯坦恐袭频发:反恐困境背后的地缘博弈

**"又是巴基斯坦!"**当新闻弹出第N起恐袭消息时,你是否也习惯性划过屏幕?这个"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国家,正沦为恐怖主义的修罗场——仅2025年5月,俾路支省就接连发生两起袭击,造成数十人伤亡。但鲜血数字背后,藏着更残酷的地缘政治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