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时期,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和非适应性,行政低效贪纵聚敛盛行

1206年,铁木真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各部族,建立蒙古帝国,召开忽里台部族大会,被推举为蒙古可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在1225年西征归来,分封子弟功臣,建三大汗国,封四个万户、九十五个千户,在中央设立万人怯薛营,统领蒙古军队,颁布法典《大札撒》,命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造了畏兀儿体蒙古文字,使蒙古族摆脱了无文字无历史的原始部落状况。

形成了以皇室子弟为中心的黄金家庭,以此统领各万户、千户,使蒙古族一百人、军队十二万人完全控制在蒙古大汗为核心中央政府手中,完全打破丁落后的部落、部族及其联盟的松散的组织机构,提高了效率和权威,在其后的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吉思汗雕像

首先是蒙古帝国可汗和元朝皇位的继承存在着严重问题,造成内部斗争分裂政治动荡。在成吉思汗之后的汗位继承仍然延用忽里台大会推举产生。忽里台大会的成员为皇室成员太后及万户千户组成,是具有较强势力的皇族后裔家族所掌握,两派或多派相互争夺斗争,利益交换博弈,最终妥协而成,可汗对其对手进行清除杀戮,埋下了矛盾和祸患。彼此争斗,导致内部分裂削弱了帝国实力。

忽必烈继任大汗,造成了元朝和大漠两位可汗出现,不再是大帝国的可汗,忽里台大会仅在元朝内部使用,徒有形式。忽必烈延用汉王朝的帝王制度,预立皇太子,但受忽里台大会及皇族势力影响,皇位继承混乱。在四十年内有十位皇帝在位,有的仅几个月,或被废被杀,使政治动荡不堪,统治实力下降。

忽里台大会

其次是官员的世袭制度。自成吉思汗确立官员世袭制度后,历代实行无所更改,万户千户包括各路州县官均可世袭,成为政治低效顽固势力擅权的弊政,也形成各汗国独立相互征战的局面。也形成了军事将领鄙视汉臣文人的问题,使汉文化制度难以推行和教化,维护落后封闭的状况。

再次蒙元统治阶级重财富轻人力,多用一聚敛之臣。在蒙古帝国征战过程掠夺财富屠杀居民,在征服金国南宋时有所收敛,但屠城时有发生。将被征服的人员除工匠外视为奴隶工具,随意处置,使大量的劳动力被杀害,在农业生产和基础建设方面受到重大影响。蒙古统治上层重用色目人为计相,掌握财税和经济大权,设置多种名目的税项,滥发钞币,发放高利贷,多为聚敛之人,贪纵压榨,饮鸩止渴,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蒙古可汗金帐

最后实行民族等级制度,造成民族歧视和不平等。在元朝将各民族划分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色目人掌握主要权力,凌驾于汉人之上,享有特有待遇。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严重不平等,导致民族矛盾冲突不断。

蒙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导致政治能力效率低下,蒙古人色目人重财重利,耽于享乐,无视民情民意,不注重民生,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没能学习借鉴汉王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固守着落后的封闭的思想意识,不思进取,也没有能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严重影响了汉化进程,促进政治社会发展,造成了民族社会矛盾,导致民变四起和农民起义,造成了统治基础不牢最终灭亡。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