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4日,就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对等关税”,中方直接发布了11项反制措施。紧接着,美国股市三大指数全部大跌超过5%,纳指更是陷入了“技术性熊市”。与此同时,大量美国民众冲进超市,抢购来自中国的商品,物价直接飙升30%。
对此,特朗普无法保持淡定,回应称“中国最不该这么说”。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对此,俄罗斯专家表示,中国还有招没有对美国使出来,具体有哪些?
首先,特朗普语无伦次的这段话,疑似是看到我们34%的对等增加关税,他当场“破防”了。特朗普怎么也想不明白啊!越南打来了电话,其他国家不敢大声说话,中国竟然敢对等反击他,而且会来的这么快、这么猛烈。
中方强硬的做法,让美股在暴跌的势头下,再跌了5%,根据华尔街日报统计美股市值两日内蒸发6.4万亿美元,看到这样的局面,让特朗普彻底无奈了一小时内连发三帖。
他这三篇帖子的大概意思就是:
1、中方玩错了,他们惊慌失措,这是他们最不能承受的结果
2、承诺自己的政策永远不会变,因为这是致富的好时机
3、坚持下去,我们不能认输
特朗普的此举引发了外界的嘲讽,英国经济学人更是贴脸开大。
嘲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在开历史倒车,一棒子将美国打到了七十年代。更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把特朗普的标志红帽子,改成了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蓝帽子,上面写道让中国再次伟大,虽然伤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极强。
《经济学人》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对中国有利,这是一种策略上的失败。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安德烈分析中美贸易战时表示,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这显示了中国的强硬姿态。这意味着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安德烈认为,中国还有多种应对手段未动用,这表明中国在贸易战中有更大的周旋空间和战略优势。
中国未亮出的“底牌”给了自身更多调整策略的空间,使得中国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复杂的贸易局势。
安德烈指出,这场贸易摩擦并非中国有意发动,中国并不希望与美国发生冲突。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策略,期望通过对话协商找到解决办法。
这显示出,中国一方面坚定地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冷静和理智,为和平化解贸易纠纷保留了可能性。
中国这种做法表明,虽然面对挑战,但仍然愿意沟通,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中国的反击
中国的反制行动形成了一套有力的组合策略,它在经济上对美国造成冲击,同时表明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利益并进行反击。
这些措施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多个政府部门协同行动,产生了强大的整体效果。这些措施针对性强,既锁定了重要的美国企业,也瞄准了关键领域,打击效果显著。反制措施的规模与美方的行动对等,体现了中国反击的合理性和自我约束。
在白宫,特朗普期待中国能主动打电话来示弱,他焦急地等待着。可是,电话一直没有响,情况和他预想的完全相反。
他得到的消息是中国开始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不再退让。
特朗普原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现在计划全部被打乱,他的自信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恼火和隐隐的不安。他开始意识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此次中国反制行动的深远意义,体现在对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塑。通过向WTO提交的争端解决机制文件,中国不仅揭示了美国单边加税措施违反多项WTO核心规则,也提出建立“单边制裁合规性审查”机制的倡议,力图从制度上遏制全球经贸霸凌的蔓延。
中国的反制策略构建了一个“法律授权—专业评估—动态调整”的规范流程,并通过“实体层面—程序层面—战略层面”的三维设计,展现出系统性和高效性。
全球的观望
中美贸易战开打,全球都在关注,但各国都在观望,没有急着站队。欧洲国家虽然不喜欢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但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实际行动。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经喊话欧洲,不要再对美国进行投资,但这事儿欧洲其他国家并没有太当真。
总的来说,大家都在看形势,想着怎么才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石破茂领导下的日本政府把中美贸易战看作是一场严重的“国家危机”,这种态度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经济未来的隐忧。
加拿大新任总理则展现出迎难而上的姿态,明确表示不会在美国的压力下屈服,预示着将会采取强硬的应对措施。
这表明各国领导人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和应对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世界各国选择观望,一部分原因是长期以来美国的影响力让他们有所顾虑。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看到了中国正在崛起,并且在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韧性。各国需要更多时间来观察情况,并以此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
这些现象表明,国际形势正发生重大改变,大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一轮关税战打下来,它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美国被孤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将加速形成。为什么?因为中国加征关税只是单独针对了美国商品,其他国家的任何商品,都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中国。中欧、中俄、中日韩、中非、中印、中澳、中国-东盟、中国-拉美等,将全面抱团,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美国的关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