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退,“50后海归”挺身创业今敲钟,专注原创药市值80亿港元

2022年10月03日14:06:18 热门 1854

外企撤退,“50后海归”挺身创业今敲钟,专注原创药市值80亿港元 - 天天要闻


一个国家,要想摆脱“任人摆布”的命运,必须在“卡脖子”的技术上自力更生,这有赖于一批有国家使命感的科学家和科研型企业努力奋斗。


5年前,“50后”徐耀昌、“60后”喻红平和“70后”陈椎,老中青三代“海归”因为做中国原创新药的共同梦想,创立了和誉医药,在外资药企早期研发中心纷纷撤离中国,大幅裁员药物研发科学家的浪潮中,默默招兵买马


5年后,三位创业者带领一群青年科学家不懈奋斗,不仅在“卡脖子”的肿瘤原创小分子新药领域为中国赢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更为和誉医药迎来了IPO敲钟。


外企撤退,“50后海归”挺身创业今敲钟,专注原创药市值80亿港元 - 天天要闻

和誉医药敲锣现场


医药魔方Invest获悉,10月15日,中国自主研发型创新药领先企业—和誉医药正式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和誉医药此次发行价为12.46港元/股,募资金额约17.54亿港元(行使超额配股权前)。截至发稿,总市值近80亿港元


外企撤退,“50后海归”挺身创业今敲钟,专注原创药市值80亿港元 - 天天要闻


在上市前,和誉医药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吸引了礼来亚洲基金、中金资本、启明创投、正心谷资本、淡马锡等明星资本加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和誉医药IPO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十分豪华,包括LAV, UBS , BlackRock, Warburg Pincus,Temasek, OrbiMed, Vivo, Hudson Bay, Lake Bleu Prime, Janchor Partners, AIHC等众多医疗健康知名基金,认购占比达56%


但真正令医药魔方Invest关注的是,和誉医药在科学上始终如一的坚持和专注,以及强烈的国家使命感。这背后是一位漂泊海外多年、曾受冷遇的“50后”,归国两次“半创业”后坚定与两位伙伴创业闯荡的故事。


“冷遇”后创新创业


外企撤退,“50后海归”挺身创业今敲钟,专注原创药市值80亿港元 - 天天要闻

和誉医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耀昌博士


出生于1956年,和誉医药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徐耀昌是一位经历丰富的“50后”医药人,上世纪80年代便公派赴美深造,获得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徐耀昌进入美国产业界学习工作,在外资大药企,他深刻感受到当时中国人受到的“冷遇”


彼时,鲜少有中国人乃至于亚洲人在跨国药企从事创新药研发工作,被提拔为高管更是天方夜谭,但徐耀昌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成长为第一位进入跨国大药企礼来新药研发管理层的华人,向大药企礼来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做创新的能力


“当时礼来全球有两三千人做早期研发,那一年发现达到里程碑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re-Clinical-Candidate)只有5个,而我管理的实验室只有3个人,却做出了2个。以至于当时的礼来CEO有一天专门来我的实验室拜访我,想知道我有什么魔法。”徐耀昌笑着说。


尽管在礼来崭露头角,但徐耀昌心心念念的始终是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2003年,徐耀昌以礼来高管的身份,来到上海张江考察,在看到悬殊的产业实力差距后,有了“西学东渐”将医药创新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想法。


在当时,徐耀昌先为上海张江引进了礼来的新药研发外包订单,之后他又受邀加入跨国大药企诺华,参与牵头筹建 了诺华中国研发中心。从设计建设到招兵买马,徐耀昌事事亲为,几乎是一次“半创业”,将上海张江一片荒地变成了诺华研发大楼


外企撤退,“50后海归”挺身创业今敲钟,专注原创药市值80亿港元 - 天天要闻

从一片荒地变为诺华研发大楼


但就在一切步入正轨后,徐耀昌选择开启第二次“半创业”,进入本土药企豪森药业执掌早期研发,成功帮助豪森研发了阿美替尼等多款重磅创新药品,让豪森药业由仿制药见长的大型药企蜕变为创新药企。


