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美军首位华裔女飞行员,曾回国参战无门,32岁在美国牺牲

李月英

1912年8月24日,有一个黄皮肤的中国女孩在美国波特兰市出生,这个女孩就是李月英。

她的父母都是广东台山人 ,她的父亲是个商人,在20世纪初踏上美国这片热土。

父母一共生了8个孩子,这个数字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多。

此时,在美国的华人还比较少,这个华人家庭走在街头,还是比较惹人注意的。

李月英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是传统的全职母亲。他们绝对想不到李月英日后会在美国成为美军首位华裔女飞行员。

李月英的生命很短暂,32岁那年在执行公务时牺牲。

李月英从小就非常热爱运动,性格有点像男子,她喜欢打手球、游泳等,十几岁就学会了开车。

上学后,她的英文名字是:黑兹尔·李。

李月英在美国念到高中毕业,20岁那年,她在一家百货公司找到了一份当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工作轻松而悠闲。

30年代初,即使是美国,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也不多,李月英在当时读了高中,也算是有文化的人。

当电梯操作员的一个好处是,每天要接触很多人,在当时到百货公司购物的都是社会富裕阶层。

有一天,她看到一份华人飞行俱乐部的招生简章,她感到很好奇,头脑里浮现出自己驾驶着飞机翱翔在蓝天上的情景,她非常兴奋,也很激动。

在当时,飞机是个稀罕物,普通民众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轮船与汽车。

李月英当时连飞机都没坐过,只是看到过飞机在蓝天上飞翔,但她在内心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要去学开飞机!”

当她回家告诉父母,自己打算去学开飞机时,着实把父母吓了一跳:

一个女孩子开飞机!万一在高空遇到什么意外或者故障,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尤其是母亲,听了她的想法,泪眼婆娑,悲伤地说:

“英子,你已经20岁了,我在你这个年龄已经结婚生孩子了。

开飞机是男人的事情。你还是想想找个合适的男人结婚吧。”

李月英理直气壮地回答:

“妈妈,英国早就有女子飞行队了。再说,男人能开,女人为啥不能开?

我就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最终,家里拗不过她,就让她去接受了飞行员的培训。1932年,她顺利考入波特兰中华航空学校。

波特兰学习飞行期间,李月英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遇到了日后成为她丈夫的雷炎均(也是华裔)。


抗日战争爆发时,她已从飞行学校毕业,顺利取得了飞行员的资格。

在当时,女性飞行员相当少,整个美国也就200来人,而在中国,女飞行员更是像大熊猫一样珍稀。

当李月英得知东北已经沦陷时,她火速回了祖国。

她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希望加入中国空军,与日军作战,但中国当时的空军不招收女飞行员。

不过,她的未婚夫雷炎均顺利进入中国空军,服役了几年。

李月英并未气馁,她来到广州,在民航担任飞行员,她希望当局能够看到她的飞行能力。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一心想报效祖国的李月英再次申请加入中国空军,但依然被拒绝。

报国无门,无奈之下,她只能选择打道回府,在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她回到了美国。

回到美国后,李月英在纽约为当时的中国政府工作了一段时间。

早在1930年,美国军方就考虑过效仿英国使用女飞行员的问题,但当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负责人认为这行不通,在他眼里,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紧张,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有诸多的不方便。

1941年,偷袭珍珠港发生后,战火蔓延到了美国。在当时,空军力量相对于陆海作战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

此时美军急需飞行员,而全国取得飞行员资格的就那么多,还有一些男性飞行员在战争中牺牲,这导致飞行员供不应求。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各大公司开始大量生产用于战斗的飞机,但当时,男性飞行员大量到海外参战。

美国工厂生产出来的飞机,如何转场到军事基地,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这是,美军负责人才想起美国的女飞行员们。

