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2025年3月18日报道,自2025年2月10日中国针对原产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以来,已有长达40天的时间,中国未从美国进口任何lng。
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实施的精准反制措施,短短40天内不仅令美国lng出口陷入困境,还进一步影响了其能源战略的未来发展。
这场贸易战争的背后,既是一场经济交锋,也是全球能源格局调整的缩影。
中美lng贸易的断裂:从高峰到停滞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近年来全球能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则是世界最大进口国。
202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lng进口国,占全球市场的13%以上。
与此同时,2022年上半年美国也在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
除了最大买家欧盟,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在亚洲也同样有市场。
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针对性反制。
自反制政策实施后的40天内,美国lng运输船几乎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彭博社数据显示,这段时间内没有一艘美国lng货船停靠中国港口,而中国进口商则将原本从美国采购的lng转售给欧洲,并且打算向其他国家采购lng。
中国的反制不仅直接打击了美国能源企业的经济利益,还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让美国失去了增长最快的亚太市场。
中国反制的战略意图与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
中国的反制措施并非简单的经济回应,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液化天然气作为美国近年来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直接关系到美国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中国通过对lng加征关税,精准打击了美国能源出口的核心市场,并快速调整自身的能源供应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首先,中国加强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同时,澳大利亚也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成为主要受益者之一。
澳大利亚能源企业伍德赛德公司近期与中国签订了长达15年的合同,每年向中国出口数十万吨lng。
中国通过这种多元化供应链布局,不仅提高了能源安全性,也削弱了美国在亚太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美国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增加。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大幅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采购,转而从美国购买lng。
然而,这种需求增长可能是短暂的。
一方面,欧洲天然气需求正因经济放缓和气候政策减少;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推动俄乌和平谈判,可能导致俄罗斯天然气重新回归欧洲市场。
一旦廉价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恢复,美国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势必会受到冲击。
贸易战与政治博弈的双重压力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仅是国际市场上的较量,更是国内政治上的压力。
美国国内的能源企业与农业产业因出口受阻,面临严重经济损失。
尤其是农业领域,中国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加征关税后,美国农产品出口锐减,令很多农民的收入出现下滑。
这些受损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能源与农业领域的“红脖子”选民,通常是特朗普与共和党的坚定支持者。
然而,当自身利益受到冲击时,这些选民可能通过“不参与投票”等形式表达不满。
虽然他们未必支持民主党,但一旦投票率下降,对特朗普的政治基础仍然是沉重打击。
此外,能源与农业企业作为特朗普的重要政治金主,也可能通过游说等方式向白宫施压,要求调整政策。
结语
中美lng贸易的中断,是当前贸易摩擦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球能源市场重构的重要信号。
中国通过精准反制措施,迫使美国在能源出口领域暴露出战略脆弱性。
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加快布局,与俄罗斯、中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能源安全与经济竞争力。
这场贸易战的结果已经显现:美国因失去亚太市场而面临长期压力,欧洲市场的潜在变化也让美国的能源企业前景不容乐观。
而中国则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实现了对全球能源格局的深远影响。
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会随着关税政策的调整而结束,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关税战让特朗普政府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经济制裁并非万能,美国在全球竞争中也并非无懈可击。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中国暂停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澳企却拿下大单”
澎湃新闻:超越日本,中国成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
光明网:美国天然气产业创多个“新高”,欧盟是最大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