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2023年05月12日22:52:03 热门 1432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S.T.M.翔蓝

当下资本市场火热,瑞幸咖啡以新的速度创造了纳斯达克上市的新纪录。瑞幸的成功敲钟,有资本的助力,更有情怀的叙述,钱治亚说,“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中国的消费者随时随地、便捷轻松地合上一杯好咖啡,让咖啡消费成为中国人日常消费的一部分,而不是彰显身份的奢侈品”。瑞幸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但是今天,我们要聆听一个讲述了15年的冰雪故事,让我们在炎炎夏日、火热市场中,保持冷静与清醒。

在雪友心中,万龙一直是顶级雪场的代名词。董事长罗力先生自2003年初接触滑雪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沉迷雪场的他很快成了滑雪发烧友。同年,这位后来被雪友称为“罗胡子”的罗力先生就在崇礼选址建设滑雪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万龙已然成为中国滑雪产业的风向标,河北从只有夏季体育项目变身各地政府冬季体育项目取经地,而国家级贫困县崇礼也变身为如今的冰雪小镇,并将在2022年迎来中国首次承办的冬奥会

以罗力先生一人之愿力,百折不挠、矢志不移,成就今天的冰雪产业,是什么支撑他一路向前,个中又有什么故事?自36期开始,超过80名团队成员参加STM理念经营课程,这些内容在万龙的经营发展中留下什么印记呢?我们通过一篇公开演讲,一起感受罗力先生对事业的热情和激情,对经营的理解和实践,一探罗力先生的内心世界。

下文是罗力先生在《滑雪产业高峰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有删节。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坚持才有希望。感恩雪友与合作商,是雪友与合作商的支持,让万龙活到今天。刚才台上的谢总(编辑注:硕华基董事长谢永俊)、梁总(雪伊兰董事长梁立萍)很多年之前就非常支持万龙。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从0到1

要做中国最好最大的滑雪场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开车到山上。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的风貌,却成了梦开始的地方。看到这座山,我感觉似曾相识,就在想似乎我什么时候来过。我当然没有来过,似曾相识是因为,这里就是我要找的地方。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这是当时在万龙山顶的照片,那时候我还很胖。从那时开始我们忙了12年,一直忙着改雪场。我们不仅冬天忙,夏天更忙。夏天在做什么?在施工,在改善雪道。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留胡子,我告诉大家有两个作用,第一是防紫外线,第二冬天滑雪的时候胡子是一个护脸,有保护作用。不过那时候是黑胡子,现在已经是白胡子。

当时我和魏总(魏庆华)在万龙的山上。魏总跟说我:“你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干活,你应该去找政府领导,和他们说我们要在这要做最好的雪场、最大的雪场,让他们支持你。”

我当时说:“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当我们把事情做出来之后,政府领导看到之后自然就懂了。”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不做广告,把钱用来改善服务

刚开始我们设计的雪道跟现在完全不一样。随着我们一边经营一边学习,一路总结思考,慢慢领会了滑雪是怎么回事,雪道才变成现在的样子,这个过程很慢。如果大家创业时希望什么东西一下子能建好,这是不可能的。万龙的这条路符合事物成长的规律,世间万物都应该符合成长的规律。

我在很多地方都说“在中国凡是做雪场的没有不赔本的,投资越大赔得越多”。这种话可能得罪了很多人。

我这么说是要澄清大众的误解。从万龙留给投资者的印象来看,万龙肯定赚了大钱,因为万龙每年都在投资、都在建设。如果万龙不赚钱,应该不会这么投资。

我们这种投资的动作误导了很多人。而实际上我在内部与干部聊天的时候,我说的是,“如果中国的滑雪场都在赔钱的话,万龙是赔得最少的。”

因为万龙进入这个行业比较早,投入是逐步增加的。比起后来者,我们的账上从来不是富余的,日子真的很难过,但是反倒提高了万龙的资金效率,万龙上下都是一分钱掰成好几瓣来花。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图丨喜欢白色的罗力在雪道上铲除污雪

论坛的主办方秋总曾与我聊投广告的事,他以前不做滑雪杂志的时候,我到处做广告。现在他做滑雪杂志了,我反而不做了。为什么我们做这种变化呢?

