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2025年07月02日17:43:08 国际 113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7月1日被中国点名制裁,禁止入境大陆、香港、澳门。这不是外交部惯常的“严正交涉”,而是直接动手——封门、拉黑、清账。他不是总统,不是军方高层,也不是外交部长——只是个退了职的政客。但偏偏就是这个人,中方选得精准,打得不留情。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这是中国首次对东南亚政客下手,刀子挑得很薄,但割得很深。以前的制裁多是冲着西方政客,现在连菲律宾这种“泛亲美”的亚洲国家,中方也不再客气。说白了,这是对马科斯政府的一记敲山震虎。谁该明白,谁就得马上明白

托伦蒂诺这个人,说实话,他在菲律宾政坛也不是顶流,甚至连个“话事人”都算不上。但是他有个特点——嘴特别不安分。经年累月地在南海问题上挑事儿,逢中必反,逢美必舔。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去年支持加强与美军的合作,公开怂恿政府在仁爱礁问题上“强硬应对中国”。他是典型的“反中派”代言人之一——不是因为他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他愿意扮演那个角色。

中方这次制裁,有人会觉得“象征意义更大于实质”。但问题是,这种“象征性”才最可怕——因为它不是为了惩罚一个人,而是为了告诉一群人:你们的底线在哪里。菲律宾政坛那些靠“反中”博眼球、混选票的政客,心里应该凉了半截。中方很少点名东盟政客,这次破了例,下一次呢?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更关键的是,马科斯政府能否读懂这层信号?过去一年多,马科斯在外交上的“表演欲”越来越强。跟美国、日本眉来眼去,接受更多美军部署,甚至在仁爱礁不断挑事。而中方的回应,一直是警告、声明、表达严重关切。但这次不同——不是“表达”,是“执行”。

制裁托伦蒂诺,是一次外交上的“精准打击”。他不是现任高官,制裁他不会直接引爆中菲关系,但足够引起震动。中方用行动告诉马科斯政府:你们不是可以一直玩“踩线不触底”的游戏。

5应该很清楚,他上任之初,中方并没有关门。2022年,他访华时还谈“深化友好”,说得挺真诚,甚至还提了一堆经贸合作。但从2023年开始,他的政策越来越“华盛顿化”。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美国说南海巡航,他就点头;日本说联合演训,他就签字;台湾地区选举刚结束,他就跑去祝贺。这不是外交平衡,是彻底选边站队。

中国没有惯着他,也不是没给过机会。但当仁爱礁一次次冲突升级,菲律宾军方故意挑衅,甚至开始拉小国帮腔时,中方就不是在“警告”了——是在清账。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别忘了,才刚过去的6月30日,菲律宾国防部长和立陶宛防长碰头,居然把中国和俄罗斯并列称为“敌对邻居”。立陶宛是谁?一个在中欧问题上跳得最欢的小国,靠着“反中”刷存在感。菲律宾现在居然也要学?中方这时候制裁托伦蒂诺,就是回应这个“朋友”选错了朋友圈。

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菲律宾政坛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把中国当成“好说话的大国”,觉得只要不太过分,中国就不会真出手。但现在,中方用制裁告诉他们:“不太过分”这个标准,不是你们定的。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而且别忘了,这只是个开始。外交部这次话说得很清楚:“将视情采取进一步措施。”什么意思?意思是,名单还在写,工具还没收。今天是托伦蒂诺,明天可能就是现任议员、军方高官、甚至核心幕僚。

过去,中方在处理东盟国家关系上,一直有“克制传统”。哪怕对方嘴上不干净,只要实际行动上不太过分,中方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这个传统被打破了。因为菲律宾已经不是“踩线”,而是“踩脸”。

菲律宾政客得意识到,现在不是玩政治边缘游戏的好时候。当一个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在外交上不断选边,它就不能指望还能从中国这里得好处。你可以亲美,但别以为中国会继续做那个“默不作声的邻居”。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这几年,菲律宾政坛有一种危险的误判:以为中国不会真动手。他们看到西方政客被制裁,也许心想“我们是东盟,中国不会对我们下重手”。但这次,托伦蒂诺的名字出现在外交部制裁令上,直接打破了这种幻想。

