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揭秘!河北这个老兵曾荣立一等功却隐瞒了37年

2022年11月02日12:24:13 热门 1904

在河北省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的村西头,有一家砖垒的房子,绿色大门上贴着一张红色木板,上面写着:光荣退役、军人之家,这就是今天故事主人公吴洪甫的家。

今年78岁的吴洪甫,在60年前参军,成为一名杀伤标图员。在部队,吴洪甫曾两次完美计算出杀伤范围数据,成功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个人一等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

退伍之后,吴洪甫严格遵守“两个不能”要求,老老实实当起农民来。即使生活再艰苦,他也没有泄露任何信息。不要名不要利,吴洪甫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人民子弟兵。

真实历史揭秘!河北这个老兵曾荣立一等功却隐瞒了37年 - 天天要闻

■回忆往事,吴洪甫瞬间显得年轻起来

精准计算数据 我军首次成功击落“U-2”

78岁的吴洪甫,背稍稍有些驼了,眼睛从前两年开始有些花了,早年安的假牙也掉得稀稀落落,头发白了,只有眉毛是黑的。说起当兵的那段岁月,吴洪甫的眼睛迸发着光,嗓门也提高了一些,整个人一瞬间显得年轻起来。

那是多么久远的事了?

1959年12月25日,18岁初中没毕业的吴洪甫背上行囊,走出槐窝村去当兵。次年2月,吴洪甫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的新兵,担任杀伤标图员。吴洪甫的工作是专门针对15000米以上的敌军侦察机测算杀伤范围,确保导弹三发上去击中对方。

当年,美制“U-2”侦察机的侦察范围可覆盖整个中国大陆,而我军地空导弹部队只有4个营。年纪尚轻的吴洪甫知道责任重大,他心里暗暗发誓,势必将“U-2”侦察机击落在地。

心头一句暗誓,吴洪甫付出百倍努力完成。当时的日子单调又艰涩,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外,吴洪甫的时间全部贡献在测算上。方位、距离、杀伤范围,拐弯怎么计算、直行怎么计算。战场容不得一分一厘差错,更不可错失任何一次击落机会。半年时间,吴洪甫已做到心中有数。

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肆无忌惮闯入江西省南昌上空。吴洪甫所在的二营参与本次作战。8时多一点,指挥部拉响警报,“发现目标!”所有人员各就各位、蓄势待发。

8时32分,敌机进入二营的火力范围。雷达天线打开,抓住目标,范围操作员、距离操作员、高度操作员分别将收集到的数据快速传给在早已准备就绪的吴洪甫。显示屏上,一个类似小火柴棒大小的光标不断闪动,“一定要把它干掉!”吴洪甫快速测算数据,准确标出飞机航迹,迅速传给指挥部。

29公里,指挥员轻喊一声“目标到”,引导技师做准备,大拇指已经放在了按钮上。28公里,“放!”一声号令,三声巨响,应声而出的三条火舌精准击中!“砰!砰!砰!”爆炸声震耳欲聋,整个二营部队的心也跟着“砰砰”狂跳!

显示屏上的“火柴棍”摇摇晃晃坠落下来,我军首次击落“U-2”记录诞生!二营沸腾,吴洪甫内心激动不已。紧接着,时任解放军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等领导赶了过来,周恩来总理的贺电也传来,吴洪甫等人荣获提前晋衔奖励一次。

真实历史揭秘!河北这个老兵曾荣立一等功却隐瞒了37年 - 天天要闻

没有人知道,这位朴实的老农曾经是一名战斗英雄

“你真是‘吴大胆’!真成了导弹上的眼睛!”

我军成功击落“U-2”后,敌方开始专门研究对付地空导弹的电子预警装置——加了一个黑匣子干扰器,当我军雷达开机锁定飞机时,敌机就会报警并且发射出好几个假目标,不得辨认。

引导技师问吴洪甫,“雷达不开,能不能计算航路捷径?”吴洪甫犹豫了,“让我再考虑一下。”谁都知道,雷达不开,等于“瞎了一样”,目标根本抓不到。

几天之后,引导技师再次问吴洪甫。“能!”吴洪甫考虑再三,说出自己的想法,敌机是针对二营部队,二营的雷达可以不开,由距离二营最近的其他营地雷达捕捉信号。再三讨论之后,部队决定采用“替身雷达”。

与此同时,部队专门设计出近乎严苛的“近快战法”,把参数的测算时间由原先的18秒压缩到6秒,近距离发弹。吴洪甫一声不吭,闷头抓紧训练,飞行高度、航线距离等上百个数据铭记于心,看、算、报,3秒完成!

