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2022年07月13日18:42:42 热门 1683

在我国的二十来个邻国中,巴基斯坦绝对是关系密切、交流频繁的一国。我国在对双方关系进行定位时,用了并不常见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档。

该国上一任总统在任期间,同样把对华关系放在优先级很高的位置,与中国的交流也十分密切。不过,这位总统用一种不太光彩的姿态下台之后,却并没有前往中国,而是选择了流亡伦敦。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穆沙拉夫:亲历印巴分治

要梳理佩尔韦兹·穆沙拉夫跌宕起伏的一生,英国始终是个绕不开的重要角色。

穆沙拉夫出生于1943年,成长在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穆哈吉尔家庭。当时二战已近尾声,全球民族独立运动逐渐风起云涌,英属印度也以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为领袖,谋求从英国控制下脱离自立。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少年穆沙拉夫也成了这个风云时代的亲历者之一,然而最终,蒙巴顿方案得到执行,那块土地按照一个从来没去过亚洲的英国律师闭门造车划出来的“雷德克里夫线”分成了两个国家。曾经同属国大党的甘地成了印度圣雄,而阿里·真纳却成了巴基斯坦的国父。

因为民族原因,穆沙拉夫全家归于巴基斯坦,他的父亲还担任了巴基斯坦驻土耳其的外交官。于是,他从六岁开始便跟随父母前往土耳其生活,由此获得了优渥的受教育和成长环境。

巴印虽然划分了国界,但因为克什米尔东巴基斯坦等火药桶的存在,两国争端不断。穆沙拉夫归国之后没几年,就选择考进了巴基斯坦卡库尔军事学院,立志要走军人的道路。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1964年,穆沙拉夫从军校毕业,随即加入巴基斯坦军队。他先是当了炮兵军官,后来又在特种作战营、装甲师、步兵师和野战军里担任过不同的职务,可以说是从军队中一步一步成长上来的人。

就在穆沙拉夫毕业的第二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对于穆沙拉夫自己而言值得纪念,刚刚从军校毕业的穆沙拉夫参了战,并且表现优秀、立功受奖。对于巴基斯坦整个国家的外交策略而言,这次战争更是意义重大。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自从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

从第二次印巴战争开始,中国开始真正意义上对印巴局面发挥影响力。面对印巴冲突,我国先是从外交上给予支持,随后在物资上也给予帮助。

当时我国自己的新制坦克存数也不多,但周总理仍然亲自下令,指示从现役部队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来支援巴基斯坦。这一举动令巴军和该国总统都既意外又感激。

当战事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中国不但向印度发出了“最后通牒”,甚至已经作好了通过中锡边界出兵的准备。印度担心落入两面受压的境地,便转向战略收缩,正在拉合尔一带承受印军压力的巴军得到了喘息,最终双方协议停火。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也是以这一场战争为分水岭,美国对待巴基斯坦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原本一直把“亚洲最好的朋友”挂在口头,但为了拉拢倒向苏联的印度,巴基斯坦收到的美援开始出现频繁的延误,甚至根本就拿不到手了。

这使得印巴双方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也导致了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全面吃瘪。当时的巴国内部弥漫着“被世界抛弃”的悲观气氛,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成了全世界的孤儿。

此时中国再一次出手,巴基斯坦从中国得到了支持和援助,尤其是歼6歼7战斗机成为空军战力,反过来压制了印度空军,对当时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一系列现状促使巴基斯坦上下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反思——在当初的局面下,选择亲附美国当然不是错,但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境接壤、又拥有痛击印军实力的大国,只停留在“关系不错”的程度、满足于在中美之间传话沟通的策略,显然是不足够的。

巴国的外交策略由此作出了相当大的调整,该国政治家认为:中国和美国比起来,最重要的优越性在于外交策略的一致性,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很可能换个总统上台、原本的好朋友就不再是好朋友了。

此后巴基斯坦上台的领袖一任接一任,但与中国加深联系、加强合作的大方向却一直没有改变过。巴国对立下大功的歼7有着深厚的感情,称之为“空中哨兵”,意思是守卫首都上空的卫士。在其国内法律体系中,甚至有一项名为“破坏中巴友谊罪”的罪名。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成为总统