2003年,我们投了90万做广告,但是来的客人很少。然后我就去看北京的雪场,发现北京的雪场平时有300到500人,周末人更多。我就想,为什么不到万龙来呢?最后我终于弄清楚了:不会滑雪的人,是不会来万龙的,只有会滑雪的人才到万龙。

后来我们又做了调查,发现来万龙滑雪的雪友中,通过朋友介绍来的占87%;而通过电台或杂志广告的只有10%左右。基于这样的市场考察和分析,我们决定,把做所有投广告、做推广的钱,全部拿来照顾好每一位来万龙的顾客!这么多年,万龙就这么做。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这么多年来,我非常感激顾客、雪友,万龙是在他们的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万龙前后涨了三次价,每次都有人骂。骂的难听程度,我就不说了,你懂的……如果你听到别人骂你,你会很烦很不舒服,但是要实现梦想,你就得研究他们为什么骂你。

为什么雪友会骂万龙?骂,说明雪友在乎万龙。因为如果不在乎,雪友可以拍屁股走人。顾客之所以骂你,是因为你有可取之处,只是有些地方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

后来有位雪友几次跟我说,“你给我张季卡,我给你做顾问,就不骂了”。但是我并没有答应他,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顾客的骂声,而不是过多的赞美声。赞美会让我们飘飘欲仙,骂声反而会让我们改进不足,虽然听到骂声很不自在。

我每个雪季在雪场滑雪时,都会在缆车上竖着耳朵听,听顾客在说什么。看到不认识我的雪友,我会和他们聊天,发现不好的问题就改进。其实有些事情并不复杂,只是要用心。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不求千人来一次,做到一人来千次

国家说,到2022年,要3亿人参加到冰雪运动中来。那3亿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认为有没有3亿人都没有关系,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的雪场能照顾好多少雪友。

如果我们连到自己雪场的雪友都没有照顾好,还奢望更多的雪友来万龙,这是违背事物规律的。万龙明确的经营理念是“不求千人来一次,我们做到一人来千次”。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每一家雪场都这样想,这样做,那就真正听懂国家的话,冰雪事业就真的持久了。

冬天我去餐厅端盘子,趁这个机会去听一听顾客认为我们的饭怎么样,看这个盘子剩这么多饭是什么原因,从这里面能感觉到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我曾经在石京龙滑雪,滑了二十几天,温度高了之后我就转战南山,周一到周五都在那里。滑了一个月,卢总天天陪着我们滑,一开始我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发现他又是捡石头,又是说这个人、又是说那么人,才知道他是南山的董事长。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穿半袖,我说那半段袖子被我剪去做滑雪场去了。我觉得雪场就是学校,很多人从石京龙、南山,以及万龙学会之后,到日本、美国等全世界去滑雪。

04-09年在万龙滑雪的好多都是熟面孔,09年之后就都是新面孔了,这说明滑雪人口在增加。但我还是不够乐观,我认为我们中国的滑雪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在培养滑雪兴趣上我们做的努力还不够。

我有个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没有滑过雪的人在滑雪时获得最好的体验。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经营企业就像登山

实际上滑雪场卖的是什么?是雪道吗?不是。很多人说是服务,但服务太抽象。滑雪场卖的是一种体验。

体验不光是在雪道上的,还体现在方方面面。你用心能感受到体验的差别,我在军都山、在南山就感受到好的体验,我在国外的雪场也能感受到好的体验。我们在雪场围绕好的体验好好努力,有了好的体验雪友才能再过来。

这么多年来,在座的各位雪友、同行给我们万龙很多荣誉和关怀,我们其实没有什么,就是坚持。坚持非常重要,从这个论坛来说,第一次只有十几个人参加,到现在有数百人,这也说明坚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想做企业和登山是一样,在很高很艰苦的地方生存,在很寒冷的状态下爬山,吃不下睡不着,每天都是挑战。

登山的感受就是一次一次的崩溃、一次一次的绝望,不知道山顶在哪,见个人就问山顶还有多远,而且还有很多危险。做企业和登山的感受是一样的,就是坚持。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这张是我在一次高山滑雪登顶时拍的照片。本来我还想登珠峰的,可是我发现消耗体力太大,登一次珠峰可能要折阳寿五年,我觉得还是把我的精力体力放在带好团队、服务好雪友上面。塑造好这个雪场和雪道可能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幸福的员工才能照顾好顾客

大家想过做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我作为做雪场的,认为是为了顾客的幸福、为了员工和干部的幸福。创造他们的幸福,目的只有这一个,没有别的。

价值是谁创造出来的?是我们的员工和干部。今天我一个人在台上在分享,实际上成功属于我们的团队。

● 我认为企业首先是一个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是有牵挂的,我们这些做老板的天南海北到处去考察市场,但是我们的干部他们出去的比我们少多了。他们也不可能去这种艰苦的地方,他们去的都是舒服的地方。登山时候我们会很艰难不舒服,说明我们在走上坡路,我会带他们去体验这种东西。

● 刚才说一家企业是一个家,第二点它是一所学校,我们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一定要学到本事,用智慧和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点我要强调一下,这也是万龙团队非常稳定的原因。现在万龙能发挥极大作用的人,大部分都是十年以上的老员工。

● 企业还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提供就业的平台,它肩负着很多家庭养家糊口的责任。

● 企业是一个舞台。对于有梦想有本事的人来说,他将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他的精彩。

