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会,全市科技工作发出嘹亮号角

2024年03月09日23:22:13 国际 2861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岁月镌刻光荣梦想,奋斗绘写壮美华章。

  2月23日上午,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在崂山区召开。会议传达全省科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成效,研判分析发展形势,谋划2024年工作任务,以昂扬的精神迎接2024年。

新年第一会,全市科技工作发出嘹亮号角 - 天天要闻

全球创新指数“四连跳”

  当天的会议可以说汇聚了整个青岛科技圈的大牛,青岛市科技局领导班子、各区市科技局、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负责人汇聚一堂。大家聊成绩、说计划,交流经验、提出建议,一场高质量的会议掀开了青岛科技领域的新年篇章。

  过去的2023年,青岛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书写了一份属于科技人的、不平凡的“答卷”。

  面对紧张激烈的竞争角逐,青岛在全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榜单上,实现了“四连跳”,由2019年全球第80位大幅跃升至2023年全球第23位、全国第8位,成为近四年国内位次跃升最快城市。

  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上,青岛第12次成功入选全国前十。

  科技创新成果也有了新突破,4项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榜单和提名榜单,占到全省总数1/5。

  青岛天仁微纳建成大幅面、高精度纳米压印光刻生产线,打破了微纳加工领域国外垄断。

  海信突破高像素密度8k光学引擎照明与成像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了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产品。

  山东能源研究院在全球首次实现铁系梳枝丁戊橡胶材料规模化生产,攻克了高性能轮胎制造技术瓶颈。

  中国海洋大学成功选育出耐高温栉孔扇贝新品种“蓬莱红4号”,可拉动产值超10亿元。

  青岛思锐智能研发出国内首台能量达到8兆电子伏特的高能离子注入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

  ……

  2023年青岛市各项科技创新成果不一而足。

新年第一会,全市科技工作发出嘹亮号角 - 天天要闻

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模式

  众所周知,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就是其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2023年,青岛科技引领产业展现了新作为。

  全力打造科技园区,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串珠成链、全域发展,以全市4.1%的土地,贡献了17.3%的gdp、35.7%的有效发明专利以及3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崛起成为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

  企业创新主体呈现了新气象,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

  青岛通过带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发展,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模式,累计建立云端研发中心5100余家,开展产学研对接3800场次,为企业解决难题1800余项,相关典型案例获得了国务院总理批示。

  作为该模式的承担单位、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秦军说,这“令人振奋”。在交流发言中,他也向现场专家、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希望他们加入云端研发、共享科创资源,“让全世界都是你的研发部。”

  此外,科技惠民利民彰显新成效,青岛深入推进医疗创新,为59万名儿童提供了孤独症筛诊治疗,为全市90%以上孕产妇提供了唐氏综合征、三体综合征等精准筛查,bg136等海洋创新药物进展顺利。

  2023年,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数量达到近1.2万家、加计扣除总额超过3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聚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4年任务依然艰巨,青岛当以实际行动回应新期盼、迎接新挑战。

  “聚力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奋力开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新局面”这是青岛为自己立下的军令状。

  2024年,青岛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聚焦能源等亟待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传统产业,布局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

  基于此,将与国电投中央研究院合作,加快打造钙钛矿叠层电池制备与小试产线,抢占技术制高点。与大唐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合作,联合龙芯中科,建设新型工控芯片与工业软件联合实验室,提升能源领域自主可控能力。

  还要持续实施“强链计划”,瞄准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等战略领域,组织近30项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以前沿技术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未来产业培育专项,布局至少20项前沿技术攻关项目。抓好基因与细胞、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链,攻关基因检测、基因细胞治疗等技术,壮大基因细胞诊疗产业集群,加快低轨卫星海洋物联网等项目落地。

  推动山东能源研究院新园区正式启用,加快省实验室、能源研究院、生物能源所“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有力服务和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负责人在交流中说,2024年他们将聚焦钙钛矿光伏电池关键材料、技术、装备、工艺等产业化瓶颈问题,突破钙钛矿等新一代薄膜电池、太阳能光电-绿碳融合转化等关键技术,探索太阳能光电-光生物转化颠覆性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研究平台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抢占新一代薄膜光伏电池及光电融合转化的科技制高点。”

海洋领域持续发力

  作为我国海洋科技力量的重要汇聚地,青岛在海洋这一突出优势领域,一直干劲十足,今年青岛仍将持续发力。

  2024年将支持极端海洋全向流场水池、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促进超算大科学装置、海洋科学考察船队等市场化运行。

  深化与中科院合作,推动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进程。推进中国气象局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提升海洋基础科研和应用开发水平。

  启动筹建山东省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产学研各方利益捆绑、无缝衔接。着力培育一批服务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三方专业载体,支持哈工程船舶科技园、山东省海科院孵化器等海洋专业孵化器运营建设,为海洋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开“通路”。

  以敢闯敢为的劲头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筑峰行动。

  “我们将聚焦海藻生物资源发掘、加工新技术理论、质量安全控制及功能物质与健康等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负责人说。

  2024年,青岛力争全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7%左右,为催生和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蓝图已经绘就,唯有奋勇向前。2024年全市科技领域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助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闻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天刚蒙蒙亮,哲古社区牧民曲扎迫不及待来到羊圈,拿着奶瓶给新出生的小羊羔喂奶,顺便为刚刚生产的母羊开起了“小灶”。“家里养了230多只羊,这几天已经产了30多只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产羔将全部完成。”曲扎说,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尽管很辛苦,想到牧业增产,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闻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铁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猥亵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铁车厢内对女性进行骚扰,整个过程被目击者拍下并迅速传播。事发后,这名男子在24小时内被公司解雇,成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铁猥亵案的“主角”。他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 天天要闻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长春人文学院、吉林城市融媒主办,长春人文学院文学院、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搜狐吉林融媒体中心承办,吉林省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吉林省时尚产业联合会协办的“校会媒协同,产学研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揭牌暨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春人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 天天要闻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市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条件,汕头公安交警部门持续聚焦“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员超载、违法载人、疲劳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教育一群”,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