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群英的人生轮回,“小镇做题家”能打破这个魔咒吗?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有不同的视角观察,如同100个人看《红楼梦》,就有100种不同的解读。

从《水浒传》的108个将领的人生道路发展角度看,按照现代的是否上岸的观点看。这些英雄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制内的被逼上梁山,老大宋江是衙门内的押司(小吏一枚),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类似于现在的部门教学人员,武松鲁智深等大约一半是从体制内出走上梁山的。另外就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三教九流人士,有开酒店的菜园子张青、孙二娘;有渔民阮氏三兄弟等。


这些人的人生道路透着无奈和吊诡,无奈是体制内的被家庭的、体制内的压迫,被迫成为体制的对立面,成为了土匪;吊诡的是造反的道路上没有走下去,千辛万苦又回到了体制内,很多是回到体制内还是被压迫。这是不是一个轮回。另一些本身就是体制的对立面的英雄们,反抗着现有的秩序,走了一溜十三着,还是回到了现有秩序下,成为更高级别的受害者。也即是说,108个人用身家性命试图闯出一片天地,走出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很悲哀的是还是回到了起点。景阳冈打虎的武松、力拔垂杨柳的鲁智深,智慧如海的吴用等等,108个人这样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被轮回彻底打败。

有人说,生而为人,从生到死两点是固定的,两点之间可以有千变万化的戏码,上天入地、成王败寇、富贵沉浮,榜样多多,都是你可选的道路。还有人你说,选择越多,幸福越少。专注的走一条路才有更大的幸福。不管是一条路还是路千条。作为人你只能走一条路,而这条路受制于社会、家庭、能力、机会等的影响可能给你的选择机会不多,就是有多种选择。现代社会发展,在升学、就业、婚姻、创业等方面有众多的机会,也有所谓成功的榜样。能走出独特道路的似乎不多。

绝大多数人还是在抱怨内卷的时候,还在加入内卷,制造内卷。有些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姿态。恰是水浒英雄们的无奈和吊诡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关于“小镇做提家”的说法。

“小镇做题家”通常被讥讽的是他们的出身,来至于四五线之外的县城、小镇。形象又丑又佝偻,只知道死读书,苦读书。只知道一条道跑到黑,好像他们有很多选择一样,事实上,小镇做题家”根本没有其他选择,这是社会和事实证明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改变,这是千百年来的现实背景和自身条件限定,试图用几个另类故事让“小镇做题家”闯出新路,结果与108个前辈没啥命运上的改观。

存在就是合理的。很少人关心和思考小镇做题家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艰难走出来的。 很多人平和的生活过久了,对真正的贫穷缺乏基本的想象力。 没有经历过他们的生活你是无法感受穷给人带来的伤害。

他们之所以锱铢必较,是因为如履薄冰的生活,退一步就是山穷水尽,忍一时就会永不翻身。 需要怎样的努力和运气,才能勉强站在这里和他人拼一个机会。

”小镇做题家”这样的猥琐发育和奋斗是社会机制决定的。一个人,可能不需要做出什么别的成果,仅仅将自己的学历往那一摆,大众就会对其能力表示信服。只要一说“某某是清北毕业的”, 就意味着文凭持有者已经拥有了某种类似于中世纪贵族的“爵位”,拥有了一种在知识或者认知能力上独有的特权。以学历为代表的成功地将整个社会划分成了三六九等。

在中国这样拥有悠久考学制度传统的国家, 批判做题家的时候, 也同样承认了做题成功的话确实能带来现实的权力。认为做题才是自己走向自我实现的唯一道路本身没什么错,

小镇做题家的核心不在于小镇,也不在于做题,而在于一种人生道路。

这条道路并不是小镇做题家自己选的,是社会机制引导的对社会、对这些人最有利的一条路。这也是避免水浒英雄们的吊诡命运的一个现实剧本。


这是一个想依靠知识和努力摆脱命运的草根的梦想的故事,这就是很多小镇做题家处在他的圈层,最普通不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