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分享,又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非常感谢!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书写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面对中国的飞速发展,从美国近些年针对中国的动作可以看出,美国显得有些过分敏感了,对中国的崛起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担忧。
“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威胁论”等概念在美国国内甚嚣尘上,很多美国学者都惧怕中国未来将会在某个时间超越美国。
与这些言论相对的,还有一些秉持着盲目自信的人,哈佛教授约瑟夫·奈就是一个例子。
在一场访谈节目中,约瑟夫·奈就曾大言不惭地对着镜头说道,中国永远不可能超越美国,因为美国有中国不能与之相比的五大优势。
那么,究竟是什么能够让这位教授如此自信呢?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真的是无法超越的存在吗?
新型大国关系
我们要分析美国在中美关系之间存在的一些优势,首先就要谈到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以及与这种担忧不可分割的中美高度依赖关系。
担忧来源于依赖,依赖催化着担忧。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随着中国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崛起,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外交上来说,中国的内部发展和外部政策都对美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无异于是对其霸权主义的挑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格局并没有如美国期望的那般一直保持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的趋势反而越来越强。
因为独特的民族历史和地缘位置,造就了美国这个国家强烈的不安全感。
面对中国的崛起,他们开始担忧中国这条大船要往何处开,他们最担心的则是中国的崛起是否会对美国,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利益产生影响,是否会对他们建立起来的既有国际秩序带来挑战。
但世界需要秩序,不论是人们主观上希望还是客观上的需要,这个秩序都必然要出现,且要尽可能的得到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
崛起之后的中国必然与以西方为主导的旧国际秩序产生冲突,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与现存的国际秩序利益产生了冲突。
而目前的中国,也不再奉行20世纪的保守的韬光养晦政策,而是积极参与国际决策,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同时也打出了“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新政策。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中国要崛起,要和平的崛起,我们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重复曾经的“大国争霸”逻辑。
也就是说,我们要建立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这也是近些年来中国的外交关系核心。
当然,这条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中国想要挑战“中国威胁论”的旧思想,前路必然是艰难的。
同时,中国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我们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体系的重要部分,并且在一些区域事务、个别议题上拥有了领导权和较强的话语权。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学会了应该怎么做一个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新崛起的国家短时间内也都没有学会如何扮演一个大国的角色,以及如何承担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
我们回看历史,很多时候并不是具有经济和军事实力就能够成为一个大国,尽管我们常常认为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例如曾经的苏联,二战之后,他虽然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拥有了同美国同西方较量的实力,但在90年代初却仍然无可挽回的平庸了。
再比如日本,上个世纪的日本曾经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但由于受到了美国的制裁,加之日本本身的历史遗留问题,最终也都沦为了泛泛之辈。
历史是一面镜子。
通过参照以往与我们有部分相同经历的国家,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中国目前的经济崛起了,即使现代化的进程也在飞速进行,但是想要真正构建一个新的秩序,中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约瑟夫·奈的观点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五大优势无法超越?
