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驻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英国特派特约记者 李志伟 青木 刘军国 王泉骄 古德曼】
编者按:往年春节,全球各大旅游市场一般都是早早张开双臂,等待拥抱利用春节假期出境游的中国游客。但今年,因为新冠疫情,从华盛顿、柏林、悉尼,到首尔、东京,各地街头中国游客的身影都锐减。“少了中国游客温暖的抱抱”,当地旅游业会不会想念有他们在的日子,这些地方牛年春节的氛围又会如何?环球网联系驻多国多地多位特派特约记者,试图做一番了解。
“想念中国人”
由于美国对中国旅客实施严格的入境政策,美国各地的中国游客数量锐减,这让已经饱受疫情冲击的美国旅游业更是“雪上加霜”。根据美疾控中心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在过去14天内到过中国的旅客不得进入美国。这一措施基本阻断了中国游客前往美国道路。美国对华签证发放数量更是降到历史低谷。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4月至9月,美国向中国内地申请人签发的F-1学生签证数量较前一年同期下降99%。
没了中国游客的海外春节,少了往年的热闹气氛。以华盛顿市中心为例,以前,从白宫南草坪到林肯纪念堂,从华盛顿纪念碑到国家广场周边的各个博物馆,春节期间总能看到许多来自中国的旅行团。然而,现在这些景点前已难觅中国游客踪迹。纽约一些旅游业者的生意也遭到重创,几乎全年入不敷出,面对高昂租金,只能分租办公室,强撑下去。
2021年2月10日,旧金山唐人街上人烟冷清。图源:美媒
美国盐湖城华助中心理事长乐桃文向环球网记者介绍,疫情以来,美国旅游业受到很大冲击。以拥有300多万人口的犹他州为例,旅游业是该州支柱产业,2019年创造106亿美元产值,解决14.15万就业岗位。往年该州的几大国家公园总能见到很多中国游客,目测30%到40%都是中国游客。但如今,受新冠疫情影响,外国游客锐减,中国游客也一样。乐桃文介绍说,当地许多华人旅游公司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自救,包括领取政府救济、找临时工作、最大化减少开支等。“许多旅行社把大巴车卖掉了,导游、工作人员等都临时转岗,去做别的工作。但当地旅游业者也表示,相信疫情结束后,中国游客会再回来。对于商家来说,中国游客肯花钱,非常受欢迎,他们也期盼中国游客回来。”乐桃文同时表示,犹他州地方政府也一直重视中国游客,提高中文服务,希望未来能够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资料图:2021年2月2日,中国北京,一名工人正在安装灯笼,迎接新年到来。图源:法新社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游客出国首选的欧洲国家也面临同样的困境。环球网记者在德国柏林购物街库达姆大街看到,几乎所有商店都紧闭大门,只有若干超市和快餐店仍允许开门营业。街头没有“2021中国牛年春节”的装饰,也没有拿着大包小包的中国游客。库达姆大街上的卡迪威百货一名经理告诉记者,以前春节他们每天都接待数千名中国游客,店里也会推出“中国春节周”活动。疫情中却几乎没有接待中国游客,影响巨大,不过店里橱窗还是有牛年的装饰。新天鹅堡、科隆大教堂、勃兰登堡门等德国著名景点也少了中国游客。
慕尼黑大学旅游经济学者温特尔斯对记者表示,中国现在早已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客源国,每年中国游客达到300多万人次,每天人均消费在300多欧元。“中国游客不来,对德国许多旅游城市造成的影响巨大。现在,德国城市都很‘想念中国人’。”
往年2月份,是澳大利亚的旅游旺季,许多中国游客会在春节假日到澳大利亚游玩,澳各大城市也为吸引中国游客推出春节特色活动。然而受疫情影响,澳大利亚自2020年3月起宣布关闭国际边境,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澳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短期游客数量较此前下降超过99%。缺乏大量中国游客入境,春节期间澳大利亚街头没了往昔热闹。但不少标志性地点或商场仍然布置了新春装饰,与当地华人社区共庆新年,也希望借此刺激消费。
另一种庆祝
尽管受新冠疫情巨大冲击,经济、社会活动大幅减少,使得旅游业、航空运输业等遭遇“急冻”,但面临困境,一些外国政府、商家开始瞄准“线上活动”等其它方式进行“自救”。
记者观察到,德国“线上春节”的年味正越来越浓。除了各大超市通过线上购物平台等推出“年货”外,德国各大电视台、流媒体以及与中国合作紧密的机构也纷纷准备了“春节文化大餐”。德国电视一台(ARD)特地为中国春节推出“中国主题周”,从2月6日到12日期间每天安排两到三部中国纪录片,比如《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狂野西部》等。
现在柏林工业大学留学的张同学对环球网表示,今年春节,尽管德国仍处于疫情封锁之中,但网上的“牛年年味”却非常浓。张同学介绍说,德国各地的中国超市正出售“除夕套餐”、“春节套餐”,许多德国网店给中国人购物打折扣。流媒体上的中国春节电影也挺多,而且看国内春节联欢晚会等电视节目也很方便,“这是一种新的趋势”。
受疫情影响,澳大利亚许多城市的农历牛年新年庆祝活动已大幅缩减。图源:澳大利亚新闻网
为吸引中国游客,重振旅游经济,据记者获悉,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将在今年春节期间举办超过80场庆祝活动,包括音乐会、舞狮工作坊、展览、户外演出、新春集市等。悉尼市市长克劳馥•摩尔表示,希望今年通过一系列春节活动把人们吸引回悉尼市区,共同庆祝牛年的到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本地商铺。
