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加斯特王朝,英国王朝是怎么更替的?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劳驾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增加您的阅读体验,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前言

欧洲国家的古代历史,向来都是史学界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同时,也有着很多诸如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对欧洲国家的古代历史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欧洲国家的古代史,那么古代欧洲的那些王室家族,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但是,想要真的了解这些内容,其实是有着很大的门槛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欧洲的王室家族,实在是太乱了。对于这些王室家族,我们往往是只闻其名而不解其意,对其中复杂的纠葛更是知之甚少。

今天,我们就以诺曼王朝-兰开斯特王朝英国的数百年三代王朝的更迭为基点,深入的了解一下欧洲古代的继承机制,以及王朝具体的更迭模式。顺便了解一下,那个我们知之甚少的百年战争

诺曼王朝-英法百年纠葛开端

在诺曼王朝开启之前,英国几乎从未处于实际上的统一状态。虽然在中世纪的早期,曾经存在过一个所谓的“威塞克斯王朝”曾经统一过英格兰但是国际史学界,尤其是英国史学界事实上并不认可这种说法。

因为威塞克斯王国虽然结束了英国的“七国时代”,短暂的将英国从“诸侯割据”的状态,拉入到了“大一统时代”。但是在同一时期,维京人也开始大规模的入侵英格兰地区,并且控制从英格兰中东部一直绵延到苏格兰南部的庞大区域,这片地区也被称之为“丹麦法区”。

威塞克斯王朝自此之后,长期和“丹麦法区”对峙,直到954年,“丹麦法区”才正式和英格兰合并,加入威塞克斯王朝。但是威塞克斯王室从未在“丹麦法区”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反倒是在百年的对峙中长期受到维京人的影响。

因此,威塞克斯家族相比英国人,更像丹麦人,这也是后世英国史学界并不完全认可威塞克斯王朝的原因。而被英国人普遍接受的“开端”,则是诺曼王朝。

诺曼王朝的确相对来说,更像是中世纪后期的英国人,或者说更像是西欧文化圈的一份子。因为家里诺曼王朝的诺曼家族,并非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而是来自于诺曼底公爵领的法国人。

我们前文已经提到过,威塞克斯家族深受维京文化的影响,因此威塞克斯王朝的国王并不和西欧地区其他封建国家的君主一样,在首都统治自己的国家。而是像维京人一样,长期在海上活动,对其他国家进行劫掠。

在一次对诺曼底公爵领的劫掠中,威塞克斯王室的国王爱德华,被诺曼底公爵威廉俘虏。当时的爱德华为了让威廉释放自己,因此便将自己的王位许诺给了威廉。爱德华被释放回伦敦之后,也没将这个承诺当回事,在1066年去世前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哈罗德。

但是威廉确实是把这个许诺当回事了,当时诺曼底公爵领兵强马壮,很快便击败了国王哈罗德,取得了英国的王位。诺曼底公爵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英国的一部分,因为威廉在取得英王头衔之后,和法王平级,诺曼底和威廉在法国的其他领地,自然也就跟随威廉一起成为了英国的一部分。

英法两国之间的百年纠葛,也从此正式开始,在此后的数百年时间中,“法国”成为了英国历史中一个绕不开的名词。

同时,威廉也为英国带来了当时“先进”的封建制度。威廉取缔了此前威塞克斯王朝时期的大量伯爵领,而新封的伯爵头衔,大多并没有封地,同时诺曼底贵族也开始成为了英国上层社会的主流。中央集权制在威廉手中得到了极大的巩固,骑士文化以及其他在中世纪欧洲所盛行的文化与制度,也正式被引入英国。

金雀花王朝-英法交锋的顶峰

严格来说,金雀花王朝和诺曼王朝之间的更迭,并不像是威廉与哈罗德之间的战争那样的爆裂。事实上,这也涉及到了欧洲王朝更迭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欧洲的王朝更迭,往往仅仅只是局限于上层之间的有限流动,而非是你死我活般的斗争。

在中国古代史中,一个王朝的结束,往往是由于农民起义,或者是上层军事贵族暴动,或者干脆就是外族入侵,而失败的前皇族,往往难逃一死。然而,在欧洲地区,王朝之间的更迭,往往只是几个继承人之间的冲突,新王只要是通过非直接继承的手段,获得了王位,那么就会被视为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王朝。

金雀花王朝的开端就是这样的,诺曼王朝的倒数第二位国王是亨利一世,他是王朝创始者威廉的孙子。在这个时候,诺曼家族仍然控制着英国和法国的大片领地。但是经过接近百年的时间,文化的割裂已然形成,诺曼王朝也出现了“英国贵族集团”和“法国贵族集团”两股政治势力。

当时亨利一世为了扩大国家日后的领地,将自己的长女马蒂尔达嫁给了当时法国的安茹伯爵,马蒂尔达与安茹伯爵的儿子亨利二世,也就成为了亨利一世的合法继承人。这一点在当时是完全符合历史需求的,英国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想要足够的国际地位就必须扩大在法国的影响力。

然而,对于远在英国的“本土政治集团”来说,他们都是“诺曼底贵族”,一旦亨利二世继位,那么作为亨利二世基本盘的安茹地区,势必将会出现大量的实权派,势必将会挤占“诺曼底贵族”手中的权力。

因此,在亨利一世去世后,“英国贵族集团”支持亨利的侄子斯蒂芬加冕为英王。此后,斯蒂芬和马蒂尔达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斯蒂芬失败被马蒂尔达生擒。但是由于本地贵族集团的激烈反对,马蒂尔达无法加冕为英王。于是双方便达成了一个协议,斯蒂芬可以继续保留英王头衔,但是斯蒂芬死后,亨利二世必须继位。

十一年后,斯蒂芬于1150年去世,同年亨利二世继位,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因为马蒂尔达特别喜欢金雀花,因此王朝被称之为金雀花王朝。

此时的金雀花王朝,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法国北部地区,在法国境内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十四世纪初,法国出现了继承人之争。由于当时的法王腓力四世突然去世,但是又没有留有儿子。因此作为腓力四世尚存于世的唯一女儿的伊莎贝拉的儿子,英王爱德华三世对法王头衔提出声索。

但是法国方面宣称,由于萨利克法典规定了女性不存在继承权,因此爱德华三世的继承权无效,英法百年战争爆发。说白了,英法百年战争的本质,其实还是继承权之战。

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王朝-百年战争下的百年内战

兰开斯特王朝的开端,源于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查理二世和他的叔父冈特之间的冲突。由于百年战争期间,查理二世的爷爷以及父亲全部去世,而查理二世又过于年幼,因此其叔父兰开斯特家族的冈特便成为了摄政王。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斗争之后,冈特的儿子亨利在1399年废黜了查理,兰开斯特王朝建立。

十五世纪中,英法百年战争已经进入了末尾阶段。但是由于英国在百年战争中的失利,几乎完全失去了在法国的领土,国内贵族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1453年,兰开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亨利六世精神病发。约克公爵查理成为了护国公,在此过程中查理与约克家族萌生了取代兰开斯特家族的想法。

但是这种行为,遭到了玛格丽特王后以及兰开斯特家族的抵制。双方间爆发了玫瑰战争,此后的冲突一直持续到了十五世纪的最后一年,期间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的统治反复交替。直到1499年,都铎王朝建立,这场持续不断的冲突才算是结束。

如今的温莎王朝,其前身实际上是汉诺威王朝,王朝更迭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仅仅只是改掉了德国姓而已。此事的英国王室和法国以及丹麦都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中世纪那些风雨也早已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