那么,约瑟夫·奈在中美关系中的观点最近又有什么依据呢?我们先来分析他所认为的美国与中国相比具有的五大优势。
在约瑟夫的讲话中,他认为五大优势分别为:地理优势,能源优势,金融霸权,相对人口优势和创新引领能力。
首先是地理优势。
随便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美国位于北美洲的中部,东侧是大西洋与欧洲隔海相望,西侧是太平洋与亚洲隔海相望。大西洋和太平洋十分广袤,两个大洋成了美国天然的堡垒。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洲直到大航海时代才被发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置身于血与火的战争之外,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美国的北部是加拿大,南部则是墨西哥,这两个国家完全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总共有14个邻国,无论是哪个方向,几乎都与邻国存在领土或领海的主权纠纷。东北和西北与俄罗斯有领土纠纷,西南部则与印度存在纷争,什么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也都常常使中国头大。
美国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他也经常发动中国的邻国,利用领土纠纷,来制裁中国和恶心中国。
第二,则是能源优势。
在页岩油气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实现了能源独立。其国内的油气产量不断攀升,并成为石油产品的净出口国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
这些改变不仅使得美国的一次能源出口超过进口,成为能源的净出口国。也使得美国降低了对中东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
另外,这也成为美国实现地缘政治利益的工具,从奥巴马政府开始,一直到如今的拜登政府,都在不断的对“北溪-2”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进行阻挠,其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关系。
如今几乎每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与化石能源脱不开关系,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具有更高程度的能源独立,那么他将会比能源独立程度更低的国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性。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中国,目前中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仍然非常依赖中东地区。
美国则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在马六甲一直到波斯湾,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海上能源交通线产生了制约。
第三,金融霸权。
众所周知,二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几乎成了全球的硬通货。
这也就造成了一种局面,如果美国的经济体系出现问题,那么将会迅速波及全球。并且目前来看这种国际货币体系是稳定的,也是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的。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的华尔街为中心,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就从没有断绝过,这仿佛成了美国的一种操作世界经济的手段,也成了美国弥补自身国库亏空的伎俩。
第四,那就是美国的相对人口优势。
当然,这种优势并不是指数量上谁多谁少,主要是指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目前中国的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对于整个国家福利体系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
美国则不太一样。从数量上来看,中国有着15亿人口,美国虽然仅仅有3亿,但人口的分布和质量都远远高于我们国家。
在解决人口问题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五,就是创新引领的能力。
美国是一个科技超级大国,在战后6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美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技优势和国家创新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下,这种国家创新体系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企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等核心机构,与金融,法律,文化,国际环境的外围机构组成的。
除了美国政府大规模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也有充足的研究和开发经费,大学与企业也有紧密的联系,很多大学实验室都是企业创新技术的源泉。
当今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实力角逐,很多时候都是一场科技竞赛。从目前来看,中国与美国在科技实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如何应对
自然对以上五大优势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客观而且理性的得出结论:
中国和美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也是本地区最有实力的国家。但从国家的综合实力来看,中美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意识到这个结论,我们也不用太过悲观。
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那么就会陷入妄自菲薄的境地。同样的,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成就,那么又会陷入目中无人的心态中。
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双方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对这些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看待,才能够真正得出最客观且最具现实意义的结论。
所以,在分析美国的五大优势后,我们同样也要分析美国在发展中的劣势。
我们虽然看到了美国的地理位置优势,但这种优势同样也是一种劣势,相对于亚洲、欧洲和非洲来说,美国所位于的美洲更像是一座孤岛。
假如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彼此之间能够形成某种强的合作关系,那么美国的影响力就会被大大削弱。
所以美国目前的全球战略主要是通过插手区域事务,从而试图强行隔断各个板块之间的路上联系。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美国要想对欧亚大陆东部产生影响,只能通过日本、韩国这样的岛国或半岛国家来实现。
又由于俄罗斯的存在,美国想要在这一地区产生一言堂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美国目前国内的发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不论是经济问题还是国家体制问题,都采收了很多矛盾和危机。例如,其国内的高通胀、高负债,常常引得民怨沸腾。
另外,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美国常通过对外发动战争的形式来插手国际事务。
简单来说,美国政府是被华尔街、军工复合体和无限自私民意所裹挟着的,本质上是持续好战、美国优先的。
当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百分百完美的,但是美国这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做法,势必会受到反噬。
如果不进行改变,那么,被更加先进和更爱好和平的国家替代是早晚的事。
结语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博弈也愈加激烈,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
面对美国所谓的五大优势,中国人民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的通过自我革新和艰苦奋斗,并结合新时代的制度优势和崇尚科学的思想而崛起。
中国人从来就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5000年到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思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更何况和平和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一切逆时代而行的国家和势力必将受到反噬。
只要中国人民继续坚持,继续奋斗,不仅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也积极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为国际秩序作出中国贡献,那么中国的崛起之路就会是必然的,也是任何别有用心的人无法阻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