曾破过世界飞行纪录(跨洲飞行速度纪录和高度纪录)的美国女飞行员杰奎琳·科克伦得到陆军空运司令部的支持,决定成立一个女子飞行训练特遣队。

李月英此前获得了飞行员的资格,且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她也加入了这个妇女飞行团(简称WASP)。

她在德克萨州接受了6个月的艰苦训练,在战斗机飞行学院学习驾驶各种型号的战斗机。之后,李月英被编入第4批次,成为美军第一位执行飞行任务的华裔女性。

毕业后,李月英被分配到密歇根州的第三航空输送大队,她们的任务是:

将飞机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新飞机驾驶到港口,然后装船运往欧洲和太平洋前线。

二战期间,美国总共支援苏联15000多架战机。这些援助的飞机,基本上都是李月英和同事们一起完成的。

截至1944年11月,李月英和其他6名美国女飞行员,一共运送了5000多架战斗机

这些战斗机的投入使用,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战争期间,女子勤务航空大队的女飞行员们一周要飞行七天,没有假期,工作强度相当大,但她们都毫无怨言。

另外,她们还要冒着被敌军发现的巨大危险,一旦被敌军发现,有可能结局就是粉身碎骨。可以说,是内心的信念在支撑着她们从事这个危险的工作。

她们不是为了物质回报,也不是为了将来升官发财,只是希望为粉碎法西斯做出自己能做的事情。


1944年11月10日,感恩节的前一天,李月英接到一项任务:运送P-63“眼镜王蛇”战斗机去蒙大拿州

不过这天天公不作美,不适合飞行,李月英只能推迟起飞时间。

第二天早晨,天气放晴,李月英驾驶着飞机出发,去完成自己接受的任务。

当她起飞时,她觉得这次飞行任务和以往一样,她还打趣:

“今年感恩节要在蒙大拿州过了。”

她还打算飞机落地后,给父母打个电话,祝他们感恩节快乐,也顺便对父母说几句感谢的话。

但是黑天鹅事件发生了:

因为头一天天气原因很多航班延误,这一天很多飞行员都等待着陆许可,这给控制塔台指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李月英准备着落时,由于控制塔台指挥的失误,她驾驶的飞机与另一架飞机猛然相撞!

电光火石之间,她驾驶的那架飞机在空中着火了!然后迅速地从天空坠下。

李月英当时被紧急送至医院抢救,但因为伤势过重,两天后,她在医院离世。

按照当时的政策,WASP的女性飞行员,无权按军人礼仪举行葬礼,不能像男性飞行员享受仪仗护卫和官方提供的丧葬服务这些待遇。

她们的棺木上也不能覆盖美国国旗。

不过,她们为抗击法西斯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2009年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会决定授予女飞行员们国会金质勋章,在典礼上,奥巴马动情地说:

“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感谢她们的无私奉献”。

在此之前,2008年11月,“二战女飞行员展”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美国女兵纪念馆开幕,也让许多人再次回忆起那段岁月,同时,也让这些巾帼英雄的英勇事迹,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

一年复一年,历史巨轮在向前滚动,那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不会、也不应被后人遗忘。

张爱玲曾经在作品中写道: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

李月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架着战斗机在蓝天飞翔,惊心动魄的场面,她几乎天天经历。

最终,她的生命定格在32岁。

李月英去世后才几天,她的哥哥维克托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也传到李月英父母这里。

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子女,这是何等的悲痛!

在当时的美国,华人的地位比白人低人一等,李月英的父母为两个逝去的孩子,在当地物色了一块墓地,但是,这家墓园竟然拒收这两个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下葬,他们给出的理由居然是:

亚洲人不允许埋葬在白人的墓地。

李月英的父母通过打官司,最终获得胜诉,将两个子女安葬在这块可以俯瞰哥伦比亚河潺潺的流水的墓地。

李月英牺牲后,她的妹妹曾说:

“姐姐喜欢冒险,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中国女孩子做一些新的挑战。”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这点!

她的拳拳爱国之心,也值得后人敬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