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到”,一生到!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土门墩街道退役军人冲锋抗“疫”战场,虽然脱下了军装,并没有忘记军人的使命。他们用最有力的行动书写“若有战,召必回”。
我将无我,不负使命
土门墩街道纪工委书记郑君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一直扎根于包抓河湾堡社区的抗疫一线战斗中,既当“指挥员”,又当“作战员”。面对疫情,他严阵以待,而当河湾堡社区党委书记所在小区变成封控小区无法外出时,郑君勇于担当、共克时艰,走街串巷、入户走访,监督执纪,与众多一线工作者并肩战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用忙碌的身影、扎实的工作践行使命和担当,用坚实的脚步、默默的坚守照亮了胸前的党徽。正如他朋友圈的一段话:“从未早归过,只为对得起肩头那份责任,打好这场防疫战,愿春回人间,生机再现”。
抗“疫”一线“摆渡人”
街道防疫物资保障组默默承担着后勤保障的重要职责,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坚实后盾。黄渝新就是物资保障组的其中一员,在一线工作的二十几个日夜里,物资的装车、搬运、分装成了他的规定动作,他如同“陀螺”,旋转在物资领取仓库、街道、社区各防疫点,大家总是笑称他是“黄团长”。曾经好几次防疫物资都是凌晨2、3点才送到,白天运送物资的他,夜晚又赶回来装卸物资,整整两昼夜没有合眼的“黄团长”见到大家还是会笑着说,“没事,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搬运物资没什么,就怕送慢了、漏掉哪个物资点。”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他用朴素的语言、坚强的行为,守护着万家灯火,守护着这座城市。
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
“穿上军装,我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脱下军装我的职责就是服务群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应该时刻保持军人的本色,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杨文科是街道的武装专干,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性格刚硬的他在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时,主动请缨下沉网格,他身穿橄榄绿,协助一线医务人员做好疫情防控信息登记、验码测温、人员排查、政策宣传、秩序维护等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成为了群众身边最靓丽的风景线。
儿子眼中的“超级”父亲
刘小华有着多重身份,他不仅是“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党员先锋岗的成员,也是一双儿女的父亲。疫情突袭,刘小华主动请缨、逆行而上,加入社区防疫志愿服务队,参与联防联控工作。正当一切按部就班时,他爱人所在的单位封控管理,无法回家,不得以他将年幼的女儿送至孩子姥姥家,留下年仅7岁的儿子独自在家,日常也只能通过手机关注孩子的动态。当他所在的小区被列为封控小区时,儿子却对他说,“这几天爸爸总是在我还未睡醒就出门、睡着才回来,虽然现在你不能陪着我,但我知道你去上班,有很重要的事,要帮老奶奶送菜、要维护秩序、要保卫家园.....你是我的超级、超级爸爸。”
郑君、黄渝新、杨文科、刘小华,他们彰显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英雄本色,他们是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缩影。此次疫情,无数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民兵冲锋在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展现“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了抗疫的胜利,全力以赴、逆流而上,活跃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通讯员: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