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到110岁,请你们吃大餐!
这豪迈声音的主人,早已离去一年多,他就是103岁的抗日老兵郭运生。
2021年4月4日,103岁的郭云生老爷子显得特别反常!
那一天他的饭量出奇的大,让家人分外高兴,因为能吃证明健康吗。
谁曾想,这却是老爷子最后一顿饭。
4月5日一早,老爷子跟往常一样在院子中静坐,因为昨日吃多了点,早上的他没什么胃口,就跟家人闲聊家常,临近中午有点困的老爷子去午休了。
过不多时,家人弄好午饭就去叫老爷子吃饭,结果却发现,老爷子归队了。
归队为何?当然是追随自己的战友。
按老爷子孙女说法就是:俺爷这是无疾而终。
无疾而终言语之后,是一个老兵的离去。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英魂不灭,只是归去。
归去来兮,轮回跌宕。
盛世中华,铭记过往。
这过往有曾经的历史为证,也有老爷子动人的话语为凭。
(老兵郭运生)
在一次接受老兵志愿者拜访时。
志愿者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您当年怕吗?后悔吗?
老爷子是这样回答的:那时候大刀都开口了,那时候就不害怕了,一接触就不害怕了,你不要他的命,他该要你的命,你就不怕了。
当兵就是这样,没发现敌情时,会踌躇,一发现敌情,见面了,也就不怕了。
这就是对于那场战争的回忆,而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七七事变。
老爷子,当时就是负责守护卢沟桥的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9连普通一员。
七七事变当晚,他勇立桥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正面迎敌。
(卢沟桥)
那么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日本为何非要在卢沟桥挑起事端?
后来的日子,郭老爷子又经历了啥?
我们继续看!
今日,生活在祖国繁盛时代的年轻人,很多都听闻过卢沟桥事变,却少有人寻思。
为什么作为中国心脏,北方最大城市的北京,咋就成了抗日前线?
凭什么骄狂的日军会驻扎在北京附近。
说清楚这一点,要追溯一段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后,就有了蛇吞象的心思。
按福泽谕吉的说法就是:先侵占朝鲜、后吞并台湾、在谋求占领东三省,完成这一切之后,日军将吧国旗插上北京城头。
(福泽谕吉)
这就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到二战前的战略构想。
随着构想而来的就是日本的步步进逼。
1894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让日本控制了朝鲜半岛,强占了台湾,收获了大笔的赔款,也获得了许多特权。
1901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随这个条约的规定,列强们纷纷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还有山海关至北京沿途12处要害区域安营扎寨。
这就是日军首次正式在中国驻军的开始。
当时日本驻军共计2600人,分别部署在北京、山海关、秦皇岛 、天津 、滦州 、昌黎 ,塘沽。
此后十多年,截止至清朝灭亡前为止,日军的“清国驻屯军”兵力一只在减少,但驻扎点却一个不少,守了不少要害之地。
(日军)
1912年清朝灭亡后,日本将曾经的“清国驻屯军”改名为“中国驻屯军”,并在后续岁月,多次以保护铁路和侨民为理由,增加兵力部署。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不希望中国统一的日本,将北平驻军从307人增加到800人,将天津驻军从1000人增到2500人,还配置了炮兵和航空兵。
这些处于中国心腹京津之地的日军,成了阻隔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屏障。
北伐战争止步东北,除了张作霖兵强马壮之外,日本人也是因素之一。
后来,日本人悍然刺杀张作霖引发东北易帜,也让中华民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东北王父子)
眼见中国名义上统一,日本人不安了!
