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信潇: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处的东欧国家匈牙利

布达城堡

匈牙利这个国家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似乎有些陌生。

匈牙利是欧洲东部的一个内陆国家,位于多瑙河中游的平原——匈牙利平原之上,大致与中国东北处于同一纬度。匈牙利东邻罗马尼亚,南与塞尔维亚为邻,西靠奥地利,北连斯洛伐克乌克兰,边境线长2246公里,国土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中国河北省面积的一半。匈牙利的首都是布达佩斯,是由多瑙河两岸的布达城和佩斯城合并而成的。中国著名演员陈强先生在长子出生时,正在布达城访问,于是便给新生儿取名为陈布达,也正因此,他的次子出生时便取名为陈佩斯

“匈牙利”这个名字,是误传的结果。在今天,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人都将匈牙利称为“匈牙利”、将匈牙利人称为“匈牙利人”,只有匈牙利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马扎尔国”(Magyarország),将自己称为“马扎尔人”(Magyar)。那么全世界人民为什么都将这个马扎尔国叫作“匈牙利”呢?原来,马扎尔国最早建立时,是从七个马扎尔部落拉来三个突厥部落小伙伴——三个可萨人部落,组成一个部落联盟。它们都是游牧部落,因此盟誓典礼也带有浓厚的游牧民族色彩。

布达佩斯英雄广场马扎尔七个部落领袖雕像

在盟誓时,大家垒起一座石碓,每个部落都拿出一支象征自己部落的箭,共十支箭捆在一起,插在石碓上方,象征着联盟的成立。这个部落联盟的名字是“On-Ogur”,它在突厥语中是“十支箭”之意,引申为“十箭联盟”之意。这一名号首先传到了最为邻近的斯拉夫人耳中,斯拉夫人根据自己本民族语言的发音,将这个部落联盟的名字讹读为“Vengr”,后来这个名词由斯拉夫人传入欧洲,并被一再讹传,就成为今天全世界人民口中的“匈牙利”。

匈牙利地处多种文明的交会处,西边是日耳曼民族大家庭、东北边是斯拉夫民族大家庭、东南边是阿拉伯民族大家庭,匈牙利自己被夹在中间,显得格外独特。即使在今天,匈牙利在欧洲国家中也最为特立独行,甚至与周围的小伙伴们格格不入:匈牙利民族是欧洲唯一一个姓氏在名字之前的民族。

在今天人们的印象中,匈牙利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似乎总是一副默默无闻的样子,然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匈牙利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匈牙利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会处,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的特色。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匈牙利是一面“双面盾牌”,既阻挡着东方文明向西方扩张,又阻挡着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1000年,匈牙利国王圣·斯蒂芬一世带领匈牙利人皈依基督教,由于地处当时基督教世界的最东端,匈牙利因而被基督教世界称为“基督教之盾”,是基督教世界抵挡来自东方的亚洲内陆草原游牧民族和伊斯兰世界向西方扩张的“盾牌”,与此同时,由于匈牙利人本身就出身于东方游牧民族,匈牙利这面“盾牌”也阻挡着西方基督教世界向东方扩张的步伐。到21世纪初,新兴的匈牙利一边加入“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一边又与东方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第一个加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欧洲中世纪时的匈牙利,作为一面“盾牌”挡在东西方世界之间,而今天的匈牙利,则是作为一座“桥梁”连接着东西方世界。

匈牙利人为世界贡献了日常生活中很多至关重要的技术发明。安全火柴、有声电影、圆珠笔、电表、维生素C沙画、折叠电动自行车、核裂变链式反应等都是匈牙利人贡献给全人类的发明。迄今为止,已有14位匈牙利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核物理学家维格讷尔·耶诺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核反应堆工程师,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埃德也出生在匈牙利。著名电影《茜茜公主》的主人公茜茜公主,是奥匈帝国(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而成的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皇后,她与奥地利宫廷的刻板生活格格不入,却被匈牙利无拘无束的生活吸引,她多次出访匈牙利,为匈牙利人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和匈牙利语言、文化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茜茜公主

匈牙利与中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949年10月4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四天,匈牙利就宣布承认中国,并于10月6日与中国正式建交。在当时欧洲国家受美国对华政策左右、普遍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环境下,匈牙利是第一批与其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是匈牙利在欧洲以外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匈牙利是东欧地区中资机构、华商、华人最为集中的国家。2015年6月6日,匈牙利率先与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份关于“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匈牙利成为加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一个欧洲国家。

另外,看似默默无闻的东欧小国匈牙利,也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历史教训。1222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颁布了《金玺诏书》,这是一份与1215年英国大宪章》具有相同性质的文件,其核心思想和基本宗旨与英国《大宪章》如出一辙,被后世视为英国《大宪章》在匈牙利的翻版。然而,颁布《金玺诏书》之后的匈牙利与颁布《大宪章》之后的英国,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如果说英国《大宪章》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制度、一种精神、一种社会关系的经验,那么匈牙利《金玺诏书》则更有价值地为全世界提供了这种制度、这种精神、这种社会关系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深刻教训。究其根本原因,是英国《大宪章》所建构的社会制度本身,对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根本不具有借鉴意义,匈牙利人用数百年的历史印证了这一点。18—19世纪的大英帝国以及今天的美国,在全世界大张旗鼓地推销那套英美式民主制度的同时,在为英国《大宪章》大唱赞歌的同时,却对相同性质的《金玺诏书》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带来的深重灾难避而不谈。

本书所讲述的,就是匈牙利这个神秘国度历史上那些影响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却不太广为人知的故事。

摘选自《不可不知的匈牙利史》,转载自文汇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