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美国议员围攻抖音海外版tiktok首席执行官的听证会,进一步推高这款中国应用程序的热度。
当美国政府担忧tiktok的安全问题时,美国媒体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中国应用程序在与美国对手较量中何以能占上风,并受到美国年轻人的青睐?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中国应用程序成功的秘诀不仅仅依靠“硬核”的算法技术,还有其他“制胜法宝”,包括“绣花”功夫、人才储备、“赛马”制度、用户导向等等“软实力”。
中国应用有多火?
中国应用程序目前在美国有多火?看看下载榜单就知道。
根据市场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本月前三周,美国应用商店下载量排名前五的热门应用程序中,前四名都被中国应用程序包揽,分别是拼多多海外版temu、capcut(字节跳动旗下另一款视频编辑应用)、tiktok、快时尚零售商shein。唯一跻身前五的美国应用程序是脸书(facebook),但也只是垫底。
sensor tower的数据还显示,shein一直是美国排名第一的购物应用,但temu表现更抢眼,已经后来者居上。它在去年假日购物季登陆美国,第四季度的下载量达到1300万次,是shein的两倍多。temu虽然上线仅7个月,但在美国已坐上下载量的头把交椅。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说明美国消费者如何沉浸在中国公司创造的应用生态系统中。
在“#temuhaul(temu好物分享)”或“#sheinhaul(shein好物分享)”的标签下,“z世代”(一般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的购物者在tiktok视频上展示疯狂购物的成果,并配上诸如“temu上随处可见50美元商品”的字幕。
一针一线提高手艺
相比脸书、优兔(youtube)、照片墙(instagram)等美国本土应用,中国应用程序何以能在美国市场成为“顶流”?秘密武器是什么?
是神奇的算法推荐?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低价路线?不止于此。
美国媒体发现了流行在中国科技行业内部的一句“行话”:“绣花”。用来形容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这也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语“绣花功夫”,意思是做事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每个人都在一针一线地提高自己的手艺。”风险投资人范路说。他曾投资tiktok的前身musical.ly。
中国科技公司能推出走心产品,被认为是不断测试、反复更新及调查用户反馈的结果。而其背后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辛苦付出,比如长时间工作。尤其是temu母公司拼多多,以工作时间长而闻名。不过,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和产出获得额外奖金。
人才储备提供支持
美国媒体注意到,这些中国应用程序都出自年轻一代科技企业家创立的公司。随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这些企业家正在寻求向全球扩张。在此过程中,他们得到了中国庞大的科技人才储备的支持。
“就像几十年前中国崛起成为制造业主导力量的过程一样,中国科技公司利用大量可负担的人才资源,不断微调产品功能。”《华尔街日报》写道。
以temu为例,虽然这是一家购物网站,但一半以上员工都是工程师,他们专注于研究如何让人们刷手机购物。
又如temu母公司拼多多,其自称2022年的研发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大部分用于吸引人才。
“赛马”制度优胜劣汰
在科技行业内部,一种被称为“赛马”的优胜劣汰制度得到推行。
“赛马”制度指的是企业指派多个团队分头开发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或功能。一旦明确哪个版本表现更好,优胜团队就会获得更多资源,而其他版本则会被淘汰。
据字节跳动的前工程师透露,字节跳动是最积极地执行业内“赛马”制度的公司之一。
“人们有时会说公司无情,因为没有人能从头到尾完全控制产品设计。”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前高级首席工程师郭宇说。
投资者、工程师和分析师指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效率被美国竞争对手忽视了。外界往往看到中国公司斥巨资在美国推广应用程序,但没有注意到他们此前的巨大付出,即利用中国10亿互联网用户在国内测试用户偏好,并优化人工智能模型,然后将技术输出海外。
总之,这些公司使用数据来推动每一个决策。
“在需要不断迭代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上,他们干得非常出色。”郭宇说。
产品以用户为导向
除了通过激烈竞争决出优劣,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文化也被视为中国应用风靡美国的关键。
字节跳动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表示,该公司拥有标准化的协议、系统和详细的指标来评估用户的喜好,这有助于在几天内就推出更新的版本。
字节跳动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tiktok标志性的单列滚动是在创建多个用户界面后确定的设计。设计过程中,还考虑过采用类似于社交平台instagram探索标签的两列版本。
一名国外用户曾这样对比tiktok和facebook的不同。前者设计“简单却天才”,只需手指轻轻一划,就能享受视觉盛宴;精准算法犹如“读心术”,可以学习用户偏好并创建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而后者对用户的推送只是基于“喜欢”或“不喜欢”的简单选择。
16岁的纽约大学生安迪表示,tiktok是他最喜欢的应用程序,因为它具有巨大的生态系统,还能提供赚钱的机会。
temu、shein在吸引用户、增强用户粘性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包括为下载其应用程序的用户慷慨发放优惠券和其他奖励,希望用户在社交网络中谈论他们的应用程序。
temu的营销活动还试图通过几乎所有渠道接触潜在买家,从脸书横幅广告到有针对性的电子邮件。今年2月,在美国“超级碗”期间,temu豪掷1400万美元投放广告,提升了人气和知名度。
业内人士说,在中国,抢占广告位是赢得客户的标准做法。
“当中国公司看到机会时,他们比美国同行更愿意在更早阶段、更大规模地购买流量。”曾供职于阿里巴巴的中国科技分析师ivy yang说。
另外,在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对用户来说,低价也不失为一种贴心的安慰。
比如shein将快时尚模式发挥到极致,其价格优势吸引了美国中低阶层消费者。
目前,temu上的有线耳机或狗绳售价不到2美元,对厌倦通胀的美国人来说颇有吸引力。
“2008年的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制造商在亚马逊上销售产品,”风险投资人范路说,“现在是temu大放异彩的时候了”。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