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王珍
10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与7月预测值持平;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7%,较7月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
综合而言,如何看待全球经济表现?全球经济会否再现新一轮的衰退?为此,搜狐智库连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余永定认为,今年以来,美联储已五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300个基点。未来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升息和QT,美国股市和房市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会不会直接进入“黄铜时代”也未可知。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种族冲突、国家治理能力下降等问题或将进一步凸显。
今年以来,欧美多国通胀居高不下,欧洲央行和美联储都采取了激进加息举措。在9月的一份报告中,世界银行表示了对全球经济重现上世纪80年代境况的担忧——全球经济将普遍衰退。
具体来看美国经济增长,余永定指出,美国执行的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了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速的下降。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在第一、第二季度连续负增长,分别为-0.16%和-0.9%(后调整为-0.6%)。按传统定义,美国已经经历了一次技术性衰退。2023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应该说是自2008年以来最高的。2023年美国陷入滞胀的可能性也是相当高的。
自2008年年以来,美国一直在执行QE和零利息率政策。这种扩张行货币政策同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通货膨胀形势急剧恶化有何关系?货币供应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吗?余永定认为,通货膨胀的发生首先必须有供求缺口。如果没有供需缺口,发钱再多也不一定有用,即使直升飞机洒钱,如果捡起来就放到自己家抽屉里,也不会变成实际购买力,从而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当然,如果持有的货币真多到一定程度,不花白不花,需求也可能会因货币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如果有了缺口但没有货币,有需求没有购买力也形成不了通胀压力。但如果供求缺口很大,货币流通速度会增加,一些新的替代货币也可能会被创造出来(例如,打借条)。简而言之,供求缺口、充分的货币供应是通胀的充要条件。但在一定条件下,供求缺口可以创造货币,货币“超发”可以创造供求缺口。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通货膨胀起因既不能不考虑“一般经济原理”,也不能教条主义。
因此,余永定认为,第一,2008年美联储执行零利息率和QE政策的主要结果是商业银行在联储的(超额)准备金暴增、资产价格飙升。零利息率和QE政策对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维持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复苏功不可没。不能把导致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通胀形势持续恶化的原因直接归结为2008年以来美联储扩张性货币政策累积压力的释放。
第二,M1增速飙升(M1比M2同需求的变化有更直接的联系)240%发生在2020年3月美联储资产翻番之后,同2008 年以来美联储的QE和零利息率政策并无直接关系。
第三,2008 年以来,美国消费支出增速大致保持在2%,只是在2021年美国消费支出才开始快速增长。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屋投资变动情况也类似。2008年美联储的零利息率和QE的消极后果大概还要等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真正显现。换句话说,美国的QE确实可能会对美元汇率和通胀具有很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要在经过更长一段时间,在美联储把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由8万多亿美元缩小到正常水平的过程中才会显现。
【更多精彩,关注搜狐商学院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