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与梁冀的是是非非

李固的身世当然不能与开国功臣加外戚的梁冀相比,但也是司徒之子,且家学渊源。

李固的祖父和父亲都精通儒学,其父李颌青出于蓝精通五经,善河洛,只不过由于人所不识,屈居基层小吏。汉和帝即位后,派出使者暗访各地风土民情,被眼尖的李颌认出,推说夜观天象所知,给两位未来的朝廷大员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中一人做到汉中太守时,忽然想起仍然身为基层小吏的李颌来,招到身边委以重任。当时大将军窦宪气势正旺,娶妻之事闹得天下皆知,各方纷纷准备厚礼上门巴结,太守也有此意,李颌却说,窦将军将一件私事搞得鸡飞狗跳,由此可见其不修礼德,专权骄恣的嚣张气焰,注定长久不了,祸事就在眼前。果然,不久窦宪被迫自杀,其党羽纷纷落网,当时给窦宪送礼的都被撤了,只有这位汉中太守听从李颌的建议得以幸免。

李颌不久后举孝廉,进入政坛,曾任尚书令、太常等高官,之后更是做到司空、司徒的高位,为官期间,也算中规中矩,忠于职守,只不过,外人基本只记得他的方术技艺。

李固所学看来与先辈有所不同,阳嘉二年,就曾上书针砭时弊:夫化以职成,官由能理。古之进者,有德有命;今之进者,唯才与力。伏闻诏书务求宽博,疾恶严暴。而今长吏多杀伐致声名者,必加迁赏。其存宽和无党援者,辄见斥逐。是以淳厚之风不宣,雕薄之俗未革。虽繁刑重禁,何能有益?

夫妃后之家所以少完全者,岂天性当然。但以爵位尊显,专总权柄,天道恶盈,不知自损,故至颠仆。今梁氏戚为椒房,礼所不臣,尊以高爵,尚可然也。而子弟群从,荣显兼加,永平、建初故事,殆不如此。宜令步兵校尉冀及诸侍中还居黄门之官,使权去外戚,政归国家,岂不休乎!

这是李固与梁冀的第一次交锋,李固完胜,汉顺帝采纳了李固的大部分建议,朝廷风气为之一振。只不过,被李固直斥其非的宦官们却不服气,设计陷害李固,幸亏好心人请求梁商帮忙这才躲过大祸,好久之后才担任了拜议郎。

这时候,梁商以皇后父亲的名义辅政,李固也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诚令王纲一整,道行忠立,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这是让梁商见好就收,退休回家颐养天年啊,可惜老人家还有一群家属子弟没安排利落,怎么能听毛头小子瞎扯?自然没下文了。

汉顺帝死后,李固任太尉,与梁冀多有交锋,却深得太后的信任,做了不少好事。事先并不同意质帝继位的李固却在梁冀毒死质帝时,伏地大哭并要求医生检验,这让梁冀大大不满,不久之后,指使人诬陷李固并杀害了他。

李固临终前给朋友写信:“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

与其父类似,李固的超强预测能力最终得到验证,后汉不可救药地衰败了,古人不了解这种现代人常用的学术研究方式将其归于方术,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