在巴基斯坦对外策略发生转向调整的同时,穆沙拉夫个人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他从副军事秘书、作战局局长等职务一路做到了第1军军长;工作之余还先后前往巴基斯坦总参谋指挥学校和英国皇家国防大学进修;拿到了“卓越”、“新月”等勋章,军衔更是从少将、中将一路跃升到上将。

1999年,时任总理的纳瓦兹·谢里夫任命他为陆军参谋长兼参联会主席。此时,穆沙拉夫已成为巴基斯坦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纳瓦兹·谢里夫

虽然有着提携之谊,代表文官的谢里夫与代表军界的穆沙拉夫却没能做到步调一致。谢里夫希望军队与文官联合起来,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然而在穆沙拉夫看来,这却是谢里夫将触手伸向军队的步骤之一。双方矛盾逐渐激化。

这一年的十月,穆沙拉夫出访斯里兰卡,人在国外,就被总理谢里夫“缺席撤职”了。然而穆沙拉夫在军队经营多年,根基不可谓不深,他一边指令自己在国内的手下逮捕谢里夫,一边乘坐专机往国内赶。

当时局势可谓千钧一发,谢里夫下令机场不准让穆的专机降落,而当专机在首都上空盘旋时,已经只剩下最后七分钟的油料了。最终,听命于穆沙拉夫的部队抢在燃油耗尽之间控制了机场,这场较量最终的赢家是穆沙拉夫。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他解散了当时的政府,自任首席执行官,实际上已经大权在握。翌年五月,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裁定这一起军事接管活动是“必要的行动”,并对穆沙拉夫政府执政的合法性予以承认。第三年的六月,穆沙拉夫下令终止了拉菲克•塔拉尔的总统职务,随后宣誓就任总统。

在巴基斯坦的历史上,穆沙拉夫是第四位军人总统。此后,他曾经获得为期五年的连任,然而宪法中规定“总统与军队统帅不可合二为一”,这也是他遭到反对时最常见的理由。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穆沙拉夫的总统任期

虽然出身军伍、一贯以来也主张对印强硬,但穆沙拉夫并不认为战争是最好的选择。由于与印度之间战火不断,巴基斯坦严重欠缺安定发展的环境和力量,国家和民众一直徘徊在穷困的边缘。

因此他上位之后,首先与印度缓和关系。而印度那边也有类似的烦恼,双方一拍即合,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和平发展中,两国的经济都有了不少增长。

当战争被放到优先级靠后的顺位上,攸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产业便得到了机会发展壮大。原本花在军费上的大笔开支,被穆沙拉夫转到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高新技术、修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一切都以国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对外,既然连老对头印度都能够讲和修好了,当然更要大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穆沙拉夫在任期间,大力修复和开拓了与数十个国家的政经联系,而重视对华关系的思想,也同样在穆沙拉夫身上传承了下来。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遍及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两国合建的瓜达尔港另外,如“枭龙”战斗机、“红箭”与“绿剑”导弹,也都证明了两国的互信与默契。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2006年,中国领导人出访巴基斯坦,巴国的欢迎人群中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乌龙——一部分人打出了“六星红旗”。往小了说,这可能是巴基斯坦印刷店对中国国旗不熟悉捅出的篓子;往大了说,弄错一国国旗很可能就升级成政治事件了。

但最后,这件事竟然就无风无浪地过去了,我国官方并没有说什么,民众也只是当作一件茶余饭后的轶事来谈论。几乎没人生气,也没有人想到要抗议之类的,这其实也反映了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在我国的普遍印象。

反倒是有西方评论家对此发出了酸溜溜的评论,认为这一事件的寓意是“想要把巴基斯坦变成中国国旗上的第六颗星”。

如果“六星红旗”只是偶然或者巧合,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期间,总统穆沙拉夫与总理吉拉尼一同出马亲自跑了圣火传递的第一棒,这事可不能说是巧合。汶川地震期间,穆沙拉夫下令把自己专机的座椅全部拆掉,为了能尽量多运一些物资,这也不是巧合。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地震期间,穆沙拉夫还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兄弟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就提供什么东西。”

由于地理位置与“基地”挨得太近,巴基斯坦受到恐怖分子威胁的风险相当高。为了保护中国赴巴建设人员的安全,政府还会专门派出军队,作为保卫人员驻守中国援建项目的驻地。

以上种种,其实都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注脚。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伦敦生活

