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2023年12月07日17:08:13 国际 1285

文\小静吧吧啦

编辑\小静吧吧啦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1、古巴共和国简称为古巴,作为西半球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们能做到人民安居乐业非常不易。因为长期被美国制裁,如今的古巴看起来像是一个“废弃”的电影城,外表华丽,可内里却隐藏着许多问题。古巴全国有15个省,1个特区,总人口1108.3万(2023年数据),总面积10.9884万平方千米。是西印度群岛内最大的一个岛国,主要由古巴岛、青年岛外加其余1600多个大小岛屿构成。古巴还是拉美一众国家里,现如今唯一一个完全消灭饥饿的国家。下面跟我一起慢慢去了解这个独特的社会主义国家吧。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2、古巴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可因为西班牙人和其他欧洲列强的殖民,让这片土地上的土著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主要是白人后裔,外加黑人、华人跟其他混血人种。所以走在古巴的街头上,能见到相貌各异的“古巴人”。不过古巴的白人跟欧洲白人有些许差别,他们的血统里有少量有色人种,属于拉美白人,亲眼一看就能分辨出来。古巴人算是一个全新且年轻的民族,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这里没有美国那种种族歧视,大家热情、开放,待人友善、和煦。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3、因为美国很多“霸权性”的制裁,让古巴的经济发展处于较缓慢的程度,但他们依旧在推行经济改革!之前,古巴一直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不过在1990年之后,古巴政府放开对经济的控制,鼓励发展混合经济。改革开放后,加强对外贸易,积极地与全球经济接轨。大力发展旅游业、生物科技等行业,谋求多行业、高科技的发展。积极引进先进外资,配合国有企业共同发展,这些举措成功让古巴从单一经济转型,走上蓬勃发展的正轨。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4、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说不上生活幸福,却也没沦落到吃不起饭。普通人的月工资在1000比索左右(约270人民币),医生、教师的工资稍高,能达到3000~6000比索左右(约800~1500人民币)。超市里的商品种类单一,顾客选择很少,但是意面、酒却很多,这点让人挺意外。所以在古巴生活,学会“囤货”是一项必备技能,避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缺货了,想买都买不到。每天的饮食,基本处于有什么吃什么的状态。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5、古巴气候炎热,紫外线强烈,多备几件衣服跟防晒霜总没有错。也因为这种天气,独特的土壤,特别适合烟草的生长,让其成为闻名世界的顶级雪茄产地。最初古巴的这种雪茄仅作于当地政府的礼物,送给往来的各国领导、外交使节。在1982年之后,雪茄开始商业化,通过贸易让更多的人都能买到它。现存古巴雪茄品牌大约有30多个,品种更是多达500多种。古巴人年抽2.5亿支雪茄,可见他们对雪茄有多么的喜爱。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抽烟、少抽烟。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6、吃饭的时候,大家会把主食跟菜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份量不低,菜肴偏清淡,少油少盐。木薯、红薯是当地人餐桌上常见的主食,木薯蒸着吃、红薯则切片油炸。古巴红薯体积特别大,甚至能有半个人这么高。除了薯类,当地还特产“菜蕉”,就是香蕉的一种,不推荐剥皮吃,而是切片油炸后食用。其次玉米也经常出现在古巴人的餐桌上,他们将其磨成粉,跟水混合灌入玉米叶片里,制作成“玉米粽子”,吃法既可以油炸、蒸煮,还可以埋入火堆里烤着吃。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7、古巴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当地人生病,全程都由政府买单。不过医疗质量却各不相同,大致分为三类。1:面向外来就医者的医疗机构,设备先进,服务优秀,不过价格会高上许多,能够给古巴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2:面向政府领导、军队高层、精英阶层的医疗机构,技术优秀却不对平民开放。3:面向公众的公立医院,设备老旧、药物匮乏、等候时间很长。不过好在古巴有相对成熟的就医分级制度,从家庭>社区>大型医院,根据病人的病情、危急情况来进行治疗。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8、几乎人人有房,古巴人的房屋由政府分配,基本上见不到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很长一段时间内,古巴严禁房屋买卖,如今随着改革开放,这个政策正在逐渐松懈,古巴国内渐渐出现“换房运动”。每周六,在特定的地方会出现“换房集市”,当地人在牌子上写自己房子的规格,是否临街、是否有独立厕所、大小是多少、几个卧室等等信息。想换大房子就加价,想换小房子就补差价,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也因为严苛的房屋交易管制,让很多离了婚的古巴人不得不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9、古巴实行义务教育,小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不收取学费,因此古巴人均识字率非常高,文盲占比极低。甚至连孩子们的校服、课本、学杂费、餐食都免费。尽管古巴经济不是很好,可他们对教育的投入却从未降低。小学生们不仅有“红领巾”,还有“蓝领巾”。在还没加入少先队的时候,就佩戴“蓝领巾”。另外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校服,古巴校服很有特色,颜色鲜艳,男生短裤、衬衫,女生短裙、衬衫,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10、交通方式主要有公交车、大巴车、出租车、三轮车等等,有时还能见到马车在路上狂奔。公交车虽然便宜,可十分拥挤,趟数还很少。大巴车价格比公交车贵10倍以上,走的固定路线,人依旧很多。当地的出租车为国营,大都是显眼的黄色外壳,上车之后不会打表计费,而是司机师傅随机说个价格,所以需要你有砍价的能力,否则被宰是避免不了的。从机场到哈瓦那市区的价格在35美元上下。农村地区也有客运需求,可政府却无力购买充足的客运汽车,于是农用拖拉机改装的“客车”便应运而生。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11、古巴街头经常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老爷车,这里被称为“老爷车的天堂”,它们产自上个世纪40~60年代,大部分产自当时的美国。古巴当初跟美国闹翻之后,美国对其进行强有力的经济封锁,其中就包括严禁汽车出口到古巴,这导致古巴一时间没车用,只能寄希望于当初美国富人留下的这些老爷车。不过如今开放之后,大街上也能见到产自咱们中国的公交车、小轿车,可数量稀少,价格依旧昂贵。很多朋友第一次去到古巴游玩,或许会体验老爷车,这里我提醒一下,这些老爷车也就外壳好看一点,内里年久失修,很容易坏在路上,而且古巴道路建设老旧,乘坐体验不是很好。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12、女性朋友十分热情、开放,如果你稍微会一点西班牙语的话,可以跟她们聊的很投机。听到歌声之后,会绽放“跳舞基因”,就算很多人面前都不会怯场。当地女性很喜欢穿牛仔裤,不管是年少的还是年老的,都喜欢凸显自己傲人的曲线美。这可能跟当地人的审美有关,不过勇于展现自己的美丽,很值得点赞。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13、走在哈瓦那街头,道路两旁是上个世纪的建筑物,好像从50年代之后,这个国家仿佛停滞了一般,成为一座“被时光所忘记的城市”。“哈瓦那大教堂”始建于1748年,拥有两个不对称的钟楼,外墙上遍布精美的雕刻,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位于哈瓦那旧城,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之中。“国会大厦”修建于1929年,设计理念参考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经过多次翻修之后,如今成为博物馆,对观众开放。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14、牛在古巴人心中的地位很高,每一头牛都由自己专属的“身份证”,严禁私自宰杀。当地人的肉食主要有猪肉、鸡肉、鱼肉等,有着特色的“烤猪”,在街头能见到“烤猪汉堡”,猪皮烤的焦香酥脆,油炸丰盈,用小刀一刀一刀片下,夹在面包之中,再加上几片蔬菜叶,十分美味,售价在5~15土比索之间。烤猪皮也是古巴街头比较常见的零嘴小吃,吃起来嘎奔脆。当地人吃鸡主要是吃鸡腿,爱好烤着吃,售价20土比索一只。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15、古巴位处热带,不仅水果种类繁多,质量也数一数二。街头随处可见甘蔗鲜榨汁,在杯中放入硕大的冰块,再加入新鲜现榨的甘蔗汁,每天饮用的人数不胜数。古巴的芒果各大肉厚,大小几乎能相当于半个大西瓜,十分香甜。古巴人对牛油果的吃法也十分独特,他们会沾盐一起吃,这种吃法是不是跟咱们云南朋友吃水果沾辣椒差不多呢?也因为天气炎热,古巴人爱吃冰淇淋,特别是古巴知名的冰淇淋老店,每天排队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冰淇淋小球,也才2土比索而已。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个人观点

