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涌现出了董仲舒、孔颖达、高适、孙犁等知名人物。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处。
1、开福寺舍利塔:位于景县旧城内西北角,是一座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建筑风格的石塔。该塔是大型砖塔,呈八面棱锥形,共13层,总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塔顶装有铜铸葫芦,高2.05米,葫芦下有铁刹网罩托,高3.3米。刹网与洞户被天风鼓荡,作水涛声,顾有古塔风涛之说。
2、宝云塔:位于衡水市区西南的旧城村东,该塔为砖木结构,高36.6米,底座周长28.8米。第一层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龛,龛里原有一尊石雕莲花坐佛。另在塔顶有一葫芦形塔刹。与景县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为鸳鸯斗拱,或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层八面棱锥体,雄浑古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能。
3、庆林寺塔:位于故城县县城郑口西南的饶阳店村东。庆林寺塔系用青砖砌成,坐南朝北,平面为八角形,下为塔座,塔身高六层, 为楼阁式砖塔,总高35.67米,建筑面积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每层之间砌有双层塔檐。塔顶有一铜葫芦塔刹。
4、衡水安济桥:位于衡水市桃城区胜利东路,东西横跨滏阳河上。于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公元1766年)建成。安济桥已经有240多年的历史,因河床西滚,桥东一孔已被土屯死,两边的大石狮子已被土掩埋大半。衡水安济桥久经风雨浸蚀,行人磨损,望柱上的石狮及石栏板上的图案,有的已模糊不清。
5、深州盈亿义仓:位于深州市博陵路107号,是一清代建筑群体。南北长56.13米,东西长58.82米。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办公区,由北向南依次坐落着门庭、东西厢房、宴休堂四座建筑,围合成一个小四合院。由四合院的中轴线向南延伸,有一座供奉和粮仓休戚相关的神的建筑——仓神祠。东西两院以门庭与西厢房间的过道相通。西院为仓储区,原有东、西、南、北四仓共36间,但7间东仓于1942年被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炸毁现仅存南仓、北仓、西仓、听事房。
6、封氏墓群:是北魏至隋代门阀士族封氏家族墓地,又名封家坟,俗称“十八乱冢”,位于衡水市景县前村乡后屯村北一带。现墓群保存有封土的尚有15座,最大者高约7米,墓群占地面积2000余亩。曾出土铜器、青瓷器、彩绘陶俑、墓志等文物 300多件。
7、逯家庄壁画墓:位于安平县,是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的一座大型竖穴多室砖墓,逯家庄壁画墓向人们展示了过往时代的真实历史面貌。这座墓中的壁画,如巨幅出行图和建筑鸟瞰图,为过去汉墓中所未见。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墓室内发现了睢熹平五年题记,提供了此墓的确切年代。
8、北齐高氏墓群:位于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现存有封土墓10座。已发掘三座,分别判定为北魏定州抚军长史高雅夫妇子女合葬墓、北齐雍州刺史高长命墓和北周阳安县令高谭夫妇合葬墓。三墓分别为三室、二室和单室墓。出土许多陶俑、青瓷器和少量铜器、石案、墓志等。
9、冀州古城遗址:位于冀州市冀州镇北关村一带,西至前赵村,北至后赵村,是汉代冀州古城西北面的一段土城墙,从东北向西南延伸,总长4500米,分布面积225万平方米,最高处8米,底和顶最宽处分别为30米和10米。沿汉城址西、北面的沟渠为原城的护城河。据考证,古城建于西汉高帝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