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2023年02月13日22:09:11 国际 6789

今天(2月13日)一条“俄亥俄”的词条上了微博热搜头条。

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一列火车的50节车厢脱离轨道引发大火,其中包括含有毒气体的车厢。事故没有人员伤亡,目前原因仍在调查中。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据cnn介绍,翻车的火车上有五辆油罐车载有极易燃的液态氯乙烯。由于事故,它们变得不稳定并有爆炸的危险。急救人员和紧急救援人员不得不给油罐车放气,将氯乙烯洒入沟槽,然后在火车变成炸弹之前将其烧掉。

报道称,在实时空气和水监测未发现任何污染物水平超过筛查限值后,俄亥俄州东部小镇东巴勒斯坦城居民的疏散令于上周三(8日)正式解除。

cnn称,使用手持式仪器广泛筛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类别的实时空气读数表明,该地点附近的空气质量在正常范围内。不过俄亥俄州环保局紧急响应办公室的官员上周三表示,现场的清理和监控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报道指出,当地溪流中的鱼和青蛙已经死亡。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报告了死鸡并分享了死狗和狐狸的照片,并称自己在镇上闻到了化学气味。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有美国网友发布短视频称,一条从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流出的小溪里有许多死鱼。

在上周三的简报会上,当被问及究竟是什么泄漏时,事故火车所属的运营公司诺福克南方(northfolk southern)代表列出了丙烯酸丁酯、氯乙烯和少量无害润滑油。

丙烯酸丁酯是一种透明无色液体,带有强烈的水果气味,可用于制造塑料和油漆。可以吸入、摄入或通过皮肤吸收。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称,它会刺激眼睛、皮肤和肺部,并可能导致呼吸急促,反复接触会导致肺损伤。

用于制造pvc管道的氯乙烯会导致头晕、嗜睡和头痛。它还与肝癌、脑癌、肺癌和血液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环境健康科学副教授理查德·佩尔蒂埃 (richard peltier)认为,虽然丙烯酸丁酯很容易与水混合,并会在环境中快速移动,但它对人体的毒性并不是特别大,“然而,氯乙烯有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风险,因为它含有一堆氯分子,它们会形成一些非常糟糕的燃烧副产品……这些通常毒性很大,而且通常在环境中非常持久。”

诺福克南方的一位发言人承认有化学物质泄露,但没有回应cnn要求提供更多有关这些化学物质有多少泄漏到土壤和水中的信息的请求。俄亥俄州环保署则表示,它也不确定。

俄亥俄州政府官员表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将继续对当地进行监控,并继续尝试挖掘和清除受污染的土壤。当地卫生部门也将对居民的水井进行检测,以确保他们的饮用水安全。官员们还提议在居民回来之前检测他们家中的空气。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对于该事故的美媒报道基本上止步于此,不过海外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则更具争议性。有网友将这起事故看作又一起“切尔诺贝利事件”。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还有网友对于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不是很满意,自己出马制作短视频讲解这些泄漏物的危害,在推特上已经获得了超过一百万的播放量。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以下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对亲历事件的一名当地居民的采访讲述:

2月3日晚,车祸发生时,拉特纳正在当地高中观看女儿的篮球比赛。在比赛的喧闹声中他没有听到异样声响,但当他走出大楼时就看到巨大的火光。他用手机拍了几秒钟的视频。

他的家人回到了距离车祸现场不到一英里的家中。他说,整个晚上,他们都听到警报声,但得到的信息很少,“我们不确定到底有什么危险。”

当他的家人都在睡觉时,他却熬夜了,紧张地看着火光和新闻。

第二天一早,现场周围的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他回忆称,“有很多骚动,直升机和人们将事故车辆拖出城镇。”

到那天下午,官方警报警告人们需要移动得更远,超出2英里半径。该镇 4800名居民中大约有一半不得不撤离。

尽管当局已向居民保证任何直接危险已经过去,但一些居民尚未返回家园。目前借住在朋友家中的拉特纳说,他担心环境官员才刚刚开始评估事故带来的长期风险,“那是我们抚养孩子、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又经营咖啡店的地方,那是我们的家园……但将来,我们要卖掉房子(离开这里)吗?现在这里的房子还值钱吗?”

拉特纳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文称,“随着事故的发生,曾赋予这个小镇生命的铁路现在已经带走了当地的家庭和个人所期盼的生命、心跳、团结和安全……而这可能是无限期的。”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引起争议的不只是该事故可能带来的严重环境影响,上周三的简报会上还发生了一则颇具争议的插曲。cnn报道称,当时news nation的一名电视记者兰伯特因擅自闯入和扰乱秩序而被捕,该记者在交纳保释金后当晚晚些时候获释。根据在线法庭记录,兰伯特定于2月23日被提审。州长后来则解释说,他并不知道逮捕事件的发生,并确认记者有权在活动期间进行报道。

一个多星期前,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根据cnn的报道,警方表述为该名记者阻挠发布会的正常举行,所以逮捕他;而记者方面的说法是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做自己的报道工作而已。newsnation的新闻总裁迈克尔·科恩事发后一天在推特上发表声明表示,“我们将让人们对有关官员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得出自己的结论。”

消息来源丨央视新闻、cnn

作者丨俞哲旻,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说颠覆伊朗政权,对美国有弊无利?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说颠覆伊朗政权,对美国有弊无利?

大家好,咱们再聊一下和平论坛这件事。中国的著名学者,阎学通老师说,即使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也不能控制以色列和伊朗交战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后果,依然不能够主导中东的各种局势。即使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
韦韬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 - 天天要闻

韦韬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

韦韬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代理自治区主席。广西日报消息,7月3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会议决定任命韦韬为自治区副主席,并决定其代理自治区主席。韦韬(资料图)7月1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韦韬同志
聂杰英,任区委副书记 - 天天要闻

聂杰英,任区委副书记

6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会议宣布中共北京市委决定:文献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吴小杰同志任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书记,聂杰英同志任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
为狙击“大而美”法案,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在表决前讲了5个多小时,还没停… - 天天要闻

为狙击“大而美”法案,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在表决前讲了5个多小时,还没停…

【文/观察者网 齐倩】历经一波三折,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终于在国会众议院通过程序性投票,正式进入表决环节。然而,截至目前,该法案的命运仍悬而未决。当地时间7月3日早,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迈克·约翰逊称,他预计众议院将在“8点至8点30分左右”表决通过这项法案。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