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小课堂 | 好习惯养成指南请收下!

谈到习惯,大家都不会陌生。孩子看电视没完没了,痴迷玩手机和网络游戏,不爱写作业等等,都是习惯问题。

习惯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以规律和重复的方式做事情。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往简单里说,就是培养好习惯。

幼年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好习惯,就能慢慢展现出美妙的图画,而不是乱七八糟的笔画。

首先,先和大家聊聊习惯养成的规律:

1、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性

在习惯养成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训练。家长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切勿轻易责怪孩子。

2、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要从细节上提出明确要求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好习惯。

3、习惯的形成具有反复性

习惯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孩子需要反复训练、及时强化,让习惯巩固下来。

4、习惯的养成是由他律走向自律

孩子在形成习惯初期是被动接受和勉强接受的,要依靠外力的影响来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5、习惯的养成会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家长要言行一致,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创设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在这里,牧羊宝贝乐园小编与大家分享几点建议:

1、父母要言传身教

很多时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父母要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形成内在的动力。

生活中的言传身教,需要父母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要求孩子放假不沉迷手机,那么父母就要好好规划家庭活动、制定家庭读书计划,给孩子树立积极、自律的榜样。

2、制定规则,严格督促

小朋友意志力不强,在培养习惯的时候要让孩子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可以进行直观化显示和记录,并且在中间制定几个小目标。

通过加分、小红花、五角星等记录,来让孩子看到目标的接近,期间注重鼓励,让他相信坚持下来一定能养成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确定习惯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商量讨论,获得孩子的认同和支持,不能单方面地设定目标并强制孩子去完成。

3、自己的事自己做

很多家长怕把事情交给孩子做的话,孩子会搞砸,可是有多少人第一次做事就能做到完美无缺的呢?多给他们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像起床、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4、强化坚持习惯的动力

确定好习惯目标以后,父母还要给予孩子一些鼓励或奖励,强化孩子坚持习惯的动力。

比如说,我们要让孩子饭前洗手。那么,每当孩子主动在饭前洗手的时候,我们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用我们的表扬、鼓励、赞赏,去强化孩子洗手的行为,让孩子找到成就感。

5、家庭成员要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时候,家庭成员一定要合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是存在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的。

比如:爸爸妈妈正在努力培养孩子新的习惯,爷爷奶奶说太累了,今天就先玩一天吧,这样就会让孩子钻空子,孩子自然就不会坚持下去,好习惯的培养也就半途而废了,所以家庭内部一定要合力。

所以,在督促孩子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观点一致,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会自然地、自发地形成。需要遵循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并且在家长们的不断鼓励、指导、帮助和监督下才能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