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员回忆 毛主席堂弟鲜为人知的买票“风波”

这是《毛泽东与红色卫队》里的一则故事,读了很感慨。

1949年秋天,新中国成立了,湖南韶山的乡亲们当然更高兴,自己这片山窝窝里出了大人物,走到哪儿都光彩啊。一直务农的毛泽连(主席堂弟)和李云凤(主席表弟)就想去趟北京,看看离家20多年了的哥哥毛泽东。趁着地里不忙,两个人拎了两包韶山的干笋就来到了北京,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毛主席。

主席特别高兴,开心地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你们现在来看我,我很高兴!”饭后,他和两位弟弟一直聊到深夜,在工作人员的再三催促下才意犹未尽地去休息。此后几天, 毛泽连和李云凤住在中南海,逛了北京城,也算好好开了回眼界,然后就准备回去了。

当时还实行供给制,主席身边也没多余的稀罕东西,可总不能让客人空手而归吧。他就让人拿自己的稿费,给两位弟弟一人做了身新衣服,算是礼物。衣服穿在了身上,手里还是空着呀,负责主席日常生活的李银桥总觉得这样子回去了让人笑话,怕别人说主席“抠门”,就自作主张地去管理科领了10斤糖果,让二人带回去,一来面子好看,二来给乡亲们都尝尝,也算替主席表达了一片心意。

结果一大包糖果拿回来,被主席看到了,他问:“这是什么东西?”

别人告诉他,是糖果。主席生气了:“拿这么多干什么?”

“让他们路上吃,回家招待乡亲,好歹也说到主席这里一趟了。”
主席很不高兴,“两个人在路上哪吃得了这么多?有两斤足够他们路上吃和招待人了,多余的送回管理科去!”

看到大家都有点为难,主席又解释道:“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要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大手大脚。别人的家属来了怎么办?人人都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最后,还是按照主席的吩咐,毛泽连和李云凤一人留下了一斤糖果 。

临走的这天,警卫处科长阎长林派人送他们去火车站。坐着公共汽车来到火车站后,刚刚解放的首都客流如云,三个人排了3小时的队,好不容易到了售票窗口,结果没票了。没办法,三个人只好回到中南海,再住一晚。

第二天大清早,没有完成任务的阎长林决定亲自送人去车站,好歹把客人送上火车。谁知道到了车站一看,排队的人比昨天还多。阎长林挤在队伍里,排了大半天的功夫,还是没买到票,只得再把客人领回中南海。

谁知道毛泽连和李云凤不乐意了,坚决不回中南海了。他们对阎长林说:“阎排长,你们就别管了,我们自己走。”

阎长林很奇怪,”我们都买不到票,你们自己咋走?”

“我们住到火车站去。”毛泽连说。

哪有客人自己睡在火车站里排队的。阎长林当然不同意,可是二人湖南人的倔脾气一上来,怎么劝都要硬把硬的在火车站住一晚,连夜排队去。最后还是听阎长林说自己要是没把客人安顿周全,回去会挨主席批评的,这样两个人才跟着又回到了中南海。

回去后,阎长林叫来警卫班长武象廷,让他接受这项“政治任务”,明天无论如何也要早早赶到车站,带着毛泽连和李云凤买上车票,武象廷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果然,天还没亮,他们就简单吃了点东西,赶到了火车站。谁知道他们早,别人也不晚,售票室外队伍已经排起了长龙。武象廷硬着头皮陪二人排进了队伍里。眼看着天色渐渐发白,太阳一点点地在升起,买票的队伍始终只是在慢腾腾地挪动,武象廷的心里开始打起了嘀咕。不出所料,没等到他们到了售票窗口跟前,票又卖完了。

这下子,武象廷傻眼了,抱着最后的希望,跑上前敲开售票窗口,再三恳求,就要两张票。人家售票员对着他直翻白眼,连话都懒得搭理。

一旁的毛泽连和李云凤看到武象廷急得满头大汗,脖子通红,心里过意不去,对他说,总麻烦战士们,他们也不好意思;再说了,如果再回中南海去,人家还以为他两个人不想走,赖在北京呢,所以,他们决定就留在车站,连夜排队,明天肯定能上了火车。

武象廷当然不答应,非要带他们回去。三个人就在候车室里僵持了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领教了湖南人硬脾气的武象廷后来无可奈何了,抱着仅有的一点侥幸,再次敲开售票窗口,打听车站领导的办公室,售票员用手一指,又关上了窗口。

武象廷叫毛泽连和李云凤留在候车室里等他,自己一个人随着售票员手指的方向找到了车站主任的办公室,敲开门,对着一脸诧异的主任说出了事情的来由,请求千万要帮忙把客人送上火车。

主任听说毛主席的弟弟折腾了三天,跑了三次车站,居然没买到车票, 直责怪武象廷,“你咋不早说!”

在主人的帮助下, 毛泽连和李云凤终于如愿买上了车票,踏上了回湖南的旅途。

我们现在怀念那个时代,那种精神,根源就在于有主席这样的律己初心。