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3点40分许,肥西县上派镇铭传中学体育馆内,汪丽娟坐在观众椅上。她怀里刚满周岁的宝宝,才刚刚进入梦乡。 ”平时在家里,宝宝中午12点就睡了,今天估计还没适应好。“当天早上八点多,汪丽娟和妹妹汪丽琴、弟媳戴晓芳,一同乘坐当地政府部门调集的公交车,撤离出三河古镇,落脚这个安置点。
连续的降雨,让流经三河古镇的杭埠河、丰乐河水位猛涨。
7月19日上午,肥西县三河镇政府发布消息:截至目前,丰乐河水已达到历史最高水位14.88米,考虑到古镇居民的生命安全,该镇决定安排居民撤离。
水涨了!每天都有居民上坝看水位
汪丽娟姐妹俩连同弟媳,都住在三河镇杨婆社区的同一个小区。这是一个距丰乐河直线距离也就500多米的小米。“每天都有人去大坝上看水位。18日晚上12点,小区还有人去了堤坝。”汪丽娟说,她带着孩子去不了河边,只能从朋友圈里关注这条大河的水情。
“7月18日晚,我们就听到了要动员转移的消息了。”所以夜里,汪丽娟没并没有睡熟。凌晨3点左右,小区物业的人就在楼下喊一层二层的居民要转移了。
“到这时候我还不怎么担心。” 汪丽娟没有想过转移家里的财物,“我一个女的,搬不动东西。”更何况,此前,她和一位三楼的老人攀谈过,“老人家经过1991年洪水,用手比划描述那年水深没过了二楼的窗户。那我就更不要搬东西了。”
直到清晨约6点,汪丽娟稍微感觉到慌了。“那时候又来了一波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通知,一至五层居民都要走。”
这让汪丽娟感受到了形势的紧张。她赶紧收拾了宝宝的衣服及用品,匆匆和妹妹、弟媳乘车转移。
洪水来了!14.88米突破历史极值
汪丽娟所在小区边的丰乐河,与杭埠河杭、小南河共同孕育了三河这座千年古镇。而丰乐河、杭埠河的水位也影响着这里数万居民的安全。
连日来,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这条河水暴涨。“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涨了2米多。”提起这次三河古镇紧急大撤离,已经在丰乐河大坝上值守数天的肥西县三河镇二龙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倪丰非常感慨,“比2016年的洪水来得快,水势也迅猛得多。”
截至19日早晨,丰乐河水位已达到14.88米,超过1991年和2016年的最高水位,达到历史极值。
虽然丰乐河大坝此前得到修缮,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难免出现险情。抢险队员一边排水,一边用沙袋加固堤坝。
危险了!就在丰乐河谭小圩段大坝
7月18日下午,丰乐河神灵沟谭小圩段出现一处险情。在堤坝上巡查的抢险队员迅速上报险情,并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安排城管队员、民兵预备役、党员群众开展护圩除险加固。截至当晚7时左右,200多人的队伍用沙袋将堤坝加固完毕,险情基本解除。
19日凌晨,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紧急出动60余名官兵,前往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担负肖小河上游驻堤任务,加固堤坝,防止丰乐河水倒灌。随后转场至丰乐河桃花岛大坝参与堤坝加固作业。
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大学的学员也抵达现场参与抢险作业。中午12时,肥西重点工程中心召集了第二批在建项目建筑工人(计600余人),奔赴三河桃花岛和派河口莲花圩抗洪抢险一线。
肥西重点工程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第一批抢险队伍已经将桃花岛大坝连通道路的堤坝加固完毕。“这些抢险人员将实行两班倒,昼夜轮番上阵,确保现场不少于600人作业,直至险情消除。”
截至记者发稿,各路抢险队员们正用沙袋为大坝增高加固,预计平均加高一米左右。
撤离了!人数增加至三万人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汛情,为了保证群众生命安全,肥西县三河镇从18日开始,便着手安排古镇内的居民转移。从19日凌晨3点开始,三河镇安排了98辆大巴供居民乘坐,有序撤离。