2007年9月,巴基斯坦国内的反对党领导人和律师向最高法院提起了针对穆沙拉夫的诉讼,诉讼焦点便是“总统兼任陆军参谋长的做法违宪”。

虽然最高法院驳回了这一指控,穆沙拉夫也成功赢下了2008年的总统大选。但巴国内不满者众,穆沙拉夫不得不辞去了军队中的职务,接下来,局面变得越来越难以压制。

2008年8月,穆沙拉夫在向全体国民发表电视讲话,声称“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自己将辞去总统职务。随后,他选择了英国伦敦作为落脚之处,实际上主动选择了自我流放。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关于他辞职后的去向,当时众说纷纭:

有说他会去美国的,因为他儿子在波士顿;有说他会去沙特阿拉伯的,因为氛围相似,沙特方面甚至打算好了要把他安排在谢里夫流亡时住过的居所;还有说他哪都不会去的,因为他刚在伊斯兰堡郊外装修好了一栋小房子。

当然也有人注意到了,在这些传说中的可能性里,并不包括他在任时大力发展双方关系的中国。

要说他国高层选择中国作为落脚地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最著名的当然是曾经的《新闻联播》常客西哈努克亲王,此外还有曾任越南副主席、死后却葬在北京八宝山的黄文欢。就连泰国前总理英拉,在卸任之后也常常出现在中国,经营着她名下的公司。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西哈努克亲王

那么穆沙拉夫不选择中国作为长居地的原因,首先很可能是出于文化原因。

穆沙拉夫是穆哈吉尔人,这个名称本来就是对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印度穆斯林移民的总称。因此他去往沙特的可能性本来是不小的,但后来沙特方面不再接受他,他才从沙特转道去了英国。

其次,据媒体报导,住在伦敦埃奇韦尔路一栋看似低调的红砖小公寓内的穆沙拉夫,实际上过着一种相当“烧钱”的生活。

作为一个曾经身居高位的人,房子内部的装潢自然不能差;但更多的钱则被花在了安保上。他不但请了一小队退伍的巴基斯坦突击队来负责自己的人身安全,甚至连英国人也专门组建了一支包括警察、军方、情报机构和民间人士在内的小队来保护他。

如果穆沙拉夫选择来到中国落脚,那么他还能不能享受到这种“奢侈堪比首相”的特殊对待,也是个未知之数。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再次返回巴基斯坦

虽然穆沙拉夫看似淡出政坛,但关于他的种种风波依然没有停息。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曾经被他驱逐出境,如今时过境迁,他要求判处穆沙拉夫叛国罪。这一指控一旦定罪,穆沙拉夫将会被执行死刑。

穆沙拉夫自己也并不打算一直沉默下去。2010年,他公开在CNN的镜头前抨击巴国现政府治国无方,经济搞不上去、恐怖活动打不下来,对刚刚爆发的洪涝灾害也同样应对失当,导致民众的生命和财产都大受损失。

这一年的10月1日,穆沙拉夫在伦敦成立了新的政党“全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声称将为巴基斯坦“找回自信”,并作好准备参加 2013年总统大选。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然而国内的反弹也相当激烈:巴基斯坦反恐法院向他发出逮捕令,指控称前总理贝·布托被刺案与他有关。巴国内也有高层官员声称——只要穆沙拉夫敢回来,等待他的就是逮捕。

2013年,穆沙拉夫从英国返回巴基斯坦,结果刚落地就遭到逮捕。后来虽然成功争取到了保释出狱,但也不得不前往阿联酋迪拜养病。看来,“七分钟内的飞机迫降”这种好运气也不是次次都能有的。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结语

关于穆沙拉夫的辞职和流亡,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认为此事基本不会对中巴关系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从历史上来看,巴基斯坦的话事权曾经易主了好几次,但中巴关系该怎么发展还怎么发展。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我国一直都坚持不干涉巴国内政、尊重巴人选择的态度。对方对此也有信心,单单一个更换话事人的操作不至于影响到两国关系。而这两个国家的地缘条件、战略意义和历史渊源,都决定了中巴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不会轻易发生动摇。

促进中巴友好的总统,却宁愿去英国流放,也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官方参考文献:

《穆沙拉夫或将避难伦敦 中巴关系不受影响》,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2008-08-20

《沧桑九十年——大使回忆录》,杨公素著

《独家:巴基斯坦搞乌龙 六星红旗》,凤凰网,2006-11-24

《穆沙拉夫回国 伦敦五年暗流汹涌》,时代周报,2013-04-04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