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尹锡悦,小马科斯访美前在南海碰瓷中国,美国3方声援菲律宾。5轮谈判失败后,中国“接手”俄乌和平进程。乌克兰拟定5月发起大反攻。小马科斯为何如此嚣张?泽连斯基又能否一战定胜负?
小马科斯效仿尹锡悦,“碰瓷”中国访美
4月30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如期抵达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他在5月1日同拜登会晤,与拜登讨论强化美菲同盟、扩大经济接触等事宜。为了在此次出访中打动美国,小马科斯可谓是煞费苦心,不惜在南海制造出新的“烂摊子”,也要向美国交出“投名状”。
在访问美国之前,小马科斯效仿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前的举动,主动制造了区域争端。尹锡悦是发表不当涉台言论,小马科斯则是渲染南海“中国威胁”。
在四月底,菲律宾就针对南海搬出了三步走的老套路:
第一步,由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出面,故意邀请美联社、法新社等西方记者登船共同参与菲律宾首次1670公里的南海非法巡航,借着西方记者“狐假虎威”,寻找“碰瓷”的机会。
第二步就是冲击中国仁爱礁。两艘菲律宾巡逻艇中的一艘故意靠近中国海警船,另一艘则停留在后方一公里处,让西方记者拍摄中菲军舰险些相撞的画面,借此造谣中国“欺凌”菲律宾,编造南海相关反华言论。
第三步则是对中国进行抗议,给美国一个介入南海的借口,以此作为小马科斯访美的“投名状”,促成菲律宾与美国共同发表对中国的强硬声明。
事后,法新社等媒体发布了大量在南海拍摄的影像资料,其中中国海警船贴近驱离菲律宾小吨位巡逻艇的画面颇为震撼,成为西方造谣中国“欺凌”菲律宾的主要素材。此外,这些媒体还拍摄了大量中国渔船在南海海域正常作业,以及菲律宾海警对中国渔船恐吓喊话的照片,将其捏造为中国渔船进入菲律宾海域,受到菲律宾海警驱离。
这个老套路菲律宾已经不是第一次使用,在今年年初访问中国之前,小马科斯就大肆渲染南海问题,为自己的访华行程创造筹码。当时美国就对小马科斯的态度颇为欣赏,并以此促成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扩大。这次菲律宾故技重施,美国也立即利用起了菲律宾制造出的机会,开始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为菲律宾“声援壮胆”。
美国三方声援,为菲律宾壮胆
美国国内此次站出来声援菲律宾的主要有三方力量:
其一是布林肯管辖的美国国务院。据美国国务院官网刊登的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29日发表声明称,菲律宾在南海巡航一事提醒人们,“中国在具争议海域恐吓并骚扰菲律宾船只”,他还要要求中国“停止挑衅与不安全的行为”,威胁中国称,针对菲律宾武装部队的任何攻击,都将引发美国的回应。
其二就是美国总统拜登主导的白宫。在中菲关系因为南海接触事件出现紧张时,白宫出面表示,拜登将与小马科斯重申美国对菲律宾国防的“铁甲承诺”。
其三则是美军。据日本媒体《日经亚洲》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上将在28日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声称,美军已经准备好在南海援助菲律宾,以“遏制”中国在南海的“挑衅”。
这一系列支持菲律宾的发声,无疑成为了小马科斯敢在南海继续挑衅中国的底气。在29日启程前接受采访时,小马科斯就信心满满的表示,他会在访问期间重申美国与菲律宾促进彼此长久以来同盟的承诺,以促成亚太地区和全球其他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他显然想用美国来压中国一头,以实现自己在南海的非法利益诉求。
这和小马科斯访美前对中菲关系进行的紧急灭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4月26日接待来访的中国外交部长时,小马科斯还承诺要以交流的方式解决中非之间的矛盾,避免两国间的问题扩大化,影响两国正常关系。
为此,小马科斯甚至还拿出了所谓的“三不准”政策,不允许美国在菲律宾美军基地储存用于台海的武器弹药;不允许美国军机军舰在菲律宾美军基地进行后勤补给作业;不允许美国以菲律宾美军基地为起点发起进攻行动。在短短几天之后,他就再次翻脸,违背自己交流解决问题的承诺,在美国的支持下公然挑衅生事。
这种行为极大消磨了中国对菲律宾的信任,使中菲两国的关系愈发紧张。
小马科斯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的种种行为所消磨的不只有中国的信任,也有美国的信任。美国本身就将菲律宾视作自己控制南海的工具,不希望小马科斯在中美之间反复斡旋。现在美国为小马科斯站台,只是因为小马科斯交上的“投名状”刚好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诉求,一旦未来小马科斯再次变脸,来自美国的反噬也会随之到来。
作为一个小国领导人,小马科斯没有正确的斡旋之道,在一个强求他人选边站队的国家与一个提倡区域和平发展的国家之间做出了完全错误的选择。如果他在此次访美行程中坚持绑定美国与菲律宾,未来菲律宾将失去回旋的余地,彻底成为美国在南海的傀儡。届时,受伤的必然是菲律宾自身。
五轮谈判失败后,中国“接手”俄乌和平议程
在美国不断强化遏制反华布局时,中国却在另一处美国主导的区域冲突中发挥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作用。
在4月26日卓有成效的中乌对话之后,基于两国领导人相互交换的意见与达成的共识,中方即将派遣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率团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谈判化解危机同各方沟通。
这标志着中国正在把劝和促谈倡议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对于和平结束俄乌冲突来说至关重要。
在冲突升级之初,俄乌两国曾经有过五轮谈判,分别在白俄罗斯和土耳其举行。在积极的交流之下,两国一度达成了停战的部分共识。但在西方的介入之后,俄乌双方均在去年5月17日对外宣布和谈无限期搁置。
所以中国的调停实际上是在俄乌双方失败尝试之后的第二次俄乌和平议程。比起去年的谈判,外界对这次和平进程的期望要更大。