别小看制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封锁,更是对一个国家政策方向的否定。中方这次用行动告诉菲律宾:你们对中国的定义,得重新写了。

马科斯政府下一步怎么走,其实不用猜。如果他还继续一边和美日军演,一边在南海找事,那中方的动作只会更快、更狠。可能下一步,就不是个人,而是实体——比如军方机构、智库、甚至企业。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中国不会为了“关系好看”而忍南海挑衅。南海是核心利益,不是谈判筹码。过去的战略模糊已经让一些国家误判,现在是时候清晰起来了。

中国现在不仅仅是外交表态,已经有迹象显示南海的行政管控正在加强。可能会设立新的行政区划,强化海警执法频率,甚至对菲方船只实行更加严格的海上执法。

这一次,菲律宾不再是那个“特殊对待”的邻国。中方出手,就是告诉他们:你们不特殊,你们不豁免。

中方敲打马科斯的手段,以前从未有过?对中国,菲方有了新定义? - 天天要闻


回头看,托伦蒂诺被制裁的那一刻,不只是他个人的政治终点,也是菲律宾对华关系的拐点。

问题是,马科斯看得懂这个信号吗?他会收手,还是继续押注美国?中方还会制裁谁?南海还会不会发生更大的碰撞?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每一个都值得接下来密切盯着看。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阿斯:考虑到伊卡尔迪状态存疑,加拉塔萨雷不想放走莫拉塔 - 天天要闻

阿斯:考虑到伊卡尔迪状态存疑,加拉塔萨雷不想放走莫拉塔

根据《阿斯报》的报道,科莫已与莫拉塔达成个人协议,正在等待加拉塔萨雷的放行,但加拉塔萨雷不想放走莫拉塔。报道称,伊卡尔迪的状态影响着莫拉塔的去留,与此同时,奥斯梅恩在今夏离队概率在增大。退一步讲,莫拉塔会继续留在加拉塔萨雷,即便奥斯梅恩也留队。因为他能否留队不取决于尼日利亚人,而取决于伤缺八个月的伊...
美国众议院程序性投票推进所谓“大而美”法案 - 天天要闻

美国众议院程序性投票推进所谓“大而美”法案

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为推进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法案,也就是所谓“大而美”法案进行多轮程序性投票,这是该法案能否进入正式辩论与表决程序前的关键门槛。如果程序性投票全部通过,众议院将就该法案进入正式辩论与表决程序。目前上述程序性投票尚未有结果。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
美日印澳四方关键矿产倡议启动,被指“针对中国”,专家:该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 天天要闻

美日印澳四方关键矿产倡议启动,被指“针对中国”,专家:该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美国周二宣布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启动一项关键矿产倡议,以抗衡中国。”据路透社报道,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当地时间7月1日在华盛顿召开外长会,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四国外长宣布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宣称该倡议“旨在通过合作保障并使关键矿产供应链多元化,以增强经...
服务效能再提速 太原市倾力解决群众“登记难” - 天天要闻

服务效能再提速 太原市倾力解决群众“登记难”

本报讯 7月2日,从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该局印发《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整改工作方案》,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全面启动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整改工作,力求实现服务效能再提速,倾力解决群众“登记难”问题。
欧洲迎极端高温,埃菲尔铁塔被热到弯曲偏斜 - 天天要闻

欧洲迎极端高温,埃菲尔铁塔被热到弯曲偏斜

近日,欧洲多地被“热穹顶”笼罩,炽热高温从地中海一路延伸至英国、德国等国家。法国气象局指出,截至6月30日,法国96个行政区中已有84个发布橙色高温预警,另有16个进入红色警戒。酷热天气甚至影响到巴黎地标——埃菲尔铁塔,其钢结构因日照受热膨
盟发展改革委对“两重”项目进行督导 - 天天要闻

盟发展改革委对“两重”项目进行督导

【来源:阿拉善盟工作委员会_工作动态】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两重”项目工作要求,为切实做好“两重”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推动投资计划规范高效执行,近日,盟发展改革委会同旗区发展改革部门、住建部门对2024、2025年城市地下管网类“两重”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