转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让有私家车的居民自驾转移,投靠亲朋好友;二是统一安排大巴车、公交车,将群众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从19日凌晨3点左右,三河镇政府、辖区各街道的工作人员开始挨家挨户敲门,动员居民转移。截至中午12点左右,记者看到三河镇街道上很多店铺已关闭,不少居民正提着行李,有序排队乘车转移。
据不完全统计,仅19日一上午,就有2000多居民通过大巴、公交转移。
随后,汛情逐渐严重,三河镇再次升级了转移通知,要求所有居民全部转移,大约有3万多人。
经过初步估算,3万多人中大约一半多的人员会投靠亲友,其余几千人将由政府进行临时安置。肥西县民政部门还联系了养老院等机构,以保证转移的群众有落脚处。
车来了!22台公交连轴转
和汪丽娟一样,三河古镇里的很多居民都是乘坐政府安排的车辆转移出镇。
19日下午1点,三河镇振宁路和合铜路交口,四五辆公交车一字排开。附近镇政府的大喇叭里,滚动播放着肥西县关于转移古镇群众的通知。
凌晨2点多起床、3点多搭乘集结的公交车辆奔赴三河古镇,负责现场调度的肥西公交有限公司营运管理部部长丁艳,一直忙到19日下午2点还没顾得上休息。
其实在汛期前,肥西县公交公司就已经有了一套针对汛期的应急预案。丁艳说,7月18日深夜,他们公交公司根据政府部门要求,启动预案。“我们紧急调集了10台公交车,从上派镇奔赴三河古镇。”
上派距离三河约24公里,公交车行驶需要50分钟。路上丁艳看到,有一辆从三河驶来的公交车上坐满了转移群众。“我们上派到三河有一条699公交路线,有12台车驻地三河。”不过从当天上午开始,这条连通古镇和县城的公交路线全线停运。
丁艳说,在他们赶来的路上,这12台公交车已经紧急行动起来。“3点10分左右,第一台公交车开始执行转运群众的任务。”
三河镇镇府位于古镇振宁路。所有有转运群众的公交车,就集结在这条以杨振宁命名的道路上。“一辆车坐满,下一辆车接上,周而复始。”截至19日下午1点半,已有第50车次转运了2000多名群众。
“很多司机从凌晨忙到现在,都跑了两三趟了。”丁艳说,目前有22台公交车负责转运群当地1万多群众的转运。”另外还有10台车在公司待命。
住下了!三个安置点“用一备二”
肥西县上派镇铭传中学是被转移出的居民的落脚点和中转站。
当天上午9点,汪丽娟三人抵达这里,并在这里吃了早饭和午饭。“早饭有各种早点,午饭的菜也挺多,烧得还挺好吃的。”妹妹汪丽琴在这次撤离中从容不迫。
这座新建中学的体育馆设备新、光线亮,很多居民或坐在观众椅,或席地而围,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更为活泼,短短半天的交流已经成了玩伴,在体育馆的篮球场地上嬉戏、欢笑。
现场,肥西县多部门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服务着被安置来的居民,负责接待转移群众,统计人数、发放物资等。
肥西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铭传高中安置点大约可以安置600人,截至下午4点30分记者离开时,已有2000多人次通过大巴车抵达此处。
除了这个安置点,该县还有严店中学和肥西师范两个备用安置点,其中肥西师范也曾是2016年三河大水期间的安置点。
吃饱了!伙食标准人均50元一天
肥西民政局已提前准备了相关物资,足够铭传高中安置点使用。随着安置群众的陆续抵达,工作人员将于这天晚上发放凉席、毛巾被等生活必需物资。工作人员说,安置点的伙食标准人均一天50元,餐饮由铭传高中食堂负责。
在疫情防控方面,肥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已经提前进入,主要是检查转移群众安康码、测量体温,每天两次全方位消毒。19日晚些时候,现场工作人员将发放一次性医用口罩,同时与志愿者配合,统计转移群众中有慢性病的人员,并告知群众,如果身体不适,请立即到安置点医疗室求助。
“我们觉得这里挺好的。”汪丽娟说,要不是有孩子,她们本来准备在这里待一晚。“害怕声音吵,孩子睡不着。”好在,朋友已经约好,晚些时候会来接她们。
除了姐妹三人外,还有其他被转移来的群众,也陆续联系到在上派或合肥的亲朋好友。“物资上,能给其他人省点就省点!”一位准备到孩子家歇息的老人这样说。
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