● 企业还是一个跳板。当员工练好功夫以后,想去追求更大的梦想的时候,我们给他当一个肩膀,让他实现梦想。

● 企业最重要的还有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这么多年来万龙在坚守、践行那些我认为应该努力的事。企业是需要赚钱,可是如果没有创造让顾客能够幸福的价值,顾客会选择我们吗?如果顾客不选择我们,如果我们只奔着钱去,我们就会忘记我们在做什么。回到我们经营的原点,经营就是为顾客创造幸福,而员工的幸福是前提条件,如果不能让员工幸福,员工是不会心甘情愿的为客户创造幸福的。

我举个例子,在顾客的洗手间里面有卫生纸,一卷卷的供顾客用,那我们员工的洗手间该不该装?

显而易见应该,可是我们管理团队一开始全部不同意,第一个我们还在赔本,第二个,如果你装上去,大家(员工)会把它藏起来。为什么他会藏起来?

那是因为员工洗手间没有纸,他才会去储备,如果卫生纸只装了顾客的洗手间里面,他照样可以去拿,甚至一早来了就去拿了藏起来,这样晚上顾客洗手间可能就没有了。

我说服我的团队,最该装的就是员工洗手间,如果他拿回家去,那我们就发给他们,每人一卷。

实际上我们装了之后,没有员工去藏纸了,因为他需要用纸随时都有,就不会去藏了嘛。

所以我觉得做好企业,首先要照顾好我们的员工和干部,只有他们幸福了才能心甘情愿的为顾客服务,否则让顾客幸福,就是一个梦而已。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当年犯“傻”建了滑雪场

十二年印证坚持才有希望

为什么我爱穿白色的衣服?因为我看到雪很兴奋,心潮澎湃,我不知道为什么。

慢慢的我才感觉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这一生的使命就是做滑雪这件事。正是因为我弄清楚了这辈子要终身做滑雪,所以我才能够在雪场定得住,不光我定得住,实际上我们很多员工已经在崇礼安居乐业,买车买房。

特别是我们的核心管理团队把家人都接到崇礼来了,说明我们的团队、干部的心已经安在这里。所以我想告诉在座的各位,回去以后能不能从这点突破,让我们干部和员工心安下来,这是比讨论市场更重要的事。因为心安以后奇迹一定会发生。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这张照片是现在的万龙滑雪场,这是我带领团队用十几年的时间、心血和汗水在大山上描画出来的图画。

这是梦想的三分之一,最近我们请了美国SE公司帮我们做了扩建规划,扩建的面积是这个的1.5倍。建设完成之后,雪道会有90多公里。我们将构建15000个床位的度假村。全部建起来还需要几十个亿。

进入滑雪这个行业太早。03年我去韩国滑了一次雪,发现有那么多人滑雪,为什么中国没有人做这件事呢,是不是大家都傻呢?

现在看来我们才是最傻的,因为我进入太早,12年之后奥运会才决定在中国举办,甚至有人说今年才是中国滑雪产业的元年。

我不是给大家泼冷水,这确实带给我们很大的希望,滑雪产业的春天到了,但是大家记住,春天是做什么的时候,春天是播种的时候,不是收获的时候,春天到秋天还有两个季节呢,这两个季节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是为这个产业播种的人,既然是播种的人就心甘情愿播种,只问耕耘不问秋收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如果把种子播下去就想着收获,真的会很痛苦。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为滑雪产业服务

为了让后来的人少走弯路,我和何平将成立一个企业,注册正在筹备,很快就会面对大家见面。这个企业以万龙作为平台和基地,做三个业务,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们自己或者和合作商去开发其他的雪场。我们可以替其他人去建雪场。我们有很多经验教训,不想带到坟墓中去,要给大家分享。

我们依托万龙基地、团队,为滑雪产业培训人才,替需要开发的人去规划。我们联合美国SE,给大家提供一个从设计、培训、开发、运营到托管的一系列服务。

理念 | 罗力:在骂声中成长的万龙 - 天天要闻

此前我和伍斌沟通过,估计中国滑雪场的数量顶峰能有多少个。他说有800家,我估计应该3000家以上5000家以内。

一定会是这样,中国有那么多人,而且市场那么好,中国人做事又有一个特点:一窝蜂。滑雪场建设确实迎来了最好的时候,卖设备的话也是最好的时候,但真正做好滑雪场还需要好好经营,把顾客的体验放到第一位,创造顾客的幸福,让滑雪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中国每年出国滑雪花的钱,我没有确切数据,但这块市场还是相当大的。为什么不在中国消费,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国内开发的太差,我们没有国际的水准,所以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

之前何总说我太理想化了,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个想实现梦的人,可能很难坚持下去。

希望在座的各位,像我一样,都是有梦的人。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