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五常席位我们不要了,“退群”退到联合国,美议员言论威胁联合国?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2025年2月20日,美国共和党议员提出了一份名为《2025年完全脱离联合国法案》的提案,要求美国退出联合国及其所有附属机构,并停止对该组织的财政资助。提出该提案的议员认为,联合国已经沦为“攻击美国及盟友的平台”,还妨碍了美国的全球利益。
然而,从特朗普“退群外交”到今日的戏剧性提案,这一行为是否只是美国政客的政治考量?提案背后,美国与联合国的复杂利益关系及可能带来的外交影响值得深究。
美国“出资大户”身份的另一面
长期以来,美国确是联合国的最大出资国,每年的常规预算和维和预算中,美国的分摊比例分别占约22%和25%。仅从账面上看,的确承担了很大的财政责任。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美国还拖欠联合国巨额会费。截至2021年初,美国欠缴的分摊经费和维和预算达20亿美元。这一“欠债文化”,让很多成员国“埋单”,也常常给联合国的各项任务带来压力。
联合国的局限是世界难题的缩影
联合国的确在一些危机问题上显得被动和有限,比如长期无法对巴勒斯坦问题达成一致决议、无法处理叙利亚内战等。但这并非联合国作为机构的独立失责,而是其在多边博弈中被成员国大国“绑架”的表现。以美国为例,2023年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6次动用安理会一票否决权阻挡针对以色列的谴责决议。可以说,联合国在许多问题上的僵局,很大程度上源于超级大国各自为政的现状。
改革受阻,美国又是否无责?
近年来,改革联合国的话题愈加紧迫,特别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问题,一直是阻碍全球多边治理的核心症结。然而,这些年推进改革的尝试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美国的立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美国一方面占据特权不愿放手,另一方面又屡屡呼吁联合国“效率低下”,这种双标逻辑一直制约着联合国的发展。
从“退群”到“碰瓷”:一场政治作秀?
针对共和党议员的这一提案,有观点认为,其真正目的是借“退群”之名向联合国施压,试图逼迫其更大程度上迎合美国主导的议程。这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退群外交”如出一辙。回顾历史,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框架,均是以“美国优先”的名义进行对外政策调整。而这些退出并非彻底切割,更多是为了实现重新谈判,打造一套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新秩序。
而今,新的“退群提案”恐怕也不是为了真正脱离联合国,而是在全球多边制度下,继续围绕美国主导权展开博弈。
美国退出联合国的可能后果
尽管目前该提案尚未通过立法程序,但这一可能性一旦成为现实,无疑将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1. 联合国经费缺口难以迅速弥补
作为联合国的最大出资国,美国退出将导致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援助项目等诸多领域的资金不足,尤其是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项目会首当其冲。
2. 美国影响力逐步消退
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以及一票否决权。如果主动放弃这一地位,势必削弱对全球事务的管控能力,为其他大国尤其是中俄扩大势力范围创造空间。
3. 美国企业经济红利受损
美国退出后,其企业在联合国采购合同中的优待将不复存在,这对于依赖联合国订单的行业可能造成直接打击。
全球治理亟待平衡与合作
美国威胁退出联合国的提案,再次提醒世界主要大国间多边体系的紧张与不对等关系。在全球风险挑战加剧的当下,无论是气候变化、人道主义危机,还是地缘政治的复杂化,任由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都只会使全球问题更加不可控。
对于美国而言,声称退出联合国不仅未必是棋高一着,反而可能危及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对于联合国而言,大国之间更理性、更合作的参与,才是提升自身效能的关键。多边合作固然不易,但只有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才能让这样的平台变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