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台海的爱心接力,台北黄陂同乡会
29年捐资助学不间断
乡情所系 坚持不懈回乡助学
1月11日上午,木兰故里年味渐浓。一份满载新春祝福的礼物,穿越海峡彼岸,到达武汉黄陂一中。台北黄陂同乡会为家乡捐资助学再添善举。在2022年度台北黄陂同乡会奖助学金颁发仪式上,黄陂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国金,区政协副主席李才文以及武汉市台办交流处,区台办、区教育局、区政协台港澳侨委员会负责人共同将这份来自台湾乡贤的奖助学金颁发给黄陂一中的优秀学子。黄陂一中负责人代表全体师生向旅台乡贤致谢,勉励获奖学生铭记旅台乡贤的赤诚心意,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获奖学生代表也现场表达了对台北黄陂同乡会的由衷敬意。这是台北黄陂同乡会资助故乡学子圆梦的第29年。奖学金总额5万元,60名优秀学生获奖。

奖助学金发放仪式通过双方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受疫情影响,同乡会乡贤不能亲自返乡颁奖,台北黄陂同乡会理事长陈达康将奖助学金转交给黄陂区台办代为颁发。陈达康先生率众乡贤在台北齐聚镜头前,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盛赞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故乡学子寄予殷切期望,其桑梓之情、赤诚之心,令大家无不动容。
! 图片上传失败:上传文件大小不能超过6M!
黄陂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国金代表黄陂区委、区政府和百万家乡人民对旅台黄陂乡亲多年来关心支持故乡教育事业发展的深情厚意表达衷心感谢,希望各位乡贤常回家看看,感受故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同时寄语获奖学生将感恩之心化作刻苦学习的不竭动力,不辜负台北黄陂同乡会各位乡贤的殷切期望,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据悉,黄陂素有“湖北第一台乡”之称,在台黄陂乡亲人数多、联系紧,家乡情节深厚,长期以来捐资助学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自1994年设立台北黄陂同乡会奖助学金以来,同乡会人士一任接一任、一代传一代每年坚持向家乡学子发放奖学金,至今已29年从未间断,累计发放奖助学金人民币300余万元,先后有2500多名黄陂学子获得资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子承父业 担任同乡会理事长
今年75岁的陈达康先生是首任理事长陈绍平之子,参与同乡会活动已有二十余年,多次返乡交流。
自2016年陈达康担任第六任同乡会理事长后,将每年每人捐赠500元的标准提高到1000元。他表示,如今大陆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十年、二十年前,50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现在每人捐出1000元或许也不算多,但我们对家乡的感情不能断!
随着第一代赴台黄陂长辈先后远行,老一代台胞逐渐老去,发动下一代人参与、给予同乡关怀帮助、增强同乡会的凝聚力,是陈达康一直在努力做的事。
一年一度的返乡捐资助学活动是同乡会的“重头戏”,一方面是为了奖掖后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断强化这一辈人对家乡的感情。
在陈达康看来,他们这代人生在台湾,但是身体里流淌着华夏子孙的血脉。只有回家亲身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继承父辈们的家国情怀。即使在疫情肆虐的三年,他也从未间断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拳拳赤子之心可鉴可表!

(右四为陈达康,右六为白毅明)
子承父志 谨遵遗训接力助学
白正亮是同乡会的第四任理事长,在任期间,为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为家乡捐资助教不遗余力。2012年10月,他携次子白毅明在黄陂一中庄严承诺,他们资助30名家乡绩优学子将父子相承,世代永续。
自1994年起,白正亮带着白毅明回到大陆探亲,此后也不间断地带着儿孙回乡。2015年白正亮先生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仍然不忘嘱咐子孙继续回乡助学。白毅明每年谨遵父亲遗训回乡捐资助学、探亲访友。
白正亮先生祖籍黄陂横店街,所以“白正亮奖学金”除了奖励黄陂一中高考成绩优异的学子之外,同时捐助家乡横店中学10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白毅明延续父亲的情怀,始终坚守父亲的承诺。
在台北黄陂同乡会中,接力助学俨然成为了一种传统。造福桑梓,是长辈们的叮咛;常回家看看,是家乡人民的期盼。在同乡会人士的爱心资助下,一批又一批黄陂学子发奋学习,砥砺成才,现在正以不同的方式回报黄陂这片热土,薪火相传,爱心接力,成为推动家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撰稿人:穆艳
审核人:刘忠明(黄陂区委统战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