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2022年10月03日01:29:30 热门 1414

来源:商业与地产、La Vie、U-mkt官网

这两年似乎菜市场特别火,先是荷兰鹿特丹的Markthal缤纷菜市场,像是一个时尚艺术展廊,后是据说可以“买到全世界”、高频撞明星的北京三源里菜市场……朋友圈分别被刷了好几遍……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这些都是将菜市场升级到一个时尚和感官体验的层级,而我们试想一下:菜市场凭什么会是城市中最聚集人气的场所?只是因为价格便宜、日常所需、选择多样吗?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市场,

不仅仅是食材集散地,

也是生活知识的信息站、

居民友谊生根发芽的沃土。

走一趟菜摊,

便懂了节气食材的挑选指南,

肉贩们信手捻来的禽肉解剖术,

就像Live直播的生态频道;

日日上市场的人客们,

多问一句便建立起交情;

久而久之,

各种家常的交流就累积成生活的学习。

每一个菜市场,

因着大家的协作,

也就成为了地方智库的所在。”

伴随城市功能的提升,在菜市场的迭代升级路上,有一种策略是强化了其作为城市活力和交流平台的功能,淡化其食品聚集地的传统功能。

这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台北新富市场。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与前两个提到的真正的菜市场不同,这个80岁高龄的项目如今已经以新面貌示人,在完成修复工程后,摇身一变汇集展场、教室、工作室、咖啡馆的多元复合式空间“新富町文化市场 U-mkt”,成为台湾新文青们的新晋打卡潮地。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然而,无论是新旧哪种形态,新富市场的核心精神并没有改变,那便是成为“自然与城市环境交流连结的核心所在,并为居民们维系着在地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发展。

这样的想法,或许也是每一处城市更新、区域改造、老宅翻新所应该秉持的理念。

不只是一起工作

重点是一起生活

对于菜市场在地方文化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新富町文化市场 U-mkt”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殷切的期望。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为此,围绕着建筑中央天井的马蹄形(U形)空间,这里设有明亮活泼的共同工作室、展演空间、教学厨房、讲堂教室以及留有古老门框的明日咖啡馆餐饮空间,希望以人物、市场、土地为蓝本,用料理、文化与在地手艺的传递为媒,成为台北万华地区的共享知识平台。

跨界工作室

为了基于传统文化更好地创造老市场的再生,U-mkt开辟出不同跨界创意可以相交流、彼此链接的进驻平台。“小间工作室”的模式,适合作为办公、展售或工作室使用,以每年一期提供进驻。“共同工作室”则为工作安排灵活的人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工作空间,不同的思想都可以在这里碰撞。而为了保护古迹建筑,空间装修均使用易拆卸的轻材质装潢,能够和老建筑共同生活。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饮食文化共学

借由深挖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来重塑区域生活,可谓是U-mkt最与众不同的特色。为此,这里设置了“餐桌学堂”及“巷仔内教室”两个学习空间,透过主题性、系列性的学程编排,将菜市场里里外外的学问经验带进来,重塑人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的关系。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例如这里开设的几门主题课程。良食学:重新解析好食物与好生活的关系。手路学:邀请美食和技艺类的匠人,传递技术并分享故事,为创意转型与文化培育提供灵感。风土学:研究区域的风土人文变迁,思考区域未来的发展道路。城市学:通过都市学、建筑学的角度,探查区域再生与活化的可能性。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此外,面向区域的小孩子,U-mkt“小小市场人培力计划”以阶段性的课程、工作坊、营队等方式,让市场成为陪伴孩子思考、成长的重要生活环境,也为探寻菜市场及地方共生价值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互动常设展

从摄影、录像装置与新媒体互动作品展示,到户外彩绘地景与空间再生、在地青创圆桌座谈,再到蔬果创作工作坊、餐点制作亲子活动、人气私厨料理课堂、开幕音乐会……丰富多样、互动性强的各种常设展活动,不仅吸引着有着老市场记忆的人来怀旧,更是引得大批年轻人关注起在地饮食文化与区域再生的问题,并借由此体验起新的生活可能性。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明日咖啡MOTCafé