1963年11月1日,江西省上饶上空,吴洪甫和战友再次捕捉到“U-2”踪迹!先发射导弹,再开天线,抓住目标,6秒时间留给吴洪甫,迅速计算好飞机方位及距离,“三发必中一发!”巨响之后,“U-2”再次被击落!

“你真是‘吴大胆’!真成了导弹上的眼睛!”营长岳振华兴奋地拍着吴洪甫肩膀。消息再次震惊全国。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吴洪甫等人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二营被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

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二营全体官兵并合影留念。

真实历史揭秘!河北这个老兵曾荣立一等功却隐瞒了37年 - 天天要闻

■老人保留下来的部队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退伍之后甘当农民,三十多年坚守命令

1965年2月,吴洪甫从部队退役。带着一个退伍证和190元的安家费,吴洪甫再次回到槐窝村,脱下军装换上庄稼汉的汗衫,把立功证压在箱子底,缄默不语地开犁种地。

临走前,部队提出“两个不能”:不能因地方没安排就闹意见或者给地方添麻烦;更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和军事机密。从此,乡亲问吴洪甫在部队干啥,他笑笑说“没干啥”。父母还有刚过门的妻子问他,他还是笑笑不说话。

那个年代,家里穷,吴洪甫全家靠3亩多地挣工分。战场上是英勇,地头上吴洪甫却不擅长。他只能每年养上一头猪,到年底换钱补给生产队。

因为没钱,家里的三个孩子纷纷辍学。小儿子被同村孩子误伤眼睛,不想为难别人的吴洪甫只能自己扛着,但又因为凑不齐医药费提前出院,儿子的左眼失明至今。老伴股骨头坏死,在床上瘫了8年。这些事情,吴洪甫心里难受,但嘴上没说,也许他拿着自己的立功证到政府一说,就能解决问题,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那样做,只能在每个夜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直到2002年,吴洪甫在一本《世界军事》的杂志上看到了“英雄营”的故事,说的就是他们二营,那会他才知道,保密期早过了,而这时,他退伍已经37年。

吴洪甫从县武装部查到自己档案,县民政部门为他办理了优抚待遇。也就是从那时起,村里才渐渐流传开来,吴洪甫是一个大英雄。

如果重新再来一次, 还选择去当兵

真实历史揭秘!河北这个老兵曾荣立一等功却隐瞒了37年 - 天天要闻

■老人的退伍证

村里人看到吴洪甫,把他拉过来让他讲打仗的故事,别人问他一句,他才答一句。“好汉不提当年勇,那段光辉的日子过去了。”别人说他是一等功臣,吴洪甫说就是因为自己当过兵、立过功,才更不能忘本。

村里有垃圾点,可村民还是随处乱倒,吴洪甫就专门去那看守;路面不平,他就拉石子把路填平;下大雨,烂树叶堵住街道,他一人穿着雨衣疏通;邻居家养羊,他每次从地里回来都稍上一捆鲜草……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我是一个老兵,我应该发挥我的余热。”

秘密压在心里,苦了大半辈子,真得没有任何怨言吗?“没有!”吴洪甫每次回答这个问题,都是这一个答案。就像当年一次下大雨,房子被雨冲垮,吴洪甫与毛主席的合影还有立功证书都被冲进了泥水里。老伴慌乱中把合影捡起来,立功证却被水冲走。从外面赶回来的吴洪甫得知后,就说了一句,“立功证没了就没了吧,命最重要。”

“我是一个当兵的,上战场打胜仗是我应该做的。打了胜仗,给我荣誉就够好了,不能拿荣誉当铁饭碗。不要名不要利,才是人民子弟兵。”吴洪甫说,“政府帮我出资盖房子,还帮我治好了老伴的腿,这些我都记在心里。”

吴洪甫的客厅收拾得干净,正对门的墙上是毛主席接见二营的翻新照片,原版被磨得有些看不清了,但仍旧被他妥善地和退伍证一起放在包里。上年纪后,吴洪甫不再每天打一套军体操,他平静地每天给老伴做饭,吃过饭后出门下下象棋。重外孙来家玩,他一把抱起来,笑眯眯地说,“一看就是当兵的好苗子。”

峥嵘岁月,被吴洪甫放在心底,“若再有一次选择,我还会当兵。”吴洪甫语气坚定,亦如当年退伍后将档案送到县武装部时,他告诉人家说,“如果还要有仗打,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我还回去!”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胡雅玲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王勇博

■编辑/皮雪雁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