随后他们开始了筹谋进逼,这筹谋之后,就让曾经的帝国心脏成了战争前线。
东北方面,日军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严令东北军不得跟日本交战,也让东北男儿憋屈无比,在屈辱中离开了家园。
仅仅三个月后,东北大好河山被日军占领,随后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
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
负责热河防御的原东北军将领李守信选择投降,并在日军支持下,占领了察哈尔重镇多伦,建立了“察东特别自治区”李守信甘当汉奸成了日本人的鹰犬。
(汉奸层出不穷)
1935年,日本又策动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意图将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山西这五个省脱离中国,在关内弄一个新的伪政权。
形势陷入岌岌可危之境。
更难堪的是,危机时刻汉奸还层出不穷。
1935年11月24日,河北省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悍然通电全国,宣布脱离国民政府独立,成立了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自任委员长。
一个多月后他又在土肥原贤二的怂恿下,弄了“冀东事变”,自此冀东22个县被日本幕后掌控。
河北之后,日本人又将目光盯上蒙古。
1936年夏,日本又扶持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德王),成立了所谓的“蒙古军政府”,配合早就投靠日本人的李守信一起,以独立为名义,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关东军的爪牙。
同年6月和9月,日军先后在北平城西南的战略要地丰台挑起事端,并在9月19日抢占丰台,随后又弄了一系列军事演习。
(伪政权)
自此,日军完成了对北平城的三面包围,北平唯一跟外界联系的通道只有卢沟桥。
卢沟桥失,等于北平跟南方断绝联系,也意味着整个北平和天津,还有华北成为日军的盘中餐。
然后七七事变来了。
7月7日当晚,日军在北平城附近弄了一场实弹演习。这演习不过是开战借口而已。
演习进行中时,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深入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城搜查。
宛平城是防卫北京的卫城,驻扎在城中的29军当然不会答应,拒绝了日军的要求。
北平唾手可得,日军如何会善罢甘休。
7月8日凌晨五点,炮火划破了寂静。
战争来了。
一看日军如此,29军将士们不忿了,抗战了。他们在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指挥下,选择了坚决回击。
当时的军令就是: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处于弱势的29军将士不畏强敌,手持武器,肩扛大刀冲了过去。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和宛平城,副军长佟麟阁奋战殉国。
一场事变,让无数人成了烈士,也成了英雄,但这不等于没有牺牲的就不是英雄。
(老英雄)
2021年无疾而终的103岁老爷子郭运生就是无数英雄中的一员。
而他的故事,也是当年无数普通平凡英雄的投影,值得所有人铭记。
郭运生,1918年10月7日出生在驻马店西平,家中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姐姐和妹妹,父母靠着给地主种田维持生计。
少年时读过两年私塾的郭运生,按文化水平看,应该有高小水平。如果一切如常,没有战争跌宕,或许他成不了老兵和英雄。但这淳朴的溯源,却被现实改变了!
1936年时,郭运生18岁,成了大小伙子!
但那一年家里收成不好,让全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
咋办咧?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郭运生决定参军。
一来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二来可以谋一份前程。
在跟家人商量后,郭运生就在风雨飘摇的1936年走上投军路,投奔在北平当兵的叔叔。
(参军)
谁曾想,这北平投军之旅并不顺利,去了北平之后没有找到叔叔!
但铁心当兵的他,还是在合水入伍了。
随后又在长葛训练三个月,成了29军37师110团3营9连的一名士兵。
新兵连训练后,郭运生跟随部队北上,驻地就是卢沟桥。
随军作战的岁月,郭运生回忆起来饱含深情。
按他的说法就是:刚去北平时手上连枪都没有,赤手空拳,就要准备打仗!