古巴是一个“魔幻”的国家,高昂的物价跟低廉的收入结合在一起,物资严重匮乏,断电、断水也时常发生,这些条件下,仍然能在古巴百姓的脸上看到满足的笑容,还是非常不易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他们能逐渐脱离这种受制于人的状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好啦,感谢您耐心地看到这里。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你了解到更多世界的知识。

了解国内外的一些风土人情,给自己增长阅历,丰富人生。

美国眼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这里是小静吧吧啦,创作不易,留下您的点赞、关注与评论吧!感谢!

文章原创,请勿搬运,图片来源网络。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克里姆林宫谈特朗普与普京的潜在会面 - 天天要闻

克里姆林宫谈特朗普与普京的潜在会面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5月5日表示,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间的会晤在许多方面都是必要的,但尚未安排。
延斯·施潘当选德国联盟党新任主席 - 天天要闻

延斯·施潘当选德国联盟党新任主席

当地时间5月5日,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选举延斯·施潘接替弗里德里希·默茨担任新任主席。延斯·施潘已在德国联邦议院任职20多年,2021年大选失败后,在联盟党作为反对党时期,延斯·施潘担任议会党团副领袖之一。施潘主要参与经济政策制定。此前,他还曾担任卫生部长、财政部议会国务秘书。 (总台记者 康玉斌) ...
美民众日常生活遭关税无差别冲击 特朗普:不担心经济衰退 - 天天要闻

美民众日常生活遭关税无差别冲击 特朗普:不担心经济衰退

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从护肤品到服装,从家具用品到药品,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遭受无差别打击。近日,美国媒体就分析了关税政策是如何影响美国普通民众生活的。美国媒体主持人:《纽约时报》近日分析了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家庭会是什么样。报道指出哪些日常用品可能面临价格飙升或短缺,简而言之,那太多了。事...
法国宣布投资1亿欧元吸引外国科研人员 - 天天要闻

法国宣布投资1亿欧元吸引外国科研人员

新华社巴黎5月5日电法国总统马克龙5日宣布,在美国减少对科学的资助之际,法国政府将通过“法国2030”国家投资计划额外提供1亿欧元来吸引外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当天“选择欧洲科研”大会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旨在鼓励全球的科研人员选择欧洲和法国作为工作地点。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
特朗普:不排除动武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不排除动武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的一档节目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就其“夺取格陵兰岛”提议进行说明。针对“使用军事力量吞并格陵兰岛”的说法,特朗普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他在采访中表示,他对武装夺取格陵兰岛这件事情的发生仍持“怀疑态度”,但他表示这种可能性“肯定”存在。“我们非常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