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庞开贵 历史文化爱好者、自由撰稿人、重庆老街群友、服务于澄江镇文化服务中心
澄江记胜
澄江江水净如练,波涛不惊金沙绚。
星分井络应梁州,支流三千劳禹奠。
天生巨镇仰渝城,三峡为关铁锁横。
华阳黑水上游涌,逦迤西来汇峡情。
——郭正笏(清朝璧山秀才)
石猪堵温峡
猪儿石位于澄江五一村与中石村交界的金银台,在运河岸边的小山上,有大大小小的十多沱重达千吨巨石,其中一沱石头坐西朝东,周边围了一群稍小的石头,极似一头母猪带着一群小猪,被当地人称“猪儿石”。
相传,瑶池天宫里王母娘娘身边有个贴身丫鬟,唤作叶娘,年芳十六,不仅长得水灵,且机敏活泼,王母甚是喜爱。但叶娘天性贪玩好耍,常常因玩误事。一次当值,竟在王母的榻上呼呼鼾睡,王母娘娘起床一看,这还得了,天规天条不容,于是决定小施惩罚,把叶娘贬到人间去受苦三年。
叶娘被贬谪人间,来到了巴渝大地澄江口,成了大户人家刘老爷的使唤丫鬟,大家叫她“叶丫鬟”。话说刘家的长工、家丁、妈子、丫鬟等下人众多,管理也相当严格。一到刘家,叶丫鬟天天被安排为老爷端茶送水、拿烟点火、敲背捏脚,稍有不慎,非打即骂。这些刁难,叶丫鬟都能忍,因为她知道,这是自己的劫数。不过,最让叶丫鬟气愤的是,刘老爷时不时对她动手动脚,甚至有非分之想。怎奈此时叶丫鬟已是凡胎俗骨,没有了法术,又寄人篱下,不得不忍气吞声,艰难度日。
一晃三年期到,叶丫鬟终于接到了“拂晓前回宫”的诏牌。离别时,想到自己在刘家的种种际遇,就想报复刘家一回。当天晚上,叶丫鬟使法力,赶了一群石猪,去堵嘉陵江温塘峡口,要水淹刘家坝,让刘财主也尝尝苦头。当叶丫鬟用法术把石猪赶到一个山梁时,突然听到“咕咕咕”几声雄鸡鸣叫,远处的双石鼓又传来两声鼓响,惊得一身冷汗,怕错过时辰,天亮后赶不回天庭,于是只得丢下这群石猪,一个人腾云驾雾而去。
原来,叶丫鬟在刘家所受的磨难都是王母的特意安排。而“举头三尺有神明”,在王母洞察到她害人的心机后,担心如此任性惹出大事,不仅会再受天规天条的惩罚,还可能影响自己的形象,毕竟是自己一手调教的。于是,王母就派赵巧装鸡叫,破解了叶丫鬟的报复行为。
从此,这群石猪就留在了这金银台山梁,后来人们把这山梁取名为“猪儿石梁梁”。千百年来石猪们也乐意在这山梁上蹦来蹦去,嬉戏玩耍,成为了当地一道风景。
猪儿石
观 桥
观桥
观桥,原名“官桥”,后被误传“观桥”。
观桥位于原转龙乡观桥村,现澄江镇中石盘村三溪社,是古时璧山县至重庆府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官员下重庆的必经之路,经依凤,八塘到澄江,走水路嘉陵江出埠。原来的官道于下游约300米的桐子湾小桥过河(现已不存在)。因桐子湾桥常被淹没,还出现过多起淹死人的事故,清朝时期,地保遂准备重修一条较高较大的桥,地点选在双象绞水处(即现桥位置),所谓“双象绞水”,就是河沟两边各有一象鼻子似的石头伸向沟心互相勾搭,水流至此形成一个有旋涡的水凼,人称“团鱼凼”,并发出鸣鸣的响声。为了建新桥,地保挨户募款,到了王家沟,王家却分文不捐。其实王家非常发财,占田地之多,十五里内无外姓插界,王家不捐的原因就是怕修桥破坏了象鼻子的风水,挡了自家财路,由于王家财大气粗,修桥一事也只得作摆。
一天,朝中的观天师路过这里,见象鼻子上埋了一座坟,坟前还有一块太极图似的水田,他惊异地注视那坟和田很久,捋着长髯称赞道“好地好地,将来必定出大人物。”观天师向地保打听,才知道是王家的坟,同时知道了王家不愿捐款修桥的事。通过仔细观察,如桥修建在象鼻子石这里,百姓则少走几里空路,也无再被水淹的危险。观天师回到朝中,向皇帝禀报了修桥的事,皇帝当即提起御笔批了个“修”字,圣旨下到璧山,知县下令地保修桥,地保召集石匠,就地采石建桥,位置就在象鼻子石,因此象鼻子石被打掉。
桥修好后观天师来踩了桥,得了“官桥”一名。据说观天师在踩桥时,捋着长髯看了桥又看了桥边的石板道说:“修得不错,修得不错,弯弯路似弓,直直桥似箭。”心中还默念了一句“箭箭射向王家院”。后来王家渐渐地败落下去了,当地人也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打了象鼻子破坏了王家的风水,有人说桥似“签担”(农村担谷草等专用竹木工具,比偏担长,两头尖),把双象的嘴给撑住了,有说桥似链子,把双象锁住了……
现在的观桥是1966年在原有桥上加高的,旧桥原本较高,牧童骑在牛背上可以从桥下通过,因蓝文彬1933年在下游修建了运河大坝,大坝蓄水后,长年淤泥堆积,水位升高,淹没桥面,所以只有加高。
后来,随着运河水位升高,三溪水位也升高,观桥桥面越来越矮,几近水面,如今,温泉城建设,修建了新的道路,当年的一条官道,如今杂草丛生,荒漠山野,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神仙脚板
在柏林村旋窝峰后山有一块巨石上,惊现一个光着脚丫,栩栩如生的人脚板,人们称其为“神仙脚板”。
据传这是当年道教真武大帝与佛教迦叶法师在缙云山斗法留下的。他们都想在缙云山这块风水宝地布道,但一山难容二神,于是两神先是拳脚相交,打斗一番不分上下,继而施展法力斗法,也不分伯仲,于是请玉帝评理,玉帝左右为难,便出了个主意,说谁自愿离开缙云山,谁就算输。两神仙暗想怎样才能让对方离开呢?半晌,迦叶先开口:“你我在此争斗,让玉帝为难,要不这样,只要你能从这儿一步跨到南山上,我就认输,将缙云山让给你!”
真武大帝想,我“赤脚大仙”踏遍天下,这有何难。怕迦叶反悔,忙问:“此话当真?”
迦叶说“佛无戏言!”
真武大帝当即从王家院后山起步,一脚踏上狮子峰,再从狮子峰跨到南山,由于用力过猛,留下两处脚印。
当真武大帝刚跨到南山,迦叶就告诉玉帝真武自愿离开了,这时真武大帝方知上当,可又不能反悔,气得顿脚,为了安慰真武,玉帝将南山赐与真武,改为真武山,而真武大帝在缙云山留下的脚印至今清晰可见。
【编后按】感谢庞开贵老师的支持,8万多字的澄江往事通过15章近20次的连载,今天全部发表完,再次感谢大家的追捧!
欢迎有更多的重庆故事通过我们展现给大家,讲好重庆故事,更多参与,更好保护!
收录于合集 #澄江
19个
下一篇【重庆故事】澄江往事14-----云雾山狮子峰、石龙门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