七七事变当天,日军天上飞机轰鸣,地下坦克滚滚,眼见就要接敌,连队才给每人一把汉阳造,连熟悉枪支的时间都没有,就跟随部队抵抗、撤退,一路奔波。
撤退的时候,为了躲避小日本,郭运生所在的部队,饿极了连草和草根都吃,不少战友没有死在日军抢下,却因为后勤问题牺牲了,这画面,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壮士抗日)
卢沟桥事变后,郭运生继续跟随部队抗战,成了33集团军77军37师110团迫击炮连的一名士兵。
跟随的指挥官就是张自忠将军,当时他们部队的军长是冯治安,师长是吉星文,团长是孙汝鑫。
老爷子对于这段历程也记忆犹新,当时部队主要在湖北抗击日军,边打仗边牺牲,连长前后换过4次,他自己也因为疟疾病差点殒命,幸好部队用进口药“金鸡大霜”救了他一命。
扛着迫击炮奔跑在远安、当阳、镇荆、宜城这四个县的郭老爷子,连字打过多少仗都记不清楚,却对于张自忠将军记忆犹新。
因为1940年5月5日,他跟随张将军奋战在襄阳宜城县,
那场战斗中,日军从武汉集结了五个师团,准备从老河口突破进攻四川再打重庆。
为了阻击日寇的进攻,张自忠亲自带队到前线,跟日军发起阵地战,将日军切断成了几截。
后来日军发现了国军总部,就集中大量兵力围攻,张自忠将军就是牺牲在这围攻之下。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部队继续抗日,日军突破了湘江防线,占领了湘江西岸。
自那以后,日军的兵锋迟滞了,抗日战争也从防御阶段进入了僵持阶段。
战场上英勇奋战的郭运生,有了休整的机会,也收到了来自家里的信。
原来是家里要他回乡一趟,有事要安排。
在跟领导请过假之后,他就回去了,然后等待他的是一个可人的媳妇儿,还有无数欢迎壮士回村的乡亲们。
拜堂成亲,乡亲云集,听闻这是打鬼子的英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可前线战况还在继续,军人的使命感让他在回到家乡没多久之后,就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回到了部队。
随后的郭运生,在湖北又打了几年仗,然后就听闻了一个消息,小日本投降了,中国胜利了。
抗战胜利之后,他跟随部队前往武汉和孝感等地接受日军的武器。
一看胜利了,希望回家的郭运生却没有如愿,反而是被迫参与了淮海战役,随后又跟随部队起义,成了解放军的一员。
当了解放军之后的他,再一次面对上级询问,是要继续当兵还是回家的时候,对于家乡的思念,让他选择了回家务农,在村里当了会计,过上了平淡的日子。
谁曾想,这平淡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抗美援朝的战火而经历了变故。
村中消息不通,知道人民志愿军出击朝鲜,抗击美国人消息的时候,已然是1951年劳动节,正在田地里面割麦子的郭运生听闻消息二话不说,就跟妻儿告别说,自己要上前线。
在经过审查和撒选之后,曾经的抗日老兵归队,穿上新军装,成了抗美援朝的一员。
兴匆匆前往前线的郭运生,也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遗憾!
当军列抵达山海关之后,郭老爷子被分到了暂编2团某连。负责运输物资,却因为年岁已经33,被领导给劝退了。
领导的说法很有道理:响应国家号召、重建家园也是对国家的贡献
于是,1952年,郭运生结束了短暂的第二段军旅生涯,回到了农村,成了一名建设祖国的新中国战士,只是这战场,换成了生产粮食的沃土。
自那以后的近70年时光中,这个可敬的老者,就用自己一声的坚守,成就了普通但传奇的一生。
是他们用奋战,让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惨败!
是他们用奋战,让坚持14年的中国收获了伟大胜利!
今日的宛平城还有卢沟桥,曾经的枪弹洞依旧在,他们无声的诉说,那段过往峥嵘岁月,也时刻不忘告诫后人,要铭记这些为了祖国壮烈牺牲的勇士,为了守卫家园流下鲜血的中华男儿。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英魂不灭,只是归去。
归去来兮,轮回跌宕。盛世中华,铭记过往。
在沉浸与过往的缅怀之后,一个让人深思的问话出现了。
这群可亲可敬的逆行者们,曾在战场上奋战,如今脱下军装的他们,回归了生活。
他们也有妻儿老小,也会生病,也会遇到困难,甚至会时刻承担无法忘怀的心灵创伤。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在沐浴着和平阳光的今天,诚邀请您一起,用点滴的爱守护致敬我们的英雄。
参与下方公益卡片的老兵关怀计划。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