利用U形空间的一侧,台湾咖啡连锁店明日咖啡MOT Café便落脚此处,将区域文化特点融入到空间设计中。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例如从挑高天花板垂降而下的手编蒸笼灯、配合U形空间的U型桌、一扇寒暄的老摇窗、一道印着历史痕迹的火烧墙……配合有着在地特色文化的餐点,老地方的新生,都在这里缓缓述说。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老市场里的新空间,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场所

被誉为“台北最美菜市场”的新富市场,位于台北曾经最繁华的地方——艋舺(万华地区龙山寺捷运站附近)。市场于1935年落成,是当时第一座、也是现存日治时期公有市场中,同时表现新式卫生政策(例如对屋顶有开通风口的要求等)与现代建筑式样的仅存案例。

新富市场在1950年代一度是万华居民生活的重心,然而随着环南市场及其外围市场的兴盛而流失客源,加上传统市场整体式微,最终没落。直至2006年,新富市场建筑被市政府定为古迹,并于2013年完成古迹修复工程。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随后,台湾知名的建筑业公司忠泰建设取得了新富市场九年经营权,作为旗下非营利组织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都市果核计划》的一部分,以“饮食教育”、“文化推广”与“区域再生”为核心,开展了文化资产活化与运作。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在空间使用规划上,新富文化市场引进都市、建筑、艺术、设计、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要素,设置了餐桌学堂、巷仔内教室、展演空间、市场史脉络常设展、创意协作空间、文创办公室、复合式餐饮空间等,让市场建筑转换为饮食教育的场所、在地社会议题讨论的基地以及成为连结在地与外部社群的沟通平台。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新旧用户、不同时代的使用模式共存其中,使老市场里的新空间成为一扇门,既响应在地社会,又连接着外来者,二者共同生活、密切交流,然后在对彼此的理解上,创造一个兼具传统与新潮,独特又亲切的公共场所。

新与旧的隔空对话,

具有古早味的开放流动空间

古迹“新富市场”最具特点的是其马蹄形的建筑本体,外墙有大量开窗,中间设有天井,既保证了采光,也满足了通风需要。内部则以木造日式风格为主,众多木制摊台置于其中。

在建筑改造的过程中,这样的特点得到了保留与发挥。建筑师在空间中植入两道半透明厚墙,用其线条凸显了原本马蹄形的空间轮廓,保留了原有高窗可调节上下夹层空气流通的功能。同时,厚墙本身同时也具有管线收纳、照明及展示的功能,并借此创造了展览活动、办公使用与参观空间的明确区隔。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利用轻木构造,建筑师搭建出来了结构完整且本身重量极轻的新墙壁,不需要碰触到原有古迹的结构体即可成立,使得到访者能够在最少干扰的情况底下,仔细品味原有古迹的构造,又能享有开放、通透与动线流畅的空间感受。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此外,在本馆南侧的空地,则是以清水混凝土建筑的形式,新增一栋半月形新楼,既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也作为一部分办公空间,意图打造成为台北西区的新文化据点。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最为特别的一点是,原新富市场内的制冰室经过八十载至今仍持续营业,伴随着轰隆隆的马达声,每天为邻近市场摊商供应保鲜用的冰块,也成为新富町文化菜市场中唯一留下的摊商。

80岁菜市场的复活记:凭什么又成为文青打卡圣地? - 天天要闻

商业与地产ID:Commercialproperty

关注零售、商业与商业地产的新思维和新趋势,20万业内精英人群订阅,已成为商业地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个人自媒体平台。

主编简介:【王传宏】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MRICS)、12年商业地产策划招商和运营管理经验。欢迎交流与合作,个人微信 malltowinunited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