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再度超预期!
数据显示,美国9月CPI同比上涨8.2%,预估为8.1%,前值为8.3%;美国9月CPI环比上涨0.4%,预估为0.2%,前值为0.1%。美国9月末季调核心CPI同比上涨6.6%,预期6.50%,前值6.30%。
消息一出,美股期货直线跳水,纳指期货跌幅扩大至3%,美元指数直线拉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23,跌幅0.9%。
明天A股要熊?刚好两天就不行了?
不一定,我看没有那么可怕!
第一,这个消息说起来有点超预期,但实际上也在意料之中。
因为昨天公布的PPI数据本身就已经超预期:美国9月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4%,预期0.20%,前值-0.10%;9月PPI同比增长8.5%,预期8.40%,前值8.70%。
而且,近期的下跌,包括俄乌冲突的加剧、OPEC+超预期减产等等,都在强化9月CPI超预期这一情况。
所以,市场很多人已经预期到今天公布的CPI数据会超过预期上涨,但人们更多期待的是美国CPI数据超预期下降后的大反弹。
只不过结果有些令人失望,没有超预期下行而已。
第二,距离下一次加息还有空窗期。
美联储的下一次加息是在11月份,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目前市场对此的预期是75个基点,已经是美联储能接受的最大幅度的加息了,市场关注的焦点是12月份是否会加息75个基点。
而在此之前,还有一段时间的空窗期,经济数据会逐步趋弱,通胀基数也会越来越高,弱经济对加息形成的掣肘压力会越来越大,同时通胀还会继续下行,以减轻市场的压力。
比如,与通胀一起公布的还有美国的救济金数据显示: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22.8万人,预估为22.5万人,前值为21.9万人。这是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连续两周超预期,说明加息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深化。
而在此之前,全球资本市场已经下跌了近两个月了,抛压已经大幅减小,情绪已经得到释放,实际上不管有没有超预期,大盘都可能会迎来一轮反弹,只是力度有所差异而已。
不过,从长期来看,未来市场仍不是很乐观,未来的反弹仍只是阶段性估值反弹。
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美国还在加码搞对抗,俄乌冲突还在继续,经济数据的雷已经埋下来了,就等着未来起雷了。
据彭博社星期四(10月13日)报道,阿斯麦控股美国管理团队在发给美国员工的内部电邮中称:“阿斯麦美国员工必须避免直接或间接向中国的任何客户提供服务、运输或提供支持,直至另行通知。阿斯麦将同时积极评估哪些特定工厂受到(美国政府)规定的影响。”
这种行为也只是目前结构性对抗的一个缩影,势必会进一步增加全球供应链的成本,进而提高通胀的压力,因为全球化下的供应链秩序被打乱,需要的人买不到,供给的人卖不出去。
这是一场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的斗争,这种对通胀的影响也将是长期的。当前,通胀还没有反映在失业率上,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当前的失业率都处在历史低位。欧美民众目前只感受到了通胀带来的购买力下降,还没有感受到失业的恐慌。
在此之前,政治家们很难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这种对抗将会持续下去,这种通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持续下去。
所以,珍惜10月-11月的投资窗口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