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抗战经历
1930年左智超出生于江苏兴化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年家里靠种地糊口,他排行老二,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1942年,家里土地被汪伪政府抢走,父亲病倒,祖父母没钱治病相继去世,养家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身上。13岁的左智超带着妹妹,看着母亲在烈日下干活,主动扛起锄头帮忙。后来母亲让他挑白菜去城里卖,赚点钱买米,结果在城里被汪伪士兵盯上,差点被抓走当壮丁。最终左智超找机会逃回了家。
1943年,新四军来到兴化一带,宣传抗日救国,左智超毅然参军,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告别家乡,踏上革命路。那时候抗日战争快到尾声,他跟着部队打了几个硬仗,19岁就敢冲锋陷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回了趟江苏老家,可惜母亲已经去世,妹妹长大成人。因为任务紧急,他在老家没待两天,就接到命令,要随部队去金门作战。那次金门战役,近万人靠简陋木船渡海,上了岛就跟国民党军干上了,三天三夜打下来,部队损失惨重,大部分人牺牲,少数被俘,左智超就在被俘的那拨人里。
被俘后,左智超和其他战友被押到台湾。上了岸就开打,子弹打光了,他就拿小刀跟敌人拼命,靠捡敌人的武器才活下来。战败后,大家悄悄撕了党员证吞下去,左智超也照做。敌人审讯时逼他说出共产党的事,他咬定自己不是党员。几周审不出结果,他们这批人就被关押起来,后来被带到台湾定居。
在台湾,左智超被编进所谓的“国民党”军队,因是俘虏身份,常被叫去“思想测试”,他只能违心说谎,保命要紧。1966年退伍后,他在炼钢厂找了份工,40多岁才遇到妻子结婚。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他俩又生了一儿一女。表面看是个幸福家庭,可左智超压抑了30多年,常把气撒在家人身上。
回乡失言风波
1987年,两岸关系解冻,隔了38年的海峡终于能通人了。左智超跟几个老战友约好,2002年一起回江苏探亲。那次回乡之后,他心里一半的结解开了,但有些秘密还是没说出口。
探亲时,女儿陪着他录了段纪录片,聊起过去,他喝了点酒,醉了后不小心说漏嘴,暴露了自己是共产主义战士的身份。女儿听完愣了,问:“爸,您是共产党的兵?”左智超赶紧让她别声张,说这事传出去影响不好。
女儿没听他的,这段经历后来在纪录片里播出去。片子一出,观众反响热烈,媒体也找上门来报道。左智超直接在家门口贴了张“勿扰”的字条。他年纪大了,没能再回江苏,就嘱咐儿女,自己在台湾活了几十年,这里算半个家,但人得落叶归根,死后要把一半骨灰带回江苏老家。2011年,左智超去世,这段故事被纪录片留了下来。
其实像萧家福这样的老兵也有类似命运。萧家福随所谓的“国民党”军队退到台湾,海峡一隔就是几十年。他在台湾成家,生了三个孩子,可越老越想重庆老家。1988年政策放开,他通过书信跟家人联系上,但没钱回去,只能寄张全家福过去。后来联系又断了。2018年,92岁的他终于回重庆,亲人却都不在了,萧家福在祖坟前哭得都站不起来。
历史和解
左智超和萧家福的故事,是那一代台湾老兵的缩影。海峡两岸一分开,他们就被困在台湾,那年代没电话没视频,思乡的滋味只能自己熬。金门战役后,左智超被俘,身份得藏着。萧家福也是退到台湾后回不去重庆,只能靠书信寄托思念。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给了这些老兵回家的机会。左智超2002年回江苏,看到家乡变化,心里一半释然,一半还是放不下的秘密。纪录片播出后,他的事迹让更多人知道了那段历史。萧家福晚了30年才回去,家人没了,乡愁成了永远的遗憾。
这些老兵中有不少像左智超这样,年轻时投身革命,为抗日和新我国成立流过血,命运却让他们被困台湾。左智超吞党员证、否认身份,是为了活下去,可他心里从没变过。两岸隔阂是那时候的无奈,但开放探亲后,他们与亲情和故土血之间血浓于水,彼此之间的情感是割不断的。
左智超回乡时,家乡人没因为他被俘的经历看不起他,反而感动于他的坚持。萧家福晚年回去,晚辈搀扶着他,也是在延续这份亲情。他们的乡愁,是对家的渴望,也是对和平的呼唤。如今两岸关系还有波折,但无论多难,回家路不能断,叶落总要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