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是继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后最大的一次地震,截至6日11时56分,已经造成65人遇难。
在悲痛之余,我们也在时刻关注着抗震救灾一线的消息,其中有一则新闻格外引人注目:6日早上,据相关媒体报道:震中海螺沟2个酒店的楼体全塌了。
2个酒店的楼体全塌了
震中海螺沟位于泸定县的磨西镇,这里有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建有酒店,以供外来游客住宿,然而这次地震使得大西映画度假酒店和长征酒店2个酒店全部塌了。
地震来临的时候,大西映画度假酒店的老板徐先生在酒店的6楼,当他感受到晃动时,就准备往下跑,但是不一会儿,整栋酒店就开始倾斜,然后从2楼直接垮塌。
当时酒店里加上徐先生一共是4人,4人均被埋,成功救出3名,还有1名被救出来的人员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虽然徐先生已经平安无事,但是当他回忆起地震发生的经过时还是觉得很后怕:“从未见过这么凶的地震。”
对此我们也产生了一个疑问:房子既然是位于地震带上,那么为什么地震带上的房子这么不抗震呢?虽然说这次地震不小,而且海螺沟又位于震中区,但是6层楼高的酒店按道理说应该是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的,完全倒塌确实是出乎意料也很难让人接受。
“弱不禁震”的房屋
其实,我国的地震带远不止四川这一块,因为地震而倒塌的房子也远不止四川的这两所酒店。
我国由于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灾害十分严重,自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高达55万,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以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于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分别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在这些地震带上,每发生一次不小的地震,都会有不少的房子倒塌,而我们都知道地震实际上是震不死人的,遇难者绝大多数都是因房屋倒塌而致死的。
2008年汶川地震,砖木建筑是导致灾害损失严重的直接原因;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玉树地区大部分的房屋多使用预制水泥板、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差;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当地房屋抗震能力差成为震级虽小灾害却大的主要原因
……
为什么地震带上的房屋“弱不禁震”?
从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害中我们就能看出提高房屋抗震设防的标准有多么的重要,然而类似的悲剧经常还在上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国家对房屋的抗震设计标准没有要求吗?
其实,国家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台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其抗震设防的目标总结起来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最低的目标是:“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由此判断,当地震的烈度超过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时,建筑受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震而不倒”才是正常的,直接完全倒塌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不过虽然国家有标准有规范,但是理论和实际终究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具体的实践要想完全符合标准规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中国还如此的大,那么地震带上的房屋依旧“弱不禁震”,可能的原因大概有下面几点。
首先,贫穷和灾难往往是伴生关系。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发生地震灾害时受到的损失往往就越大。我国主要的23条地震带上,其中有很多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而贫困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能力相当的低下。
在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地震之前的11年,也就是2003年,这里就发生过一次地震,震级5.1级,尽管震级不高,还是导致了好几人遇难,十几人重伤。在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县里就出台过补助抗震房的指导意见,将对达到抗震效果的村民新建房屋给予一万元的补助。
但是这个计划根本就没有推广开来,符合要求的抗震房要花十几万元,这一万元的补贴根本就不够,而且鲁甸县的很多农民人均年收入都不足一万元,他们不会花这么多钱去建这个房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很多农民的心里更是有这个想法:地震一过就没事了,平时很难意识到抗震房会在关键时刻起到救命的作用。
就这样,到了11年后,鲁甸很多人依然死在了倒塌房屋的废墟下,令人痛心。云南地震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在云南,尤其是偏远的州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民的自建房基本上是不抗震的。”不止在云南,在我国偏远落后的地方,农民的自建房很少是有符合抗震标准的,这些房子游离于国家的建筑质量体系之外,基本上不受监管。
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是如此,贫穷的地方一旦遭遇灾难,打击将会非常的大:同样地震多发的日本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普及民居抗震设防建设,2005年日本福冈发生7.0级地震,只有一人在地震中死亡;而2003年伊朗巴姆发生6.8级地震,却造成了3万多人丧生,十分骇人。
其次,监管的失位。就目前来说,我国还没有针对抗震设计的专项验收方案,一般的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进行,政府只会在后面才参与进来,也就是说政府职能部门看到的是“隐蔽后的成品”,主要的施工质量还是在项目上进行控制。
那么按照程序,监理就是执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监管机制的失位,就意味着抗震设计的规范在施工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会导致很多“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像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两所完全倒塌的酒店,很有可能就是不符合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写在最后
不管怎么说,我国如何对房屋特别是地震带上的房屋做好抗震标准的监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更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我们也希望类似的悲剧能够越来越少,在地震中被夺去生命的人越来越少。
作者: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