因为中国此前已经有调解沙特伊朗的先例,促成出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和解在以往也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一成功案例使全球对中国的和平能力有了直观的认识。
此外,中国还是西方公认唯一对俄罗斯有影响力的斡旋者,法国总统马克龙、巴西总统卢拉等外国领导人在访华后,都对中国调停俄乌冲突予以厚望。
再者,中国提出的和平倡议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在中方12点和平倡议中,第一点就是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满足了乌克兰的要求;第二点则是均衡安全,让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照顾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因此两国都对中国和平倡议表达了积极态度。
在俄乌两国的双重欢迎之下,中国的和平斡旋展现出了以往任何俄乌和平接触都未有过的活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去年年底时也曾经尝试过构建俄乌和平框架,但从未有任何国家像中国一样得到交战双方的共同认可,
这使中国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有可能调停俄乌冲突的国家。通过这一和平斡旋,中国也可以向全球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彰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使美国费尽心机对中国的遏制无效化。
不过,我们仍然要注意一个问题——中国在去年的g20峰会上就已经提出,乌克兰危机是一个复杂问题,复杂问题必须要有复杂解法。这就意味着中国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促成俄乌和谈。
而且在调停的实际操作中,中国要格外小心谨慎。《明报》在4月30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就指出,中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俄乌当前的和平态度都只是表象,双方的战争资源尚未耗尽,都不愿意在和平问题上向对方妥协。俄乌双方仍然有可能展开大规模攻势。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需要制定出长期化的战略,以应对俄乌冲突漫长的调解过程。
俄乌战场所反映的现实也确实如此——在中国为两国和谈开创出新局面时,俄乌两国并没有急于推动谈判,而是希望以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创造谈判筹码,短期内,俄乌局势发展仍然会以双方交战为主。
残酷的消耗战中,乌克兰将发起春季攻
现在的俄乌战场正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时间节点。5月9日是俄罗斯纪念二战德国投降的胜利日,由于俄罗斯方面对特别军事行动赋予的去纳粹化定义,这个日子对俄乌双方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因此,两国不约而同的放下了和谈的议程,在近期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势。
在4月28日到30日期间,俄乌双方都发起了两个月以来最猛烈的袭击,大量俄军巡航导弹轰炸了乌克兰城市与军事目标,坠落的导弹残骸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乌克兰方面则以自杀式无人机回击俄罗斯,同时在顿涅茨克方向以空前的强度炮击顿涅茨克城,同样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在双方战况最为激烈的巴赫穆特,俄军与瓦格纳部队在4月29日时完全切断乌军了公路补给路线,并在30日时占领了超过92%的城区面积,但乌克兰军队非但没有退缩,还调集更多部队,通过最后一条土路进入城市,继续与俄方展开残酷的巷战,以每一栋楼、每一个房间的形式争夺城市控制权。
双方都在以一种极为惨烈的方式,夺取在5月9日胜利日之前的战果,并竭力阻止对方在这个关键舆论节点获得优势。在胜利日之前,双方还会展开更大规模的攻势,乌克兰的反攻也将在五月份全面展开。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4月29日的一次访问中就表示,乌克兰确实有反攻计划,而且乌克兰将来“一定会反攻”,并收复被俄罗斯占领的领土。
负责巴赫穆特方向主攻的瓦格纳集团领导人普里戈金也在接受俄罗斯战地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预期乌克兰将在五月中旬展开反攻,而现在瓦格纳的弹药严重不足,在俄罗斯军方领导层缺乏重视的情况下,瓦格纳得到的炮弹只有所需的百分之10到15%。如果俄罗斯国防部不能为瓦格纳提供充足的炮弹,五月份的反攻可能会成为俄罗斯的“一场悲剧”。
目前,乌军已经开始进行破坏俄罗斯后勤保障的反攻前置阶段。据乌克兰南方司令部发言人古梅纽克对外公布的消息,29日克里米亚一处石油码头遭受自杀式无人机袭击,就是乌克兰反攻行动的一部分。在此次袭击中,大火吞没了超过1000平方米的范围,烧毁了四个储油罐,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对俄罗斯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严重打击。
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29日曾反驳泽连斯基有关反攻的说法是“妄想”,宣称俄罗斯应该同样发起大规模攻势,通过大量杀伤乌克兰人员和军事装备,对乌克兰造成“最大的军事失败”,以挫败乌克兰的反攻,瓦解泽连斯基政权。
总而言之,俄乌战场当前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双方的大规模攻势一触即发。但依据此前两国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互相进行的大规模攻势很可能无法带来所谓“决定性的胜利”,只会让战争进一步升级。
但现在俄乌双方均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或许双方要等到此次攻势之后,才能重新关注和谈议程,中国真正发力的时间点,也会是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