两次“半创业”成功后,徐耀昌并不满足,他一直都有做中国原创新药的梦想。于是在2016年那个Me-too、Fast-follower刚刚起步的年代,他和喻红平、陈椎两位共事多年的老友一拍即合,以研发First-in-class、Best-in-class的中国原研创新药为目标,在上海张江创立了和誉医药。


外企撤退,挺身而出


2015年的上海张江,一场外资医药研发机构的剧烈变革正在悄悄酝酿。原本在外资药企默默工作的研发科学家变得越发惶惶不安。此后几年,艾伯维、诺华、礼来、葛兰素史克等多家跨国药企陆续宣布裁撤中国早期研发中心,大量的中国早期研发科学家被裁员


在这场外企撤退的风波中,徐耀昌独具慧眼,看到了为和誉医药壮大科学人才队伍的机遇。


“当时好多家外资药企宣布关闭中国早期研发中心,这么多做原创新药的科学家一下子没事情干了,我觉得挺可惜。所以我们又借机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加入到团队中,和我们从外资药企和内资药企吸引来的优秀科学家一起奋斗,我有信心肯定能做成事。”徐耀昌说到。


不仅如此,和誉医药更接管了位于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原GSK中国研发中心大楼,在外企撤退的地基之上,重建起研发中心,为一群年轻的科学家找到了研发中国自主创新药的新奋斗目标。


直到今天,我们一共153位员工 ,一百多位都是研发科学家,80%有硕士学位,30%有博士学位。我可以自豪地说,和誉95%以上的精力都集中在研发项目上,这是因为我们的创始团队既懂新药研发,也懂管理,能将无谓的内耗降到最低,连我们的一些投资人都说,和誉是他们投资最省心的医药项目。“徐耀昌说到。


和誉医药在科学研发上的专注,从财务上也可见一斑。招股书显示,和誉医药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分别达到了1.34亿元、7.07亿元及1.24亿元,除了2019年因公司估值增加导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增加导致的5.71亿元其他开支,更多还是源于研发投入


招股书显示,和誉医药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研发开支分别达8150万元、1.33亿元及3811万元


5年守正,做优质原创


在人、财、物的集中投入下,和誉医药用5年时间建立起了14种候选药物的研发管线,其中12款为内部自主研发,2款外部引进的候选药物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从创立之初和誉医药便没有跟风流行的靶点和领域,而是以小分子肿瘤免疫和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为核心方向,另辟蹊径,找到更精准更前沿的领域寻找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外企撤退,“50后海归”挺身创业今敲钟,专注原创药市值80亿港元 - 天天要闻

和誉医药的研发管线 图源:招股书截图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我们必须要非常专注,不能像大公司一样面面俱到,也不能去跟风突然流行的领域。5年创业过程中,我们也曾经感受到要做Me-too、Fast-follower的压力,但都扛下来了,5年前我们创业时的目标至今都没有改变,一直在落实。“徐耀昌说到。


招股书显示,和誉医药目前已经有5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启用阶段,其中自主研发推进速度最快的FGFR4抑制剂ABSK011已经进入临床Ⅰb/Ⅱ期,由阿斯利康外部引进的泛FGFR抑制剂也已经进入临床Ⅰb/Ⅱ期


除了追求研发速度及效率外,在药物科学发现的质量方面,和誉医药更是格外专注、精益求精。


原创新药在研发过程中,必须不断解决问题,不能自我欺骗,不顾一切赶进度,否则推到‘烧钱’的临床阶段最终失败,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徐耀昌说,“我们在研发之初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各种问题,比如我们做一个口服的PD-L1的小分子创新药 项目,合成了超过1000个化合物才找到1个高质量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有的化合物合成就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这些耗时耗力的科学问题,我们从不偷工减料。”


创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从临床前到临床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研发投入越来越大,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也越大,在临床前的科学研究阶段将问题解决更好,能为后面的临床节省时间、金钱,提高价值。


徐耀昌表示,在研发上精耕细作不仅使得和誉医药管线内药物进入临床后,遇到的问题更少,推进速度更快,也能在欧美更成熟的医药市场玩家处更容易赢得关注,这会为和誉医药未来的对外合作提供了便利


IPO后,和誉医药将更加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源和地位,更加快速、高效成长发展。这家集结科学家共同创业的公司,最终能交出怎样的创新答卷?值得拭目以待。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