在悉尼谊园内,许多当地市民及游客写下自己的牛年愿望(摄影 王泉骄)
悉尼谊园正在举行牛年许愿活动,不少市民和游客在园内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用红绳悬挂起来,期待新的一年可以迎来好运。谊园即友谊之园,由广州园林局负责设计、指导营造,是中澳两国友谊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受疫情影响无法回国、选择留在海外过年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也在通过“小我牺牲”,实践全球抗疫。
1991年从中国赴日的日本侨报社总编辑段跃中,受疫情影响,今年没办法与朋友们聚会,他选择在这个特殊的牛年春节与家人“宅”在家中,边看春晚,边包饺子,辞旧迎新。段跃中还通过网络与在日华人华侨和日本友人进行了“云聚会”。最令他感到高兴的是,湖南省和娄底冷水江市侨联一起帮段跃中慰问了在家乡的亲人,既有慰问金和礼品,还有亲人的合影。作为日本湖南人会会长,段跃中非常感谢祖国的关怀。
最初发现变异新冠病毒的英国,在今年也采取了更为严格的防疫管控措施。留守该国的中国留学生,大多严格遵守当地的防疫规定,选择在线上与国内的亲朋好友视频,独自一人过节。由于疫情影响,很多学生已经在国外留守了一、两年,大部分人都“思乡心切”。在牛津大学读书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告诉环球网:“已经快两年没回家了。不想给祖国添麻烦,但是也真得很想家。”
接受环球网采访的多名留英学子期待:随着对新冠病毒了解的加深、诊疗医治的娴熟以及疫苗的普及,希望能够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仍然心存希望”
“过去一年‘很痛苦’,期盼疫情早点结束。”
这是环球网记者在这次春节特别策划报道中听到最多的话。它们或来自那些遭遇重创的海外旅游业者,或来自中国留学生,或来自那些已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的华人华侨。
往年,舞龙舞狮是中国人庆祝春节的常见风俗,但在今年,这一活动很可能会取消。图源:英媒
“宅”,或许依然是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在2021年的主题。
在美国旧金山,受几次“居家令”影响,中餐馆生意大不如前。往年春节期间是餐馆的旺季,但现在,“中国游客不来了”。当地华人也因为疫情严重不愿意去餐厅聚餐,这些餐馆的生意一落千丈,有的甚至徘徊在倒闭边缘。
中国游客是美国旅游业第三大海外客源,每次旅游平均花费5800美元,超出其他任何国家。相比之下,美国旅游业最大海外客源——英国旅客人均花销仅为2500美元。事实上,过去几年赴美中国游客数量就已经出现下降,这与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不无关系。2018年,中国赴美游客人数为290万人,下降幅度5.7%,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游客赴美人数首次出现下降。
农历春节,也是韩国的传统节日和公休假日。韩国本岛以外的济州岛曾是中国游客赴韩旅游的首选地之一,不过,疫情之下,即便两国同处春节假期,但中国游客入境受限,岛内本应在此时火爆的美食餐厅、旅游景点都大不如前。此外,韩国政府为了稳妥起见,仍旧将防疫级别保持在2.5级,要求聚会人数不得超过5人,呼吁民众就地过年,首尔都市区范围内餐馆营业不得过9点。
悉尼一些标志性景点布置了喜庆的新年装饰物(摄影 王泉骄)
尽管如此,随着新冠疫苗的全球推广,各国应对疫情相较从前也更为从容,有分析认为:新冠疫情在今年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日前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强调,在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出国旅游仍然不是明智之举。“前几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达到将近1.5亿人次,而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这个数字预计会骤降,世界各国的旅游业、航空业、餐饮业等行业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行业和商家会面临转型甚至倒闭的困境。”不过,张燕生同时表示,部分商家可能会尝试一些创新,例如开发线上虚拟旅游场景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也对环球网提到,新冠疫情使得网上博物馆、虚拟现实等新兴事物更加流行。
“虽然这种方式缺乏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并且还受到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制约,”王义桅说,但不乏为一种新的尝试和困境中的突破。
环球网记者刘洋、朱梦颖、边子豪、侯佳欣、张晓雅、丁洁芸、左甜、乌元春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和视频著作权归【环球网】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